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细品“美食家”

细品“美食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细品“美食家”

有一种说法: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才晓情重。确实,生命中有许多事,错过一小时,很可能错过一辈子了。比如,人们天天碰到吃、喝、拉、撒、睡这些闲事儿,究竟哪一项最要紧呢?其实,事无巨细,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吃与喝,看似宅里宅外的芝麻粒儿,转弯儿一想,入腹内、落胃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极其要紧,一方面,关乎事业兴旺、家庭兴衰;另一方面,也碰到了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地方。

平心而论,台湾这个地方风景优美、饮食讲究,于是,在蓝天碧水之间,冒出了一大批讲究吃喝的“美食家”。他们在名酒、茗茶、风味、美食等方面,滋生到目光炯炯、学问一大堆的地步。现在,可以随便地走近这些口味满腹的“美食家”……

(一)长板条上

去过所有在台湾的“日本料理店”,靠近师傅料理台,往往有一个用木板钉成的长板条,这板条旁边的椅子一般人不肯去坐,原因很明显,只是不够气派。在台湾,“日本料理店”生意最好的是在房间,其次是桌子,最后才是围着师傅的板条;在日本是反其道而行,最好的是板条边。

吃“日本料理”,当然不得不相信日本人的方式。这个长板条之所以受人喜欢,是日本人去喝酒,大部分是“小酌”,而不是“大宴”,一个人坐在长板条边是最自在的。

如果客人要吃好东西,也只有在长板条上。因为坐在长板条边,马上就靠近饭馆里的师傅,日久熟识,互相询问家常,师傅边谈话,总会在他身边抓一些东西送人,像毛豆、黄瓜、酱萝卜、生芹菜、芝麻之属,有时候,甚至挖一勺刚做好的鱼子给别人食用,或者,把切剩最好的一条鱼肚子推到面前。

坐长板条的客人通常不是寻常客人,都是嗜好生鱼的,那么,师傅会告诉人家说,今天什么鱼好、什么鱼坏,并非他故意去买坏鱼,是鱼市场的鱼货,今日有些不甚高明,然后又说;“今天有一种好鱼,我切给您试试。”等你吃完满意了,他才切上算账的鱼肉来,而你不要小看那一片试试的鱼片,料理店的一片好鱼,通常吃一口要一百元的。

长板条是最能学吃“日本料理”的地方,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摆在面前,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如果坐在房间里的客人,吃一辈子“日本料理”,可能许多见都没有见过。

长板条上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只要坐在长板条边,总不会吃得太坏,中国人说“见面三分情”,大师傅就在面前,总不好意思弄一些差的东西给客人吧。而且,师傅无形中聊起“日本料理”的情形种种,自然就是在“传法”给客人了。最最重要的是,如果是熟客人,价钱总会算得便宜一些,因为在“日本料理”的活儿中,每张桌子都由服务生开单,惟有在长板条上是“自由心证”,全权由师傅掌握,熟人好说话,一定比房间里便宜得多。

在日本一些专卖生鱼和“寿司店”的,有时没有桌子,只有板条四桌围绕,师傅们则站在里面服务,一位师傅平常就照顾五张椅子,有那相熟的客人,往往不仅认店,还要认师傅。这时,不仅手艺比高下,连亲切都要一比,因而店中气氛融洽,比其他日本料理店要吵闹得多。

由于日本人生鱼、生虾吃得厉害,所以,卫生新鲜要格外讲究,听说要是在日本吃料理中了毒,可以向店里控告,赔偿起来大大的不得了,而坐在长板条上不但可以控告店里,连认得的师傅都可以告进官里去。因此,师傅们无不戒慎恐惧,害怕丢了饭碗,消费者得以安心大啖其生猛海鲜。

我过去不觉得“日本料理”有什么惊人之处,有一回,和摄影家柯锡杰去吃“日本料理”,第一次坐在长板条上。老柯与师傅相熟,大显身手叫了许多平日不易吃到的东西,而且,有大部分是赠送的,这时才知道,吃日式料理也有大学问,老柯说:“日本料理的师傅也是人,有荣誉心,如果遇到一位好的吃家,他很不得把自己的肚子都切下来给你下酒,谁还在乎那区区几个钱呢?”

