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摘要】本文梳理了舒群参与《解放日报》副刊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相关活动,既展示了舒群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筹备过程以及党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政策。

【关键词】舒群;《解放日报》;文艺座谈会

作为一名“人民作家”,舒群在其漫长的革命文艺活动与艺术实践历程中,忠实践行党的文艺路线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探讨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活动,对于了解和把握党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政策,回顾和总结舒群延安时期的文化工作经历,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从《解放日报》改版说起

《解放日报》作为延安时期党中央的机关报,1941年创刊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从党性和人民性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风貌,版面安排上,对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包括国统区新闻)关注过多,而对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则关注和突出不够,政治敏锐性不强,与党组织和人民大众的需求还有距离。

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并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从当天起报纸的版面加以彻底的改革,“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4]

文艺副刊也进行了改版。主要是撤销“文艺”专栏刊头,改第四版为综合性的专刊。原来“文艺栏”一周见报四五期,现在要改为每天见报的综合性、杂志性并以文学艺术为主的整版副刊。在改版后的副刊上,既要发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稿件,又要陆续创办、加强工青妇的专刊,创办推动整风学习的《学习》专刊等等。[5]11

时年29岁的舒群担任主编后,尤其是面对即将改版的《解放日报》,担心业务不熟,感到难以胜任。毛泽东得知后,便找舒群谈话,恳切地说:要找这么完全的人,这么有能力的人,你给我介绍一位。难道没有这么一个人,综合性的副刊就不办了吗?全能的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能有。你编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是个点,也是个面。因为你是搞文学的,所以文学是你的点,文艺是你的面。你也要由点到面嘛。你编综合性副刊,文艺是你的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都是先点后面,从点到面嘛!先文学的点,后文艺的面;先文艺的点,后社会科学的面。面反过来又会促进点,使点深化。只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由点到面,你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6]22

毛泽东不仅对舒群委以重任,后来还亲自出面为他主编的第四版征稿。

当时毛泽东对党报副刊非常关怀,第四版许多重要稿件都送他审阅修改,有时还为稿件写按语,甚至连怎样发排和适应什么样的花边也提出建议。第四版有关文艺的问题,一般都是舒群直接和毛泽东联系。[7]12舒群追忆当时的情景说:“毛主席直接关心指导,凡有转载,均经毛主席亲笔批示,例如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徐悲鸿《古元木刻》等等,倘有社长博古同志审而难定的稿件,例如谢老《一得书》篇章,肖老某某诗文等等,他即携面呈毛主席”。[8]44

舒群参与《解放日报》副刊的编辑及改版工作,为他进一步熟悉延安文艺状况,增加与艺术家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此后通过《解放日报》配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组织与宣传,积极发挥党报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参与文艺座谈会的调研与筹备

抗战以来,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投奔延安,他们热情讴歌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先后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山脉文学社等70多个文艺协会和社团,创办了《文艺战线》、《中国文化》等几十种文艺刊物,排演了《钦差大臣》、《日出》等中外名剧,组织开展音乐会、美术沙龙、漫画展览、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丁玲等人还组织了西北战地服务团,开赴抗日最前线。

延安文艺在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在个别方面出现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片面追求“关门提高”。在鲁艺任教的周立波回忆:我们和农民毗邻而居,但整整四年之久,我没有到农民的窑洞去过一次。[9]部分文艺工作者用极端民主、个人主义、平均主义等小资产阶级思想来观察革命队伍和根据地的生活。个别文艺团体和文化人中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宗派主义倾向。 毛泽东喜欢接触文化界人士,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交流。在关注到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后,毛泽东更是集中时间,广泛进行调研,其中与舒群就多次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1941年8月11日,毛泽东专程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驻地,看望萧军、艾青、舒群等作家,恰好舒群不在。次日,毛泽东致信萧军,邀请舒群等人来杨家岭一叙。舒群等人应约前往,畅谈有关文艺和文艺界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与毛泽东共进午餐。

