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语序的妙用

语序的妙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语序的妙用

摘 要:语序相对固定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但语序不是静止不变。在言语层面上,如果善于巧妙地变换语序,常常能增强语言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语言表达更丰富,更深刻。

关键词:语序 语言交际 广告 文学

引 言

语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序指语素、词的排列次序,广义的语序包括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如语素序、词序、词组序,也包括结构成分的顺序,如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序;句法成分(述语、宾语、补语、中心语、定语、状语)序[1]。本文主要讨论广义语序的妙用。

语言的顺序,往往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这些句子成分是有次序的。一般来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谓语后,定语在主语、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就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而言,一般次序为主语部分在前,谓语部分在后。在句法成分中,定语要放在中心语前,补语要放在中心语后,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交谈、写文章或者设计广告时善于巧妙地变换语序,往往能够超常的表情达意,使语言表达呈现出特殊的魅力,耐人寻味。

一、语序在语言交际中的妙用

在语言交际中,有的人很善于巧妙变换语序,在不添词的情况下只将原有的话语顺序调换一下,就能产生新的意义,表达新的观点,从而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语言表达显得多姿多彩,令人回味无穷[2]。

1.起到强调的作用

语序变换,可以组成新的句式,达到强调某些成分的目的。

1.1 “不去吗,他?”主谓倒装,重在强调主语“他”,是他去而不是别人去。

1.3 “昨天来了个客人,美国的。”将定语后置,重在强调定语客人是“美国的”。

1.4“去年,我去了趟北京。”将状语前移,强调了是 “去年”去了北京。

2.表达深刻的思想

在一句话中,将两个词语位置互换,或将一个词语逆序,逆序的两个词同时出现在同一句子中,常常能使句子表达的思想变得宽泛、深邃,引发人们的思考。

2.1英国著名政治家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从疑问开始,必以肯定结束。”这句话告诉我们:切记人云亦云,遇到问题要刨根问底, “肯定”和“疑问”的互换,给人以更广阔丰富的思考空间。

2.2陈毅同志曾说:“哪有你们主民几十年,却不许群众民主一分钟的道理?”将“民主”换成“主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官僚主义的要害。

3.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一个词语的语序变化,往往可以形成几个具有鲜明对比程度不同的词语,读起来不但有趣而且耐人寻味,收到点石成金的表达效果。

3.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记有“清科考官评点三劣文,一等的称放狗屁,二等的称狗放屁,三等的称放屁狗.”。说的是有一年某学政大人主持某地学子的考试,由于所有考生都太差,这学政大人只得勉强拔出前三名,批曰:第一名是“放狗屁”,第二名是“狗放屁”,第三名是“放屁狗”。自然有人要问,究竟区别何在?粱任公解释说,这第一名称为“放狗屁”,表明放屁者仍是人,这个人文章一向还好,但这篇文章却很糟糕,犹如一个人偶尔放了一个狗屁,是偶然;第二名“狗放屁”,表明放屁者是狗也,这个人文笔尚可,但人品低下,文章有阿谀,谄媚之闲.就象一只哈巴狗,注意只是象狗,但其实不是.不过虽然是狗,这狗毕竟还有其他功能,“不过偶放一屁耳”;这第三名狗放屁说这个人的人品,文章无一可取,但是又想效仿放屁狗,这样的人是最让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它是狗放屁,已经不承认它是人类了. 将“放屁狗”语序调换,活化为三个词,形象地批阅了低差的文章,真是点石成金。

4.产生讽刺的效果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句子或词语内部成分的语序变换可以获得讽刺的效果。

4.1“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叫人在北京、上海等地散播谣传,张贴标语:“坚决要求张春桥当总理”,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革命群众用毛笔在上面一勾,将标语改成:“张春桥坚决要求当总理”。聪明的人民,改变了这句话的语序,把中间的“张春桥”三字提到前面去了,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险恶阴谋。

4.2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愈落后的地方,计划生育愈难抓,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几乎“黑孩”遍户,面对这一现象,有一位计生工作人员叹息到“穷生,生穷,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只将“生”和“穷”互换,却揭示出令人堪忧的社会现象,发人深省。

二、语序在广告语中的妙用

广告的语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出于创新的的目的,人们在运用语言制作广告时,常常通过改变常规语序来加以突破,这种语序变动,决不是一般词语的简单重复,而是要通过语序变化,去揭示事物之间的某种辨证关系,并具有突出,强调主体效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语序地巧妙应用使广告词容易形成口号,便于记忆,便于流传,更好地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3]。

1.形成辞格

广告中最常用的修辞是“回文”。 “回文”实际上是变换词语的次序或位置,可以倒过来书写,念读,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将广告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有变化的反复宣传,不但可以造成文字和语音回环之美,还可以增强印象,加深认识。

1.1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北京天然居饭庄对联广告)

此广告通过语序变换,形成回文,同时也是顶真修辞手法。经过两次往复,将“万家乐”的品牌名,印入“万家”心目中。好冰箱进入千家万户,使千家万户都欢乐。

2.突出广告的某一特殊创意

2.1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娃哈哈果奶上市啦!

