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媒体乱贴标签的恶果

媒体乱贴标签的恶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2

媒体乱贴标签的恶果

摘 要:对于某些特定的事件,不少媒体习惯于未弄清楚事实本身,就通过事件的表面,给事实的当事人作出价值判断,即“贴标签”。随着标签无节制地滥用,逐渐脱离了原初定义而异化为一个刻板的概念。本文从媒体贴标签的三种方式和乱贴标签这一行为,对媒体自身和社会产生的危害两个方面论述了媒体乱贴标签的恶果。

关键词:三种标签 报道恶果 受众恶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时,将一些复杂的社会事件简单化。根据事实涉及或者接近的人物和其他事项,先对事实作出一种价值判断,将其贴上标签。如经常会看到媒体用“官二代”、“蚁族”、“富二代”等这些词冠在某个报道人物身上。这一报道行为,给社会以及公众带来危害,一旦传媒简单给它贴标签后,就会在受众心理留下固有的印象,难以抹去。

一、贴标签的三种方式

1.生拉硬扯

通过贴标签来夸大事实,把个案上升为普遍现象。创建的新标签,能吸引受众眼球,但是个别的现象却不能把它作为整体现象来呈现,生拉硬扯的事实,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

比如,2009年,某市多位年轻白领,因为工作压力大,常选择到超市里揉捏饼干等食品宣泄情绪。多个超市除了饼干、方便面、蛋糕、速冻水饺等被捏碎,还有罐装饮料被“放气”。因此,媒体就针对这一事件发挥想象力,把这一群体贴上标签,称为“捏捏族”。人们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堂而皇之地去破坏超市里的商品,这本来是一件在公共场所发生的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报道事件的重心却变为出现了一种新的群体――“捏捏族”,他们的行为和群体的名字也成为一种时尚。值得提醒的是“捏捏族”的所作所为早已危害了公众的利益。

媒体放大个别现象,将少数人定位一个“族”,无形中会使受众认为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特定群体存在。媒体在报道时,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反应事件的真实情况,仅仅是在表面做文章,从这一角度来说,真实性有待拷问。生拉硬扯地给事件当事人贴上标签,仅仅是为了一时的轰动效应,甚至有嘲笑、讥讽的意味在里边,而给受众带来的感觉也只是好玩、新鲜。

2.过度延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接踵而来的社会问题给媒体的创造力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于是,媒体在给新闻事件贴标签时,也比从前得心应手。只需要在已有标签的基础上,引申概念或含义,然后创造出意思相近的新标签。

“周克华”事件,给了媒体过度延伸创造新词的一次机会。凶犯周克华被称为“爆头哥”这种称谓本源自于枪击游戏,一些媒体在报道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时,仍然使用了这个称呼,大大消减了事件的严肃性,使行为恶劣的犯罪嫌疑人带上了喜剧的色彩。“爆头哥”的称谓在博得受众眼球时,也削减了受众对于嫌疑人行为极端的认识。这些年,这个“哥”,那个“姐”的出现,无疑是给网民增添了乐趣。但是,对于这类犯罪事实的报道,个别媒体因过于想制造“新、奇、异”,深度挖掘往往步入歧途――有的对暴力犯罪案件进行炒作,连篇累牍地报道,任意地给犯罪嫌疑人乱贴标签。不仅对事件的关注偏离了方向,还给社会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

3.堆砌植入

若一篇报道,从新闻标题到身份定位,再到新闻的叙事话语,各种标签泛滥使用,该事实本身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媒体滥用一些“富二代”、“丝”、“穷二代”之类的流行词做标题,目的也是吸引受众,即“标题党”。

二、标签造成的恶果

1.媒体:新闻报道能力退化

在信息化浪潮下,标签法虽然方便着公众的认知和记忆,但是,一件新闻事件,媒体若是简单地创造几个“猛词”,贴上几个标签,就能概括出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那未免这个标签做的太轻率、太随意,可能会影响新闻的真实客观性。无节制地使用标签,也间接反映出媒体报道新闻事实能力的退化。

媒体的首要职责是报道事实,首先必须遵循“5W”模式,报道出来的信息才会真实、客观、准确。然而标签所体现的内容是片面的,贴标签表明媒体未弄清事实真相,就作出价值判断,没有遵循“5W”模式。其次,媒体应该深入挖掘事实的真相,尤其要追求宏观真实。对于某些特定群体,比如说“捏捏族”,考虑这些群体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数量是极个别的,那就不能以偏概全,生拉硬扯把他们定为“族”,让受众误认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2.受众:新闻事实认知片面

标签通常反应着事物的两面性,非善即坏,往往成双成对出现。一个标签就代表着一面,媒体使用这些标签,将“先入为主”的刻板认知嵌入新闻事实中,预设立场,传递着偏见,影响受众自身的判断能力。[2]

如果一篇报道里既出现“富二代”,又出现“丝”,那不用看内容,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富二代”家境好,在社会上这个词带有讽刺色彩,而“丝”这个标签,反应了当下很多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心态,受众看到这个词会带有一些同情,甚至会联想到自己。

综上所述,乱贴标签形成的刻板印象表现在生拉硬扯,常导致对人的错误认识,作出错误结论,造成有失公正的社会偏见;过度延伸,在已有的材料基础上,做出了极其宽泛的结论。久而久之,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思想,影响潜能的发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予
真正的天堂
位置与价值
真正的天堂
一杯白开水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永远的谭嗣同
自己就是天使
轻松起跑
凤头猪肚豹尾
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七种武器”
自由的鸡
双赢,你我共辉煌
明珠闪闪 2014年20期
4GW Plus来了
李白墓(外六篇)
周小平的美好时代
独自感受 2015年3期
出租屋的最后一餐
一块石头的距离
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恋恋未忘的冬日
眼里有紫色
清晨闻叩门
《视野》·阳光行动(第169期)
一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
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金玉良言 2015年3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备课精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语文起始课》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