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左传》中所见秦与楚的交通

《左传》中所见秦与楚的交通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1

《左传》中所见秦与楚的交通

[摘 要]秦文化的发展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与东方诸国的密不可分。而秦晋之间长时间的对峙关系使得考察这一时期秦与楚的交通史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将以《左传》为基础,对秦与楚交通往来的史事作一番综合。

[关键词]春秋;秦;楚

秦是一个后起诸侯国,立国较晚,所处环境恶劣,决定了其文化落后于东方诸侯国。然而,秦并不像楚王熊渠叫嚣“我乃蛮夷”那样自绝于华夏。《秦本纪》:“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说明秦本身是有一定礼乐文化基础的。且秦对华夏冠带礼乐文化是十分钦慕的,《诗・终南》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文化上的落后使得与东方先进诸国的交流成为秦在春秋时期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秦是所谓“四塞之国”,生产、交通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文化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制于地理环境。秦通向东方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进之路”,大致沿渭河向东,过河西河南之地,出崤关,进入伊洛平原;此线由于秦晋长期敌对而处于封闭状态。另一条是“南进之路”,大致逾秦岭,沿今丹江、淅江而下,至中游东转,过南阳盆地入淮河流域。此路地处偏远且路程很长,所过之地又是主要诸侯国所不及的地区,所以相关的记载极少,且历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南进路线在春秋早期便已有通行的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及楚,楚子飨之……乃送诸秦。”

《史记・秦本纪》:“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案:《集解》引《地理志》南阳有宛县。春秋时属楚。介于晋文公、百里奚皆在与晋敌对的状况下往来于秦楚之间,则经过晋地绕经中原至楚地是不现实的。所以,春秋早期晋楚之间南进路线在个人程度上的通行是可以确证的。然而,更大规模的群体性的往来,则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开辟过程。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左传・襄公十四年》: “(戎子驹支)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

案:瓜州旧注皆以为即今甘肃敦煌,顾颉刚先生在《史林杂识初编・瓜州》一文中考证瓜州应是今秦岭高峰之南北两坡,此说更合事实,具体的考证不再引述。三条材料所述各有偏颇,相互参证可知所述为一事:秦、晋曾于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将居于秦岭的陆浑之戎驱逐至伊洛平原一带。此举秦穆公扫除了南向翻越秦岭的障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晋伐■。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与人,以围商密,昏而传焉。宵,坎血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秦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左传・文公五年》:“初,■叛楚即秦,又贰于楚。夏,秦人入■。”

案:商密,■所都,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析,■之别邑,今内乡县,淅川县之西北境皆析。僖公二十五年之役,秦之兵势已逾秦岭到达丹江、淅江流域,又参考文公五年的记载,知此时秦入■,控制了这一地区。此外,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其师必已至商密附近,后随即围陈,这表明商密一带与陈有一定的交通联系,且能使军队快速通过,则必有一定规模。

《左传・文公四年》:“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敢不矜乎,吾自惧也。’”

案:江,国名,嬴姓,故城当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淮水上游。秦与江地相隔千里而结为同盟,江灭,秦穆公行如此大礼,则知江与秦之间必有非常的联系。结合前所列次年秦入■的史实,在此可以做一个推测,即江国为秦南进之路东转的关键,楚灭江封闭了秦从南方进入中原的路径,故秦穆公为之惊惧。

然而,秦、楚之间不久后即展开合作,两国关系的缓和也为秦打开了南进之路的通道。

《左传・文公十六年》:“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左传・襄公九年》:“秦景公使士■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秋,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

《左传・襄公十二年》:“冬,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案:秦、楚两国在军事上互相帮助,又缔结婚姻,可推测两国之间必有一定的盟约关系,虽然这种盟约关系并不见记载。秦、楚之间的盟约关系使得南进之路畅通无阻,秦亦经此一路再一次活跃于东方。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被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麋。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

《左传・定公五年》:“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

案:雩娄,今河南商城县东,安徽金寨县北。稷,今河南桐柏县境。沂,今河南正阳县境。三地皆处淮水流域,反映秦经南进之路活跃于东方之行迹。襄公二十六年秦师临郑距上次已有八十年,秦师救楚败吴对于南方格局的影响尤为巨大,此二事亦可以体现此交通线之于春秋末期局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秦国在春秋时期与东方诸侯国的交往主要依靠“南进”一路,其相对的稳定和畅通作为一条真正的交通线,可以担负起秦与东方诸国交流的任务。如前所述,文化的交流在春秋时期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甚至交通线的影响。南进之路所途径的大国只有楚国,楚国作为一个文化上有其明显独特性的诸侯国,其在秦与东方诸侯国文化交流之间起着怎样的中介作用,对秦文化有没有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并有待于其它领域的新材料新成果来做进一步研究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周杰伦
My Bedroom(我的卧室)
圣诞节
My Grandmother(我的奶奶)
Friendship(友谊)
同学们在讨论人们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My favorite sport(我最喜欢的运动)
A Friend of Mine(我的一个朋友)
My Grandfather(我的爷爷)
My Desk-mate(我的同桌)
what are the good piuts or side offects(什么是好的piuts副效应)
Information Age(信息时代)
My Father(我的爸爸)
A Busy Day(忙碌的一天)
My Uncle(我的叔叔)
四兽莲花陶熏炉赏析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的欧阳询书法浅论
永康桥保护的思考
优秀辅导员之我见
地道战的历史渊源及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运用浅析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期企业办公室管理实践思考
简析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析如何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浅析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与应对策略
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
浅论满洲八著姓与清初政权
岑溪的青铜器调查
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
经验和理性的统一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练习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片断赏析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实录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