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1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摘 要】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面向基层,服务范围最广、对象最多,抓好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作用,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出发,提出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四大策略,即“政府与民间联动,引导群众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节庆与业余并举,促进群众文化多元融合发展”、“设施与人文并重,促进群众文化内涵品质提升”、“试点与普及交织,扎根基层文化大餐普惠群众”。在兴起的群众文化建设新高潮中,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虽与原提法只两字之差,但这“现代”两字给我们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新思路,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更加明显,对我们今后的文化工作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华舍街道的文化建设与服务,更应抢抓发展契机,争先保优,走在前列。为此,我们在“以人为本”、“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三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地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更好地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政府与民间联动,引导群众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柯桥区委区政府提出全面推进创建文化强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对文体活动的参与热情。我街道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建立以政府文化团体为主,民间文化团体为辅的多级联动工作模式,为群众文化大繁荣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民间文体层面上,我们积极引导推荐,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等,激发其积极性。如对于举办各项文体活动和参加区级文艺演出比赛、运动会等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补助。同时对民间群众文化团体的活动严把节目审查关。对不符合要求的节目予以调整,抛弃其不健康、不全面的东西,不断丰富其节目内涵,增强感应力。对演出效果不好,群众反映不好的演出,更是果断亮出“红牌”,限其改进,从而将民间群众文化团体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对于民间群众文化,我们更多的是进行引导与发掘。如在幸福水乡才艺秀暨民间人才“万人计划”文艺巡演活动中,我们尽力为每个民间群众文化团体搭建展示的舞台,如兴越幼儿园、东周居委会、亭东舞蹈队分别展示的舞蹈《好一朵茉莉花》、《红梅赞》、《荷塘月色》等节目,不但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且我们从中还发掘了一些优秀节目与一些民间艺人。如我们后来推荐了兴越幼儿园表演的舞蹈《好一朵茉莉花》参加了全区比赛,其直接晋级进入了全区十强。民间群众文化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广大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使他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富有。为此民间群众文化也逐渐成了百姓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喜事。

二、节庆与业余并举,促进群众文化多元融合发展

形成以节庆文化为主,送戏下乡、业余群众文化生活为辅的多头并举工作格局,为群众文化大融合构建广阔的发展平台。给节日文化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增强节日的喜庆氛围,而且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全街道内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统筹安排。联合宣传、团委、文化、民政、科技、教育、妇联、老龄办等部门每年年初对全年全街道的节庆文化统筹安排,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二是重点突出。每个节庆日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或历史内涵,为此,应根据节庆日的特殊涵义做到重点突出,增加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三是内容丰富。要通过深化节庆文化内涵,丰富节目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设施与人文并重,促进群众文化内涵品质提升

(一)提升设施的文化内涵

文化设施应该是具有文化特点、文化意蕴、文化内涵、文化象征的建筑。一座好的文化设施,其造型和外观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质、文化特色,体现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为此,我们要求街道内各社区(村居)的文化设施建设要具有当地的特色。如亭西居在文化礼堂建设,除了文化礼堂建设的共性外,更突出其自身的特色。在具体建设中,除了常规的文化活动室、视听室、阅览室、书画室、电教室等的配置,尤注重挖掘居本传承“善”文化、乡贤文化、科普文化、爱心文化、村史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特色,将文化礼堂建设与技能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教育有效结合。在增加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此文化礼堂让人耳目一新之外,更是成为群众最喜欢最愿意去的地方。 (二)提升服务的文化内涵

所设置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应该力求做到新颖、独特、益智、有趣,贴近当地的文化传统,贴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要通过自己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提升人的素质和精神境界,启发和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引导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如亭西居充分利用文化礼堂平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举行敬老礼仪、成人礼仪、礼迎新生儿和新婚夫妻仪式,进行道德讲堂教育培训,开展读书会、书画赛、篮球赛等竞赛活动,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公共文化配送、文化艺术培训、乡村文艺汇演、传统民俗文化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文化,种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吸引居民广泛参与,增强居民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农村文化礼堂的常态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在传统节日里开展主题活动,如“欢乐元宵、欢聚良朋”猜灯谜活动、“迎中秋、庆国庆欢乐亭西文艺晚会”等活动,增添了浓重的节日气氛,居民齐夸文化礼堂活动内容多,传统氛围浓,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提升人的文化内涵

