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7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

摘 要: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本)是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然而金无足赤,该书依旧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其文选部分注释中的“属引”“乃自强步”“盛气而揖之”“”“劝”尚存疑问,本文对其中解释存有未尽之处予以辨析。

关键词:郭锡良 古代汉语 注释

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注”),是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然而金无足赤,郭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笔者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以就教于方家。文中括号所标页码均出自郭注。

一、属引

《水经注・巫山巫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郭注:“常常有山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叫,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歌曲非常凄凉特别。属引:‘属音引调’的意思。古时指人的歌唱,在此形容猿啸,是一种拟人写法。”(20页)此处注释欠妥。

郭注增添了“音、调”二字,用“属音引调”偷换“属引”概念,并借拟人一说来迁就,而后得申其说为“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歌曲”。这样迂曲的解释,正是犯了古人所说的“增字为训”的错误。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一《通说下》“增字解经”条:“失其本训而强为之说,则阢陧不安。乃于文字之间增字以足之,多方迁就而后得申其说,此强经以就我,而究非经之本义。”

从语源来看,《仪礼・既夕礼》中已出现了“属引”一词。卷三十八“属引”下郑玄注:“属,犹着也;引,所以引柩车。”指“用绳索拴在车前横木拉着前行”,即“牵引”,进而又引申为“接连不断”义。上揭《巫山巫峡》中的“属引”一词,郭在贻《训诂学》认为北京大学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释“谓猿声接连不断”,这个注解平实允当。在词义上,“属”有“连属”义,“引”有“延长”义,翻译成“接连不断,无懈可击”。从结构上看,“属引”是形容词性谓语动词,与“凄异”能组成联合结构。语法上,“属引凄异”前省略了主语“长啸声”,将“属引”翻译成接连不断,可与之后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呼应。故全句可译为“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啸,(长啸声)接连不断,凄凉特别”。

二、

《勾践灭吴》:“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郭注将“”解释为“夏天穿的葛细布”。(157页)此处注释欠妥。

这里想表达的是以葛为材质而织成的布,应称为“葛布”。其他以葛为材料制作的,比如“葛纱”,是用葛织成的纱;“葛帔”,是用葛织成的披肩。如《南史・任传》:“西华冬月著葛帔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清赵翼《至苏州瘦铜子孝彦来见泫然有作》诗:“葛帔相看泪满衣,贫官门户已全非。”用葛织成的精细布料,则应称为“细葛布”,不应作“葛细布”。如《论语・乡党》:“当暑,,必表而出之。”“”为布的统称,而“”的解释为“粗葛布”,与此相对应,“”就应该释为“细葛布”。《说文・糸部》云:“,细葛也。”在《小尔雅・广服》里“葛之精者曰”,也同样释为“细葛布”。此外又有“衣”译为“细葛布衣”;“素”译为“细白葛布”。如《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张守节正义:“,细葛布衣也。”又有“素”,如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於罗兮轻霏霏,号素兮将献之。”所以上文的“”应释为“细葛布”。

三、劝

《勾践灭吴》:“果行,国人皆劝。”郭注“劝”解释为“勉力”。(163页)此处注释欠妥。

“勉力”当作“勉励”。“勉力”是“努力、尽力”的意思,而“勉励”是“劝人努力、鼓励”的意思。前者是指个人的主观努力,后者是对他人的一种期望。据文“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可知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鼓励和劝勉,对象是他人,所以应释为“勉励”。《说文・力部》释为:“劝,勉也。”荀子的“劝学”是“鼓励学习”,古代所谓“劝农”“劝耕”“劝穑”都是“鼓励生产”。这些都是近于“勉励”的意思,而不是“勉力”。再如《答李翊书》:“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所贬也。”“劝”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劝勉。《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这两处的“劝”都是“勉励、奖励”义。《史记・货殖列传序》:“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劝”即“鼓励、勉励”义。在文献资料中,几乎未见将“劝”释为“勉力”义的。因而上文的“勉力”应该作“勉励”。

四、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郭注“揖”解释为:“拱手礼。《史记・赵世家》中‘揖’作‘胥’。‘胥’通‘须’,等待的意思。”(173页)此处注释欠妥,前半部分“拱手礼”三字应删去。