“酸酸的,甜甜的”本应该直接同“娃哈哈果奶”相连,作其定语,此处却将其单独置前,用连接号相连,突出的这种果奶的味道,使人听了就想尝尝,起到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2切开一只菠萝吧,里面是金色的阳光。(某某水果公司)

“里面是金色的阳光”本是“菠萝”的定语,这里将该比喻式定语后置,强调了这种水果的特色。

3.形成暗示

你打算怎样?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开车活到80岁,还是相反?(美国交通安全广告)

这里的“还是相反”是语序变动的暗示。我们可以很容易猜出下文,即“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活到40岁”。这样巧妙地变动语序,不但使广告具有幽默感,同时也达到了警世的作用。

4.推陈出新

4.1口服,心服。(某矿泉水的广告词)

这则广告是成语“心服口服”前后字的调换,即“口”和“心”调换了。前后两个“服”的含义是不同的。“口服”中的“服” 是指服用 ,“心服”中的“服 ”是指佩服。语序调换符合人们喝水的过程,它表现了矿泉水经过人口中,再在心理产生感觉和评价的过程,说明了该矿泉水质量好。非常贴切,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4.2汾酒必喝,喝酒必汾。(山西汾酒广告)

这则广告告诉大家:汾酒,一定要喝;喝酒的时候,一定要喝汾酒,同时让人想起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这是一句很经典的广告词,它巧妙地应用了谐音,而且通过巧变语序形成回环的形式和顶真修辞手法,让人听了眼前一亮,久不能忘。

三、语序在文学作品中的妙用

语序具有修辞的特殊功能,这就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逆序词或短语)同时出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会构成特殊的关系,表现出特殊的思想,引发人们的思考。语序的这一功能常被应用于文学中,很多作者巧妙的应用语序修辞的审美情趣,使文章呈现出特殊的魅力,给人以新颖,精辟之感,使人难以忘怀[4]。

1.语序在散文中的妙用

一枝玫瑰,在男孩眼里,刺中有花:在女孩子眼里,花中有刺。

男孩的孤独创造优秀,女孩的优秀创造孤独;男孩愈孤独愈优秀,女孩愈优秀愈孤独。

男孩常常甘愿痛苦而不愿遗憾,女孩常常甘愿遗憾而不愿痛苦。但更多的是,男孩常因痛苦而遗憾,女孩常因遗憾而痛苦。

女孩的痛苦:为什么一些过错总产生错过?

男孩的痛苦:是否一切的实现都不能突破现实?

――节选自刘怒涛的《男孩和女孩》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巧妙的运用了语序,将男孩和女孩的心态作了细致入微和准确生动的描摹。“刺中有花”、“花中有刺”,强者见花,弱者见刺,强弱判然。男孩在孤独中能够创造优秀,而女孩在优秀中会变得孤独。在人们眼中,男人必须比女人强,所以男人需要在孤独中奋斗,使自己变得优秀,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相反女孩太优秀了,就会处于一种高出不胜害的境地,渐渐变得孤独。女孩在痛苦面前无奈慨叹,自怨自艾,男孩面对痛苦则敢于怀疑,并大胆挑战。通过对语序的变换,把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差别强化,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从真正意义上明确,他们有着不同的心理。

2.语序在格言、警句中的妙用

2.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2.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马克思)

“理想的生活”是对“生活的理想”的说明,它简洁,精辟,极富概括力。马克思的名言强调了在各种错误思潮进行论战的过程中,革命实践的极端重要性,“批判的武器”只能在“武器的批判”中显示无穷的威力。

这两个句子,都巧妙的运用了语序的变换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折射出智慧的光芒,表现了语言应用的匠心,读者可以从中领悟生活的哲理,受到启迪。

3.语序在标题中的妙用

一些文章的标题也巧妙地应用了语序,主要是通过将表达作者情感最真挚的成分提前。

3.1《别了,司徒雷登》作者为了突出“别了”的感情色彩,采用了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倒装的句式,,“别了”一词题面明言司徒雷登离开中国,题底隐寓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彻底失败,语意双关使题目十分生动、形象、醒目。主谓倒装,更增强了表达效果。

3.2《我们祝福吧,为那些平凡的妻子和母亲》,“为那些平凡的妻子和母亲” 是谓语“祝福”的状语,作者将其倒装,旨在表达对“那些平凡的妻子和母亲”的深情厚意。状语如果放在谓语后面,也是一种倒装句式,可以突出强调状语所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增强感情色彩。

4.语序在诗词中的妙用

古诗词中,常常对句子的语序进行调整。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有时出于强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

4.1出于强调的需要。“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正常的语序应是“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通过对前后两句话语序的调换,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结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如何才能使它在动态地运用中提高质量?妙用语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语序的灵活变换,可以使语言表达变得丰富多彩。有时一句很平常的话,经过语序重整,往往能产生新意,变成妙语,使句子呈现出语言独特的魅力。语序修辞的造词造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在与人交谈或写文章时,学会恰当的对语序进行调换,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懒虫爸爸
回忆童年钓龙虾
爱哭鼻子的弟弟
我被同学欺负了
我的妹妹
一件有趣的事
未来的我
深山中的看林人
胆小的我作文
没有蛋糕的生日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帅爸爸
我的妹妹
新来的老师
我的周老师
在地图上飞行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思想碎片拾零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父亲的样子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讽刺微小说四则
麦田里的少年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爱因斯坦奇迹年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心灵的拷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