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培养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培养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文化培养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精神文化需求旺盛的群体,对其阅读文化的培养显得尤为的重要。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对阅读文化培养重要性的分析,提出关于高校阅读文化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

从千百年的文明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阅读”占据了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的部分,是文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增长知识,人们通过阅读传承知识。人们在阅读中获取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并且在阅读中创造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一、阅读的涵义

阅读是一种社会实践,同时他又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阅读文化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积淀中发展壮大的。通俗的讲,阅读文化就是在社会意识,社会文明,环境制度的制约下的阅读价值观和阅读文化活动。阅读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他体现了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越来越关注阅读文化的背景下,阅读文化的培养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因其担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交流等义务,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阅读文化培养的主要阵地。其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精神文化需求旺盛的群体,高校图书馆承担了阅读文化培养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的现状

通过对滁州学院图书馆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阅读书籍类型的比例来看:文学、娱乐类的的通俗读物占50%的比例;应用技术、科普类的读物占20%的比例;体育、艺术类的读书占据了15%的比例。在这些图书中工具书的利用比例最低。从以上的调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阅读目的还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真正以学习知识为主的阅读比例还是小。

(二)从阅读的量来看,每三个月阅读十本以上图书的学生占30%的比例,阅读五本及五本以下图书的学生占50%的比例,阅读一本或者一本一下图书的占据20%的比例,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的阅读量都在五本一下。

(三)从阅读的类型来看,图书占据50%的比例,杂志占20%,报纸20%,电子图书占10%。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各种数据库的开放,从网上下载书籍资料来阅读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经过调查研究,近年来,因受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供货周期不稳定,图书加工、上架及时性的限制以及图书借还周期的影响,现代大学生借助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MP4等代化的阅读工具,他们更偏爱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免费的或者是付费的阅读资料,这种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同时网络上存在的高增长,更新迅速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他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他们更容易获取到自己满意的阅读资料。从目前来看,随意电子图书的阅读比例不断的提高,不久的将来电子化的阅读有望达到阅读类型比例的一半以上。因此有人会提出,我们现在的阅读时代即将进入数字化的阅读时代。数字阅读相对于纸质材料的阅读,它不但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大量信息,而且是一种绿色的阅读方式,除了传统的阅读功能外,它还提供关键字、主题、作者等多途径的信息查询方式,便于读者能更好的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举个最常见的例子,现在电视媒体的一些节目,借助液晶电视为终端输出设备,可以在液晶屏幕上随意的放大,缩小,勾画所要列举的新闻材料及背景资料,以最好的效果呈现给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

(四)从阅读的态度来看,主动阅读的学生占70%的比例,他们认为应该多读书或者是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只是他们的读书的类型有不同,有的以学习为主要的阅读目的,有的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虽然读书的目的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剩下的30%的学生认为,没必要阅读或者是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阅读文化的教育显得更有必要了。

三、大学生阅读文化培养的重要性

(一)阅读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性格的最终形成阶段是在大学。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们除了学习,社会及家庭对他们其他方面的要求很少,培养更少,特别是爱好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方面。进入了大学,每个学生都迎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经历,家长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小。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课业,学生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发展自身。在这一过程中,性格也慢慢的塑造成形。阅读文化的培养,能让学生端正读书治学的态度,汲取阅读中的积极因素,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乐观、勇于求知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挫折的时候,塑造勇于面对,坚韧向上的性格品质。

(二)阅读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起推动作用。在阅读文化培养过程中,学生们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学生们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地弘扬我国道德主旋律的读物,感受社会的道德新风尚。把做一个“四有新人”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阅读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取向培养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积极良好的性格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熏陶培养中,在受阅读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价值,人生观势必会更积极更乐观。人生价值更高尚。

四、培养高校阅读文化的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阅读能力,提高科学有效的网络阅读技巧

纵观即将到来的数字阅读时代,除了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外,不可忽视其存在的弊端。当大学生面对网络海量的阅读资源及无限的链接资源时,由于其网络阅读技巧的缺失,容易产生盲目与焦躁的心理。例如:网络信息的检索技能,网络信息的分散及冗余。让大学生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慌乱无措。同时网络阅读环境的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的阅读的真实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错落感和孤独焦虑感。 (二)开展阅读服务,确定“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

学校的全体师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了解及关爱学生们的阅读需求及学习状况,全心全意的为全体师生读者服务。了解师生们对阅读的需要是什么、需要的量是多少以及需要的程度如何;了解他们在阅读当中存在着哪的硬件和软件的困难,以及希望达到的目的及好的结局途径。对于战斗在一线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讲,主动的服务还包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以及个别交流的形式来听取师生的意见,更快更好的掌握师生们的意见以及需求,更好的改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优化服务内容及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开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指的是大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以及阅读效率等。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了这种素质的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较好的实现知识价值的传递以及自身价值。对于这种素质的培养,首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把图书馆的各方面的情况介绍给读者,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和利用图书馆。例如利用“入馆教育”这种形式,对每届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的服务教育活动。让新生从一入学就开始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阅读意识、了解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可以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采用教室课程的教学模式或者深入图书馆实地,采用实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训练。这两种方式相结合不但有助于阅读技巧的培养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们自助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创新信息、利用信息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大阅读服务的宣传力度,创建和谐的阅读文化,打造特色的“阅读文化”

首先,通过图书馆和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各个部门合作,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共同打造健康、积极的阅读文化;其次通过“阅读文化节”、“读书赛”“书目知识竞答”等活动打造校园阅读活动模式。最后通过成立“阅读协会”,形成固定的阅读联盟,为热爱阅读喜爱阅读的师生提供固定的活动空间,由学校少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定期评选优秀的读者,由此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加入该协会;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面对面的交流,增强读书的乐趣,并且给予更深层次的指导;学校还可借助自己的BBS设立专门的读者天地,开辟更为广阔的学生间交流的天地。

参考文献:

[2]张明霞.浅谈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4

[3]段汶君.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0)

[4]黄嘉慧.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 Lucky Girl(一个幸运的女孩)
DO NOT GIVE UP(不要放弃)
Bill Gates(比尔盖茨)
新学期的打算
Stephen Hawking(斯蒂芬.霍金)
My favorite pasttime(我最喜欢的消遣)
Brave Volunteers(勇敢的志愿者)
The doctor dialogue(看病对话)
Madame Curie(居里夫人)
The shopping process(购物过程)
My Favourite Book(我最喜欢的书)
a happy day(开心的一天)
Michael Jordan(迈克.乔丹)
schedule(附表)
My Sunday(我的星期日)
浅析如何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新时期企业办公室管理实践思考
地道战的历史渊源及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运用浅析
经验和理性的统一
优秀辅导员之我见
岑溪的青铜器调查
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
永康桥保护的思考
浅析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与应对策略
四兽莲花陶熏炉赏析
简析建设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的欧阳询书法浅论
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论满洲八著姓与清初政权
《山青青》教学实录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练习设计
《山青青》片断赏析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设计
《山青青》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