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内容分析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早可回溯到20世纪初期,以1935年的国际教育大会与1955年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为标志,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发展的条件提出建议,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说明。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内容分析法。它“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描述与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将一种非数量化表示的文献转换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对于定量分析研究文献具有明显的效果。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第二,抽取样本;第三,选择分析单元;第四,建立分析类目;第五,定量处理与计算;第六,解释与检验。”

2.文献来源与样本选取

3.分析单元与分析类目

为保障所选取文献样本的信度,首先。对文献搜集的研究人员解释文献相关度的判断标准、内容分析单元的具体释义、数据录入的标准格式等;其次,在文献下载过程中,南3名研究者分别独立阅读每一篇文献的题目,判断与所研究主题的相关度,对存在争议的地方,要先下载全文阅读,为了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对阅读分析文章的顺序也按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随机确定的阅读顺序可以有效地排除分析者在阅读过程中主观上分析标准变化所造成的误差”;最后,在分析文献的过程中,分别由教育原理方向、教育管理方向、教育政策与法规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育经济方向的5名分析者,独立阅读每篇文献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判断其所属分析类目,然后对5名分析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对有分歧的文献,通过咨询专家的意见确定。

二、研究现状与主要特点

1.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历程分析

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从一般性、概括性研究转向专业性、专题性研究。总体上来看,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数量随时间变化逐步增加,说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愈加受到学术界关注,在本研究样本中,夏小刚在2004年发表的《校本教研与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首次显性提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大量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得到了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概括性、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而且在结构上,地域研究占主导,覆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许多地域,又以西部居多,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共通性;研究思路注重与城乡统筹、新课改等社会转型背景的结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地调查、个案访谈、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获得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原始资料,揭示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象背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借鉴了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如终身学习思想、以人为本学习理念等,注重与国际研究相接轨。不过,由于农村教师研究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功利思想瓶颈,许多研究并不本着研究目的而研究,而是随主流、随大同、随热点,研究内容大同小异交叉重复,造成许多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对研究质量的提升形成掣肘。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题分析

研究文献通常包括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显性内容指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传播媒介所包含的有形的词语:隐性内容指与内容分分析法相关的、传播媒介所隐含的意义。”据此,运用内容分析法中的计词法不免过于简单,需采用概念组分析,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频率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层次、地域、课程、关联。每组代表一个概念,所分析的变量为概念组,如表1所示。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分类标准,只是需要遵循内容分析法所确定的“每一事实或材料都必须仅仅只能归于一类,各种类别必须是互不相交的或互相排除的”分类原则。

图2研究主题统计分布图显示,在2004年至2010年,综合性研究占绝大比重,说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兴起之时,更多的研究为探索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类型的研究比重逐步上升,且四类研究文献数量渐趋平衡,说明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更加具体化,更有针对性与实践性。具体阐述如下:

(3)地域上分为东、中、西部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具体地方,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情况所展开的个案研究和定量比较分析。虽然存在对不同地域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疏于系统性、现实性把握,以及所选取的比较维度存在效度争议等问题,但有些研究者认为应遵循统筹城乡的思维方式,立足西部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和西部教师现状的特殊性,依据西部农村教师处境变迁的不同文化回应和文化生态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

(4)统筹城乡进程、校本教研、新课改背景、现代教育技术是样本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统筹城乡进程与新课改在文献中一般只是体现为研究背景,注重从我国社会经济特征、教育改革现实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需求,但多以社会需要的外塑政策凌驾于个人需要的内化惯性,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冲突;校本教研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中常见,作用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可资开发的资源手段。

(5)综合性研究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不做具体区分,更多的只是理论探讨,停留在介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历史缘由、特征、发展动机等。

三、未来研究展望

1.研究思路展望:需要扩展思维框架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和实现教育平等的必然规律。目前,大量研究倾向于从城乡二元结构分割中探寻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制约因素,并将解决的途径置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外部条件,或者借鉴某种培训方式加以运用到农村教师。但从现实看,城乡分割的刚性因素难以破解,教师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多数教师很难得到转岗、培训、提升的机会,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同时,农村教育软硬件设施更不能与城市教学设备相媲美。可见,外力塑造和某类培训方式只是其中一面,易忽视社会需要的外塑政策对其农村教师个人需要的内化惯性的冲击影响。那么,还有什么因素阻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在农村、学校内部是什么因素影响教师的发展?在城市、学校外部是什么因素影响教师的交流?这些问题都需要确立新的分析框架。

2.研究方法展望:需要提升研究的规范性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研究者多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虽易于清楚明确地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但存在两点争议:一是量化研究的准确性问题,研究者所设计的问卷、所列举的访谈题目是否符合农村教师的现实情况,极易出现理论上的谬误与简化:二是从农村教师的个体特征看,价值观、工作环境、生活预期、发展动因等不确定变量因不同地域、课程、层次、年龄段、岗位的教师会有显著差异的专业发展需求。不能一味地采用外部调研的方法,而需要补充田野考察、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历时、历地的追踪研究方法,才能做到斯腾豪斯所强调的将“教师作为研究者”。

3.研究内容展望:需要深化一些焦点问题

随着农村教师边缘问题的突出与教师流动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涉及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变革成为关注的焦点。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流动机制,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地区;如何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机制,更好地保障农村教师的权益与话语体系;如何对农村教师进行有效的职后培训与教育,规避职业倦怠和教师间差异所产生的新的边缘化问题;如何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改革农村教师的福利制度与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等等,都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没有不可能
春天的心情
学做人--欣赏别人
珍珠泪
太阳
大自然的哭诉
把握第一次
珍贵的礼物??醒悟
命运啊!飞翔!
醉花阴
最后一个上午
我是最棒的!
辉煌的文明
饭堂里那胖女人
放弃“学习”
被低估的职业棒球手
2015年最值得推荐的餐厅
德国高尔夫美女球星桑德拉·盖尔
星星点灯 2015年2期
双胞胎猫咪风靡网络
漫画与幽默
美国人家的“年夜饭”吃什么(中)
世界最高科技游轮
欧洲十二宝花落谁家(上)
用餐巾盖住脸 法国人违禁吃小鸟
回溯美国古巴116年关系史
七巧板大象
美古复交幕后的秘密谈判
哪些品牌将占领2018年市场?
为了感情的健康 让电子产品走开
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02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02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4(第三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02
七年级下册《竹影》教学设计02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02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颠》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01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竹影》教学设计01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