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机的力量群体。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青年的作用显得尤为地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长期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实质进行阐述,从而突出青年的重要性,并指出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献身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价值观;对策

一、青年观的历史继承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看待青年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年问题,积极开展青年工作的政策原则。马克思青年观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构成的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重要的不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寻章摘句、引经据典,而是在于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促进广大青年的全面健康成长,推动我国青年工作的蓬勃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充分肯定了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马克思深刻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在变革社会的进程中,青年是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他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往去哪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

1845年,恩格斯在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说:“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但是这种青年不应该在资产阶级中去寻找,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的工人当中开始。”由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评价了青年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地揭示了青年的历史定位,认为青年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要求高度重视对青年的争取、组织与培养。

总而言之,在如何看待青年和开展青年工作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始终关注工人阶级后代的教育成长,将青年置于显示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把对青年的社会历史作用和成长发展方向等认识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革命性和时代性的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实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与我国青年实际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青年价值,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在研究中国青年问题过程中所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它赋予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运动,亲眼目睹了青年的爱国热情,站在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关注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对青年的历史定位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所以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了青年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恢复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邓小平在论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时指出,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邓小平曾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说:“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在继承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对青年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青年成才的基本要求。

江泽民青年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青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当代青年社会地位、时代使命、成长规律以及成才环境的基本概括和总结,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根本利益。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该担当什么角色,承受什么使命,是江泽民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要思想。1998年 5 月 4 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各界青年提出了希望,明确要求当代青年做到“四个统一”,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鼓励并希望广大青年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岁生日纪念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共的青年观,深刻地提出“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如何做好青年工作”的具体理论。首先,青年价值观集中体现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一时代命题上,回答了“青年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从发展思路上,党和国家的发展与青年的追求是一致的,所以要“代表青年”;从发展战略上,青年代表着新生力量和未来希望,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要“赢得青年”;从发展方向上,青年怀抱理想、充满激情,是我们党保持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要“依靠青年”。这一历史判断,准确地揭示了党与青年的本质关系,深刻指明我们党始终把青年与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联系在一起,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指明要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其次,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青年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四点希望,并寄语青年通过这样的努力,“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主要回答了“培养怎样的青年”这个问题。这“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青年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充分地表明了党和人民对青年的厚望,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衡量的标准,也科学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的基本规律。第三,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要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锻炼。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些阐述把青年成才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客观、准确把握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了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和培养方式,揭示了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青年英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青年人才观,培养青年人才、成就青年人才、锻炼青年人才。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结尾时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希望他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三个永远热爱”的要求,往往能够激发我们最恒久的动力。我们党就是在这样三种爱的力量激励下,带领人民建设祖国、复兴民族。要求青年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不仅是爱他的富饶,也要爱他局部的贫瘠;不仅是爱他的智慧,也要爱他一时的愚昧。这一点广大青年必须引起重视。很多时候,青年人血气方刚,爱国爱民之心尤甚,但爱之深便未免责之切,一旦一些事情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不适合个人的价值判断,就会埋怨“国民的劣根性”,从整体上否定众;或者妄自菲薄,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悲观失望。这些态度都极不可取。青年人要爱自己的祖国、人民和民族,就意味着要接受其中不完美的地方,并积极地加以改造。

我们党关心、关注和关爱青年,不断致力于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作为青年自身,更要自励自重,在政治上、心态上、能力上尽快成熟。不仅对祖国、人民和民族做到“三个永远热爱”,也要对代表祖国、人民和民族利益、未来和希望的中国共产党充满热爱;不仅要敢于去爱、愿意去爱,也要学会“如何去爱”,让自己爱得更有包容性,更有建设性。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价值

首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可以进一步揭示和领悟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理论的深刻内涵,有助与理性审视我国青年工作的状态,为我们提供把握当代青年的主流与本质,增强青年工作的时效性的方法论启示。当代青年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也引起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将青年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全面、系统地加以考察,客观辩证地分析青年的优点和不足,充分肯定青年一代积极向上的健康主流和本质,科学判断青年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提供了辩证把握当代青年主流和本质的方法论启示。首先要看到青年的优点,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客观地看待青年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加强教育和引导。

其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将有力地推动青年学课程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学的科学化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光辉,蕴含着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各个时期始终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应当而且能够从经验层面向科学层面发展的转变。

最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指针。青年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科学阐明了青年的历史使命,深刻论述了青年发展目标、内容、途径等基本问题,当代青年,必须树立自己的信仰。科学信仰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而奋斗。因此,胡锦涛谆谆告诫,“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作为青年,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参观自然博物馆
我的自行车
妈妈的爱
扫雪
盲石子旅游记
我家的金丝雀
开学了
找秋天
国庆登泰山
秋天的景色
小猫做白日梦
森林历险记
小星星
上学的乐趣
逛早市
论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广东省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1)论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1)论文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方音色彩评价模型的构建
浅谈后奥运时代社区体育的发展研究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1)论文
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五不要”
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发展(1)论文
略谈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论文
“十五”时期北京商业信息化发展规划(1)论文
不见不散“滔客”扩音器
论夫妻财产约定立法与公证
出租人格”和“租借违法”
对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几种做法
这个医院构成“单位受贿罪”吗?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杂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