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乳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乳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3

《乳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乳品分析与检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一年多来,同学们的操作技能上得到了很多提升,同时素质教育也融入到了课堂;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教学成本、废弃物排放及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乳品分析与检验 教改 成效 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新闻热词,尤其是乳品行业质量安全事件屡次发生,从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再到伊利婴幼儿奶粉汞超标事件、蒙牛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等等,加之被国人盲目信任的洋奶粉也频频曝出质量问题,恒天然的双氰胺事件、肉毒杆菌事件等等不胜枚举。从国家层面上有不断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企业层面则投入巨额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增加快速检测和高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投入,这给予乳品专业的学生在检验方向带来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乳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于2012年进行了教学改革。作为乳品工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乳品分析与检验》是研究和评定乳制品品质并保障乳制品安全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和实用性强。以往的教学使该课显得十分乏味无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学改革后,技能锻炼增强了,绝大部分学生确实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这门课所学习的知识。在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和同学们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乳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论述。

1 实施教学改革后取得的效果

首先要提的是《乳品分析与检验》实施教学改革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在过去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1.1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实施教改后,同学们的课堂就是实验室,实验室就是课堂。在实验室内老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现代化的影视教学手段来展示教学内容[1],同时再辅以老师的现场演示及讲解,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老师不再把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配制全部包办起来,而是提前下达任务,让同学们去查阅相关资料后,来到课堂上由各组单独完成,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实验中来。例如在“乳粉中还原糖的检测”这个项目中,老师在上一个项目结束时下达任务单,需要同学们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项目有所了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安排部分学生参与实验课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选择、配制、滴定管的选择等等。这样不但增强了责任感,而且督促同学们做好预习、增强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同学们所出现的不规范或错误操作及时给予纠正,培养良好的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杜绝差不多的思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改之后老师和同学们每天在实验室一块学习一块实验,实验失败了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成功了大家一块欢笑。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此时的老师已经不单单是同学们的师长,同时还是他们的朋友和知音。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带动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不单单能讲授课堂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知识面,让同学们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老师。这样同学们才会信任老师,对同学们才会起到真正的说服和教育作用。例如,早上有同学在实验室外面吃早饭,课上老师就会引出一个话题“你吃的安全吗”。借此机会老师会把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的知识渗透到本节课上来[2],同学们会非常踊跃的曝出自己认为安全和不安全的食品,和老师一起探讨。经过老师的讲解之后,同学们对食品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同学们积极分析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不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还意识到学习分析检验的必要性和作为一名乳品检测人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 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实验教学成本的增加

同学们动手能力增强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操作基础上的,同学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般要练习五到六次才能出具一个准确的实验结果,再加上项目考核,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话就要操作接近十次。如此的操作较过去的实验教学操作次数翻了2倍,甚至还要多,这样就带来了实验成本的增加。尤其是一些用量比较大的试剂,硫酸、硫酸铜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会把试剂的价格告诉同学们,让他们自己计算实验成本,以提醒同学们节约试剂。但面对大量的实验,成本仍然较过去教学过程中高的多。

2.2 废弃物排放增多

大量的实验操作带来的是做完实验后的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问题。这也是教改带来的新问题,过去实验少,一般污染不严重的基本直接排放了,但是现在实验数量的增多,使得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例如,在盖勃法检测完脂肪含量后乳脂计内的酸液,若直接排放不但损坏下水管道,还把异戊醇也排放到了下水道;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使用过程中有机废液的排放问题会更多。在教学中同学们会在老师的提醒下将废液收集,然后再用大量的碱去中和,去掉上面的有机物后再排放。但是这样会浪费掉很多的碱,会算计的同学会发现实验成本又高了。通过对上面情况的分析,同学们基本会将污染物分门别类的放入回收桶中,寻找合适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后进行处理,以达到节约资金、减少环境污染。

2.3 教学改革后同学们的理论基础知识更不扎实了

过去《乳品分析与检验》的教学遵循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对知识的认知难易和关联程度由简入难的学习过程,中间穿插实验操作,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其弊端,但是这样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在教改前《乳品分析与检验》这门课是要在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甚至《仪器分析》后才能开设的。然而教改后,这几门课的内容全部融入到《乳品分析与检验》中,显然有限的学时不能满足课程内容的需要,这就出现了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基础知识被删减,同学们的知识链条被打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经常靠死记硬背[3],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下降,很难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教改是对知识的一个重构过程,只是学习知识的方式和顺序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应该强调的是有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精简。《乳品分析与检验》的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能够从一般分析中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手段,以点带面,充分掌握并了解分析方法的应用,灵活的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而不是听从指令式的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乳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建立在相关基础课程和食品分析基础上更具体、更专业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保证广大人民吃上高质、安全的乳制品,因此在《乳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中要让学生担负起检验乳食品质量的神圣职责。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乳制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知识和手段,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提高《乳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2]苏学军,王建军.高职“食品分析”课程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4):36-3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十一月的萧邦
成长的过程
八月桂花香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元旦的竹
冬之随笔
完美与残缺
站得远点看自己
雨,周庄
趣谈“当家”
感动
爬山的发现
“黄金搭档”
书包
初三真苦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