柯锡杰早年留学日本,吃日本菜是第一流的高手,但是他说:“不管吃什么菜,认识大师傅是必要条件,中国菜里也是一样的吧!菜里无非人情,大师傅吩咐一声,胜过千军万马。我早年在美国当厨子,自己发明一道烤鸡,名称就叫‘柯氏鸡’,与‘麻婆豆腐’一样,以人名取胜,结果大家都爱吃这道菜,不一定是菜有什么高明,是他们认识了柯氏,在人情上,总要试试柯氏鸡的滋味吧。”

这使我想起另一位吃家“欧豪年”。欧豪年每次在餐馆请客,一定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我觉得奇怪,不免问他,他说;“主要是先来挑鱼,同样的鱼只要大小不同就味道差很多,像青衣石斑之属,一斤左右的最好,太小的肉烂,太大的肉老。其次,是先和师傅打个招呼,他就会特别留意,做出真正的好菜来。就说蒸鱼好了,火候最重要,要蒸到完全熟了,可是还有一点点肉粘在骨头,那个节骨眼上,只有一秒钟的时间。”

中国人吃饭挑师傅相熟的馆子,和日本人在长板条上挑师傅一样,是人情味的表现。我曾在一家“日本料理店”看一位日本人在长板条上,每吃一片生鱼就喝一杯清酒,一边和师傅聊天,最后,竟然大醉高歌而归。那时我想:使他醉的不一定是清酒,说不定是那个师傅。

(二)梁妹

生在海边的美丽国家――新加坡,有我一位朋友何振亚,他颇有一点财富,待人热诚,我在新加坡旅行时住在他家。他最让人羡慕的不是他的有钱,而是他有位“好厨子”。

何振亚的厨子是马来西亚籍的“粤人”,属于一名彻头彻尾的单身女郎。她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年约三十余岁,平常,很少有人能看出她有什么好手艺,但她是那种天生会做菜的人。

这粱妹不像一般仆人要做很多事,她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做三餐。我住在何家,第一天早上起床,早餐是西式的,两个荷包蛋,两根香肠,一杯咖啡,一杯牛奶、果汁。奇怪的是,她的做法是中式的,蛋煎两面,两面皆为蛋白包住,却透明如看见蛋黄――这才是中国式的“荷包蛋”,不是西式的一面蛋――而那德国香肠是梁妹自灌的,有中西合璧的美味。

正吃早餐的时候,何振亚说:“你不要小看了这鸡蛋,你看,这鸡蛋接近完全的圆形,火候恰到好处,这不是技术问题。梁妹是个律已极严的厨师,她煎蛋的时候,只要蛋有一点歪,就自己吃掉,不肯端上桌,一定要煎到正圆形,毫无暇疵才肯拿出来。我起初不能适应她的方式,现在久了,反而欣赏她的态度,她简直不是厨子,而是一位了不起的生活艺术家。” 梁妹犹不仅此也,她家常做一道“糖醋高丽菜”,假如没有上好的镇江醋,她是拒绝做的,而且一粒高丽菜,叶子大部分切去丢掉,只留下靠菜梗部分又厚实又坚硬的部分,切成正方形,每一个方形一样大,两寸见方。炒出来的高丽菜透明有如白玉,嚼在口中清脆作响,真是从寻常菜肴中见特殊的功夫,那么,可想而知做大菜时她的用心。有一回,何振亚请酒席,梁妹整整忙了一天,每道菜都好到让人嚼到舌头。

其中一道“叉烧”,最令人记忆深刻,端上来时热腾腾的,外皮甚脆,嚼之作声,而内部却是细嫩无比。梁妹说:“你要测验广东馆子的师傅行不行,不必吃别的菜;叫一份叉烧来吃,马上可以打分数。对广东人来说,叉烧是最基本的功夫。”

梁妹来自马来西亚乡下,未受过什么教育,我和她聊天时,忍不住问起她烹任的事,她说是自己有兴趣于做菜,觉得煎一粒好蛋,也是令人快乐的事。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到这样好呢?

我想是这样的,一道做过的菜不要去重复它,第二次重新做同一道菜,我就想,怎么样改变一些佐料,或者改变一点方法,能使它吃起来不同于第一次,而且企图做得更好一点,到最后不就做得很好了吗?

我在何家住了一个星期,直觉得有个好厨子是人生一快,后来新加坡的事多已淡忘,惟独梁妹的菜印象至为深刻。我不禁想起以前的法国大臣Talleyrand奉派到维也纳开会,路易十八问他最需要什么,他说:“祈皇上赐臣一御厨。”因为对法国人来说,没有好的厨子,外交就免谈了。

以前,袁子才家的厨子王小余说:“作厨如作医,以吾一心诊百物之宜。”他又说:“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能者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黄雀W三温无益也。”真是精论,一位好厨子做的芹菜,绝对胜过坏厨子做的熊掌。

试想,做一名好厨子的条件是怎样的呢?

