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登高》看诗歌教学的三步朗读法

从《登高》看诗歌教学的三步朗读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从《登高》看诗歌教学的三步朗读法

摘 要: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现代诗歌,都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鉴于诗歌的文体特点和艺术特色,使得诗歌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选文。所以对于如何进行诗歌教学也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我就《登高》的教学设计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诗歌 教学 朗读法

如今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与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与过去的相比,少了以前那种特有的萦绕校园的琅琅书声。这对语文学习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尤其是对于诗词的学习,更应该注重诵读。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杜甫的律师《登高》的教学时,我着重注意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评作品的韵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使学生在朗读能力上更上一层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尝试使用了自己研究实践出来的诗歌教学的三步朗读法。

所谓的“三步朗读法”指的是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分层次进行朗读。第一步是读通句子,第二步是读懂内容,第三步是读出感情。下面我就以《登高》的教学为例,说一说我的“三步朗读法”。

《登高》是杜甫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加之好友李白、高适和严武的相继去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压在心头的郁闷,杜甫重阳节抱病登高,面对萧瑟的秋江景色,触景伤怀,抒发了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郁闷和悲哀。要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这种感情,重要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置身诗歌意境当中,化身诗圣杜甫,“亲口”表达内心的浓郁之情。

一、读通句子 在刚刚接触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在介绍完诗歌背景后,首先进行范读,解决字词难题,做到读通句子。教师所起的示范作用,把学生带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范读后当学生为我的表现鼓掌喝彩时,我就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不用羡慕我,等我们学完本课之后,经过努力,相信你们的表演会比我更精彩!”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或提问学生朗读,这样使学生对诗句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并从中发现自己在朗读上的困难和不足,以便在指导时能有针对地去听,对症取药。

二、读懂内容 读懂内容的过程,就是分析诗句的过程。诗歌的首联描写了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猿猴哀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诗歌的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使诗人感到人生短暂和渺小,因壮志未酬而产生了惆怅;同时无边落叶与浩浩长江也会使诗人感到豁达、坦荡和胸襟开阔。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离家万里、时值悲秋、常年漂泊、作客他乡、年过半百、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发泄了诗人的衰叹。“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和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由此我们看出此诗虽是一首悲歌,但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一味悲凉和消沉,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构思用字的精妙。后两联的抒情将国家的现实和诗人遭遇联系起来,感情表露得深沉、旷远,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三、读出感情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我们读懂了句子,也理解了杜甫当时的心境。带着这些理解,该怎样去朗读这首诗呢?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朗读全诗要语气缓慢沉重,读出“悲”的基调。节拍清晰,“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木”和“江”要适当拖长,留有余韵。“萧萧”和“滚滚”要拉长声音,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颈联是全诗的高潮,重读“悲”和“常”,描绘漂泊之苦;重读“多”和“独”,刻画老病孤愁。“艰难苦恨”紧承上联,以酒杯新停轻轻结束全诗,含无限凄凉于言外,读得应缓慢而沉重,体会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这阶段可以让学生听取朗读磁带,因为朗读磁带上的朗读具有一种艺术表演性,让学生闭目欣赏,仔细体会,用心感受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逐渐进入诗歌的意境,在美感中受到陶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激情,使他们在一种强烈的愿望下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这样的三步朗读法,读通句子,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读懂内容,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诗句,把握诗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感情,帮助学生真正获得了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对于《登高》的教学设计是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懒于动口的现状进行设计的。我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也注重加大对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其中就包括朗读能力。而且当下的中小学已很难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我觉得对语文的学习,尤其是对诗词的学习,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通过这节课对朗读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做到了举一反三,不但知道了这首诗如何朗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诗、如何读诗。

三步朗读法教学,使学生朗读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反馈效果良好。同事们也一致认为此法很好,值得普及和推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真诚
不愿离开黄冈的天使
考试的风波
咖啡的味道
时间流逝
妈妈们,我想对你说
合作
入团申请书
校园伴着我成长
时间,构成生命的材料
相信自己
家花和野花
我与孙悟空对话
微笑
数着明天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初探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英语口语课程满意度实证研究
连锁经营促进河南省第三产业转型路径研究
新环保法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论检察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防治作用
论述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的作用
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缺陷与完善
浅论我国女性财产继承权
我国民航航班延误中的合同关系及责任承担
浅谈管理会计的意义、现状及功能
对奥斯丁法学思想的再认识
加强企业法律责任建设,增强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能力
关于建设透明慈善的几点思考
《影子》教学游戏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三上)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游戏设计(一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上)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游戏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