舒群不仅帮助征集文艺界的意见,并多次与毛泽东交流看法,有时还受毛泽东的委托,多次联系和引荐蔡若虹、华君武等艺术家到毛泽东住处进行座谈、讨论。中组部部长陈云、中宣部代部长凯丰往往一起参加,从而帮助毛泽东和党中央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情况,为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参加文艺座谈会的讨论与宣传

延安文艺座谈会从5月2日开始,共开了三次,跨度达22天。作为会议代表,并且是《解放日报》副刊主编,舒群全程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凯丰主持,毛泽东首先作了关于此次会议目的的开场白,他说:“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1]378接着提出立场、态度、对象、感情和学习等问题,供会议讨论。

座谈会发言中,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时而还会出现激烈的争论。5月16日第二次会议,继续听取与会者对文艺问题发表的各种意见,现场气氛热烈。

5月23日,座谈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在大家发言讨论后,毛泽东总结说,座谈会开了三次,开得很好,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再讲一点。毛泽东围绕着文艺运动中的根本方向问题,主要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也就是今天《讲话》中“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次座谈会中间,《解放日报》作了积极的报道和宣传,应该说是对座谈会的延伸与深化。

文艺座谈会后,中央组织部、边区文委、延安鲁艺等部门和单位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工作部署会,积极贯彻座谈会精神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9月27日,舒群主持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发表短评《工人文艺小组》,赞扬了中央印刷厂文艺小组的工作。认为在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小组的复活,将更有意义。文艺大众化、文艺和大众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将从这里得到更进一步的事实解释。

10月16日,《解放日报》文艺栏辟出“创作和思想的道路”专题征文:自整顿三风特别是“文艺座谈会”以来,文艺界同志们对自己思想意识和工作的反省与改造,显著地有所表现。这一思想革命,使我们有了更锐利的武器来作过去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恰当地估计过去的创作和思想的道路,以作为今后的改正和发展的思考。

1943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的《解放日报》头版与四版全版以及二版的部分版面一次性全文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编者按指出:“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纪念。我们特发表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为何在一年半之后才公开发表,黎辛回忆道:博古和舒群多次建议毛泽东尽快发表《讲话》,他都说不要急,要多考虑考虑,慎重些,并说以后不要催了,到时候他会送去。[13]180果然,在10月16日,毛泽东送来了修改好的《讲话》,并建议在10月19日也就是鲁迅逝世7周年纪念日发表。

由此,随着1943年10月19日《讲话》在《解放日报》的正式发表,就进一步地传播到了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广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

从舒群主持《解放日报》副刊的组稿和编辑,到协助毛泽东收集文艺界情况及艺术家的意见,到参与草拟出席座谈会人员名单,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在期间及会后利用《解放日报》积极配合做好宣传工作,一直到《讲话》的正式发表,我们可以看到舒群既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亲历者、参加者,同时也作为其中的组织者、宣传者,承载着多重的角色和工作任务。而他在其中所体现的坚定的党性观念,敢于迎接挑战、勇挑重担的强烈的担当意识,积极宣传党的文化政策、体现党报导向性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勇于解剖自己、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道德勇气,都使我们从中体会到舒群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作为著名的作家和报人,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这也成为我们今天需要格外珍视与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2]关于报纸和翻译工作问题给何凯丰的信[M]//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黎辛舒群老师[J]新文学史料,2008

(4)

[6]孙国林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J]党史文汇,2006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战胜了自己
悟茶
星夜
孤单才是最好
你在我心中
家乡的田野
永绽的烟花
妈妈 请听我说
曾经拥有蓝天
困难见真情
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
关心集体
蒙着灰尘的和谐
冰爱
文本类型理论观照下的红色旅游景介英译
口译的认知语用修辞研究
英语词汇学中的象似性与隐喻关系新论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莫斯科中山大学对邓小平人牛路程的影响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元认知与英语专业四级词汇教学初探
浅析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珠三角地区高校ESP课程设置的需求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之思想探析
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意识影响探究
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二(三上)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三上)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二
《搭石》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时二(三上)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三
《搭石》教学设计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时一(三上)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课时二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课时一
《假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