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如何有效防范贷款操作风险的发生

浅谈如何有效防范贷款操作风险的发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3

浅谈如何有效防范贷款操作风险的发生

摘要:长期以来,金融业的信贷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各级监管和主管部门关注。不良贷款的产生,尤其是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都暴露出了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弊病,如何有效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进一步搞好信贷管理工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信贷管理 问题 对策

1 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媒体报道的金融机构案例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的犯罪都与信贷有关,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实施犯罪。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年收入情况、贷款的真实用途、资金去向没能够做到真实、细致的了解,以致造成一个错误的导向,在贷款发放前就潜伏了危险的信号。贷时的审查,合同签订后,贷款上柜台办理,一些顶名贷款很容易被发现,但在利益的驱动和外来的压力下,临柜人员没有终止此业务。贷后检查,由于人力的问题,贷款发放后,有相当部分贷款不能做到贷后定期检查,只有贷款形成风险,按期结息发生了问题时,相关人员才会去关注,更谈不上贷后检查的书面资料,也就是说贷后管理相当滞后。

1.3 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不得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贷款的核销,不良贷款的收回方面存在一些瑕疵,给个别人造成了可乘之机,由于类似现象的发生,也给一部分人造成了一个假象,往往把逃避债务,放到工作之上,造成一些逃避债务的想法。以致造成工作的被动,出现贷款归还时的等待、观望、不积极还款,养成等待时机逃避债务的想法和做法,造成贷款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1.4 风险管理制度缺失。目前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贷款仍沿用一般小额贷款方式管理,用一般的贷款利率定价指标对大额贷款利率进行测算,贷款风险与贷款价格明显不匹配。大部分未针对大额贷款特点制定贷后风险管理工作的事后评价制度,对违规人员也只是按照其他信贷规定追究责任,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管理观念不强。如在贷款的调查和审查中,忽视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净流量的分析,片面注重利润、担保、信用评级的作用,不能真实、动态的反映客户的情况;在贷款质量评价上,认为只要能够按时结息就是好贷款,对借款人的品质,贷款的实际用途,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的变化关注不够。②管理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就是贷款的“三查”流于形式,调查不深入,内容不完整,结论不明确,甚至有出现虚假调查资料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审查的作用发挥不够,往往注重于资料完整性的审查。贷后检查不及时,未建立或执行贷后跟踪检查制度,或者进行了检查,但是随意性比较大,未能达到规范化、表格化和定量化;贷款档案不完整,要素不齐全,经常出现不是这里没盖印章,就是那里缺个签字,此类问题是屡查屡犯,最为常见。③客户经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体现在业务知识和技能上,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贷款风险,有的连企业的基础财务报表都不能看懂,对借款人假信息、假报表缺乏辨别和防范意识,忽视借款人背景等报表数据无法反映的因素的调查;另一方面是职业素养不高,道德风险较大,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在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中,法律、制度意识淡薄,职业谨慎性不够,有章不循,有制不依,导致人情贷款。

1.5 规章制度执行缺力。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未严格认真调查大额借款户的各类信息,以至于对客户的简要信息、在他行的贷款及分类等基本情况不清楚。二是未严格按照程序管理、发放贷款,部分甚至以“人情”凌驾于“规定”之上,逆程序管理大额贷款。三是贷中审查不严,缺乏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评价,只注重第二还款来源的认定,且不对相关佐证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四是贷后跟踪不到位,部分大额贷款的贷后检查不深入,对贷款风险状况的分析流于形式,甚至编制虚假贷后检查报告,导致贷款被挪用。

1.6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有些金融机构从高管层到具体经办人长期从事小额贷款营销管理,缺乏大额贷款调查、分析、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缺乏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小额贷款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管理大额贷款,潜在风险较大。

2 根据存在的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金融机构队伍的日益壮大,同业竞争已经变得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审慎经营,下大力气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2.1 抓好政治思想学习和制度落实工作。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还非常实用,只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质,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的决策者更为实用。为此,要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学习班,学习内控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使每名员工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不犯法,同时开展贷款质量抽查活动,将每次贷款抽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处理的结果,作为案例,学习的典型材料震慑思想不健康的人。

2.2 加强贷款的督导和检查。由上级行抽调部分业务精湛的科室工作人员,对全辖系统内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的全过程实行不定期的抽调、检查,从贷款发放的调查、贷款发放时审查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终止行为现象的发生,来定论工作人员的履职是否到位。看贷后检查,按照有关规定,责任人要对所发放的贷款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有书面文字资料。凡在检查中,对上述事项履职不到位的,处理要快,作为员工学习的反面教材,起到督促、指导、教育的作用。 2.3 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并开展举报有奖活动。对待信贷业务腐败的问题,要采取举报有奖的方式。同时在贷款时做到真正的公开,不实行一言堂,实行真正的集体审批制度,对于参与审批人员实行承担同等的责任制度。对待各类问题要充分体现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思路。对利用行政职务,强迫工作人员办理不合规业务的,上级主管部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主管部门要真正作为每名员工合规办理业务的坚强后盾,只有这样,才会保证银行业的各项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2.4 严格不良贷款的处置。在不良贷款的处置问题上,由于把关不严,就会形成部分不合规的贷款核销。因此上级行要做好不良贷款处置的事后监督检查工作,成立事后监督、检查小组,对不是以正常收回等等情况的每笔贷款,结合有关规定逐笔一一核实,如果违规办理的要对主要责任人和主管人员给予严励的处分,并及时通报全辖区工作人员,引以为戒。只有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打消了某些人投机取巧的思想,才会消除某些人逃避债务的想法,从而使贷款发放、收回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5 要从源头抓好贷款管理,杜绝不良贷款漏洞。结合“三大工程”活动,严格按照“阳光信贷”的模式,认真做好每一户贷款调查工作,信贷人员要做到调查全面,准确真实,手续完备,资料齐全,并且要定期对所发放的贷款进行公示,由群众监督其违规行为,从而切断任何一个风险源。

2.6 立足实际,分析考察,分门别类的正确划分贷户类别,针对不同原因,制定一户一策的清收措施,做到对症下药,势在必行。要采取清收组团法、法律借助法等一系列方法,全力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维护金融机构事业的稳定发展。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首先要从思想上对不良户产生压力;加大对清收不良贷款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其次,要在社会上形成清收不良贷款的高压态势,营造“故意赖债可耻,主动还款光荣”的舆论氛围。二是行政清收,对金融系统、党政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的不良贷款,依靠其主管部门或单位力量予以清收。三是舆论清收,对赖债户、逃债户进行张榜公布、广播电视、字幕广告曝光,促其还贷。四是要制定专人包户,蹲点跟踪,上门专人清收。五是要继续坚持“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对推诿扯皮的客户要二次催收。六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清收,对那些“钉子户”、“难缠户”、要实行依法清收,同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参考文献:

[3]谭玮.浅析银行贷款风险及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2(3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冬之随笔
元旦的竹
书包
十一月的萧邦
“黄金搭档”
雨,周庄
成长的过程
站得远点看自己
完美与残缺
感动
爬山的发现
趣谈“当家”
初三真苦
八月桂花香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