裘锡圭《〈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章中的错字》中说:“《赵策》:‘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赵世家》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旧以下句“入”字属此句,非是)。清人丕烈《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札记》、王念孙《读书杂志》都指出《赵策》‘触龙’当从《史记》作‘触龙言’。元人吴师道《补正》指出《赵策》‘揖’字当从《史记》作‘胥’(王念孙说同)。帛书本此句正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大(太)后盛气而胥之’。得此佳证,上引诸氏之说可以视为定论了。”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中进一步说明,“揖”是“胥”字之误,今试从字形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隶书中,“胥”字作“”(见《校官碑》),后来口旁下面的笔画竖折又拉直作“”。而“”在敦煌文献中作偏旁时如“揖”作“”、“缉”作“”,右旁进而又省作“”,汉碑中“揖”已经写作“”。这样,“胥”和“”在字形上都可以写作“”,容易发生混淆。上文的“胥”应通“须”,为“等待”义,如《管子・大匡》中提到“吾君惕,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少胥”义为“稍等”;《史记・扁仓传》中“胥与公往见之”的“胥”也通“须”。上揭《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不可能在盛气的状况下对一个大臣作揖,不合君臣之礼;其次,从上下文语境来看,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是在等待他到来,下文“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言下之意,左师“至”还有一段时间,太后不可能长时间举手作揖而等待左师,于常理不通,且作揖应在当面互作,所以解释为“等待”更为合理。而“揖”和“胥”的错传,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已得到证实,帛书本此句正作“胥”字,且《史记・赵世家》作“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徐趋而至”,可资比勘。因此,“拱手礼”这一注释不符语境,应当删去。

五、乃自强步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郭注“强步”解释为“勉强散散步”。(174页)此处注释欠妥。

据《汉语大词典》,“强”除有“强迫,勉强”之义外,还有“勉力,勤勉”这一义项,“强”字《集韵・养韵》释为“勉也”,《尔雅・释诂》释为“勤也”。《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杨伯峻注:“强,勉也。”杨凤萍、关童指出:“被动勉强之义于先秦不经见,盖至唐宋以后方得通用,如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主动之义于先秦则往往而有,如《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谓极力进谏。”再根据文意,此处触龙以自身劝说太后保重身体,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以自身之勉强而去劝说他人之勉强。若将句中“强”释作“勉力”,进而释作“努力,尽力”,显然较“勉强”为优。由于“勉强”含有“不情愿”义,不能显现出触龙的积极主动之态,也就不能与其主动劝谏赵太后这一语境相吻合。因此,此处“强步”的注释应为“尽力、努力走走”。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磊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唐作藩.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战国纵横家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1976:74.

[3]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杨凤萍,关童.王力《古代汉语》诂训质疑[J].浙江大学学报

(胡亚纳 李雪可 陈露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议论一下南宁这个城市的交通情况
Panda—the National Treasure(熊猫国宝)
校园里养宠物的看法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男女平等)
Burning Rubbish Is Harmful to People(焚烧垃圾是对人有害)
apologies(道歉)
如果让你创建一个节日,你会创建怎样一个节日
Controlling Cancer(控制癌症)
On the Internet(上网)
Population Control(人口控制)
China’s First Spaceman---Yang Liwei(中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
运动有助与身体健康
关于宠物的
Studying Abroad(留学)
Ice sculpture(冰雕)
简述明朝中后期的皇庄
努力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梧桐河下游右岸几处遗址探析
盐水蘑菇的加工工艺
高职学院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探讨
浅谈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历史
梨黑星病症状识别与防治
浅析抗战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铁矿业
红十字无偿献血的历史与发展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从老爱清嗓子找病因
试论鸿沟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影响
养蜂巧搬家 避免蜂损失
中东铁路修建选址的历史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该承担何种责任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毽子变乖了》教学札记
《毽子变乖了》教学札记
《夜色》教学设计
《夜色》教学设计
《毽子变乖了》教学札记
《毽子变乖了》教学设计
《夜色》教学设计
《月亮和云彩》教学札记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实录
《月亮和云彩》教学札记
《毽子变乖了》教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实录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