街道内各类文化设施的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广大群众百姓,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其一言一行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应该有文化,懂文化,有文化学养、文化内涵,应该是典型的文化人。他们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艺术特长。他们应该特别热爱自己的职业,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近年来,我们在全街道各社区(村居)文化阵地建设上推行了长效管理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各社区(村居)在加大文化设施投入的基础上,都配备了专职的管理员,配备率达到100%。这项工作的创建既提高了我们街道的文化品位,更实惠了广大群众。但同时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为此,我们积极争取经费,通过多途径培训与进修,定期开展交流会,不断提升他们的学养与内涵,使他们的一言一行礼貌温和,他们的一举一动优雅文明,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四、试点与普及交织,扎根基层文化大餐普惠群众

结合街道实际,我们推行文化综合体试点,实现政府资源的整合利用。文化综合体是一个多功能的交织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创新体。近年来,政府为了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各部门、各系统在公共服务体系的终端社区(村居),建设了社区(村居)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点、村邮站、老年活动室、村居文化大礼堂、居家养老室、体育健身路径等众多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部门割据,资源分散,利用率较底。为此,我们在张村进行了村级文化综合体的试点,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整合资源提效益

首先是进行场地的整合,把所有的项目集中到一个区域,使其既有办公场所,又有文化广场、文化讲堂、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文化舞台、健身器材等活动场所,实现资源的互补。其次是人员的整合,将文化管理员、村邮站工作人员等进行合并,减少多头管理,精简人员开支。再次是资源的整合,集中各部门的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办实事。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的综合体,聚旺了人气,提高了各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提升了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二)开展活动聚民生

(三)农家书屋促提升

在农家书屋创建上,一是前期先对全街道各村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加大投入创建工作,严格对照“农家书屋”标准,完善各种硬件设施,同时努力抓好软件建设,由街道文化站统一采购“农家书屋”的图书,使每村都达到标准化、健康化,全街道村级创建率达100%。在原有县级文化村的基础上根据创建标准进一步做好各村居社区管理员培训与考核,力争达到良好级以上。二是我们多次举办文化演出活动,并经常督促他们做好相关活动资料的积累,为各项考核准备。三是努力营造文化氛围。目前,全们街道村村建有乒乓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宣传阅报栏,部分村居还建有篮球场,村村建有4-5支业余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广大群众中间,既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净化市场倡文明

我们对街道辖区内已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点和保护单位,落实专人负责,按县文保所规定签订协议书,每月反馈信息,做到上下一致,了解掌握动态。此机制实施以来,五处保护单位和点无一损坏现象。同时,努力抓好文化市场管理,根据街道实际,我们重新调整文化市场领导小组及成员,按要求组织街道义务五老监督员与县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联合,不定期对本街道的7家网吧和多家音像制品店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此举有效地促进了我街道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维护公民文化权利不仅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我们的群众文化组织部门,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中,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组织、开展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做到活动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形式灵活、多样,才能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走过从前
无情的脸
寄以夜游广场的感慨
我与崔启明
我欲闯入
老爸
只因我是女孩
红色悲哀
雨味
米兰的小铁匠
两个‘可怜’
留守者的周末
这个年代
昙花一现,永恒芳华
奥巴马就职演讲中人际功能的实现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跨年夜怎样又high又安全,学学纽约
青藤也曾攀上屋顶
袭人的处世哲学
从来都没忘记
别再贩卖你的悲惨故事
动物的表情,其实就是人类的表情
贵州侗族生计方式与人口发展研究
来宾市女作者散文小品
试分析中职英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分析与实施
人参的尖叫
你觉得梅西会离开巴萨吗?
回族宗教信仰给其现代化带来的特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学案
蜜蜂 教案教学设计
李时珍 教案教学设计
爱迪生(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大雁归来》学案
文成公主进藏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学案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1-6册难字易读错写错字选编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组歌》学案
《窗前的气球》(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升国旗 教案教学设计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名篇名段名句识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旅鼠之谜》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