美国玄学大师华特(AlanWatts)说:“杀一只鸡而没有能力将之烹好,那只鸡是白死了。”

法国人爱调戏人,他们常问的话是:“你会写文章,会画图作雕刻,你好像什么都有一手,且慢,你会烧菜吗?”如果只会写文章,不会烧菜,只能算是“作家”,不能算是“艺术家”。在骄傲的法国人眼中,如果某人不会烧菜,最少也要具有好舌头,否则真是不足论了。

得过最高荣誉勋章的法国大厨波古氏(Bocuse)说过:“发现一款新菜,比发现一颗新星,对人类的幸福有更大的贡献。”看来,诚不谬哉,。

(三)响螺火锅

在纽约旅行的时候,有一天,雕刻家钟庆煌在家里请吃火锅,约来了纽约的各路英雄好汉,有画家姚庆章、杨炽宏、司徒强、卓有瑞,摄影家柯锡杰,舞蹈家江青,作家张北海等等。

那一天,之所以值得一记,是因为钟庆煌准备了难得吃到的“响螺火锅”。响螺,属于电影中常见海盗用来吹号的那种螺,体型十分巨大,吃起来颇费事,因此,一般西方人很少食用,在纽约只有中国城才有卖的。

钟庆煌说,他为了准备这“响螺火锅”已整整忙了一天,一大早,就走路到中国城挑选合适的响螺,由于响螺壳坚硬无比,必须用榔头敲开,敲开之后,只取用其前半部,像吃蜗牛一样,前半部才是上品。取下后切片也不易,因响螺肉韧,必须用又利又薄的牛排刀才能切成薄片,要切得很薄很薄,否则,就不能吃火锅了。

听钟庆煌这样一说,大家都颇为感动,而且,听说一般馆子吃响螺不是用炒就是用炖的,用来吃火锅还是钟庆煌的发明。

那一次,吃响螺片火锅滋味难忘,因肉质鲜美,经滚水烫过有一股韧劲和脆劲,吃起来有点像新鲜的鲍鱼片,但比鲍鱼更有筋道,而且响螺肉有点透明感,真是人间美味。吃涮响螺片时我才发现,如果真有滋味,不一定要依赖厨子,然而,火候仍是不可忽视的,透明的螺片下,锅内液体转白时即捞起,否则,涮出来的响螺片,味道就太老了。

回台北后,吃火锅时常想起雕刻家亲手拿榔头敲开的“响螺火锅”,可惜,找不到响螺。后来,在南门市场一家卖海鲜的摊子找到了响螺,体积比美国的小得多,要价一两十五元,摊贩说是澎湖的响螺,滋昧比美国的好,因为美国的长得太大了,肉质较硬。

带一些回来试做,才发现不然,因美国响螺大,切片后吃火锅较适合,澎湖的嫌小了一些。后来,我想了很久,用一个新的方法做,先炖鸡一只,得汤一碗,再用鸡汤煨响螺片约十分钟,味道鲜美无比。

现在,台北的馆子里也开始做响螺,尤其广东馆子最多,通常也是用鸡汤煨,再焖一些青菜进去,是正统的吃法;另有一法,将螺肉挖出剁碎,和一些碎肉虾泥再塞回螺壳中蒸熟,摆到盘子里非常壮观,可惜风味尽失。这使我想到生猛的海鲜本身的味道已经各擅胜场,纯味最上,配味次之,像什么虾球、花枝丸、蚵卷、蟹饺等等,都是等而下之了。

画家席德进生前也是有名的吃家,他就从不吃虾球之属,理由之一是:谁知道那是什么做的。理由之二是:即使用虾也不会用好虾,好好的虾干嘛炸虾球?真是妙见,把新鲜响螺剁碎了,简直是暴殓天物。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做汤的时候,用一个响螺同做,味道就完全不同。问题是,这时的响螺肉就不能吃了――这似乎是吃家的原则之一,掌握一种东西只能选择一种吃法,不能又要喝汤,又要吃肉。

(四)吃客素描

我有一个朋友陈瑞献,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有名的艺术家,同时是有名的吃家。他以前在《南洋商报》上写吃的专栏,十分叫座,对吃东西之讲究罕有其匹。

瑞献和现在台湾法国文化中心主任戴文治是黄金拍档,两人时常一起到世界各国去大吃,事后互相研究讨论。在吃这一方面,配合得像他们这样好的也很少见。

说到他们两人的相识也是奇遇,戴文治到台湾以前是法国驻新加坡的大使,陈瑞献正好是新加坡法国大使馆的秘书,本是主属关系,由于两人都好吃并且酷爱艺术,竟成好友,交相莫逆,以兄弟相待。

这两个吃家好吃到什么程度呢?陈瑞献常说:“人生有四件大事,除了吃以外,其他三件我已忘记。” 他们是那种有了好吃的东西可以丢掉其他三件的人。瑞献每天除了吃好吃的东西,生活几乎是邋遢的,衣着方面,他虽在大使馆上班,终年穿着短裤、拖鞋到办公室,由于他名气太大,久之大家也习以为常。在住的方面,他住的地方对面就是新加坡有名的“绿灯户”,是黑社会争取的地盘,虽是两层洋楼,家中堆满零乱的字画,找个能坐的地方都感到困难。在行的方面,他开着大使馆所有的一部“福特”跑车,车龄已有六七年历史,他开到哪里停到哪里,由于挂着使馆牌,即使在管理严格的新加坡也享有特权,他那部车是新加坡少数有名的“大牌”之一,车子够老,牌子够硬。

瑞献书画、文章、金石都是绝活,除了这些,对他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吃了。

有一年,瑞献因公来台北,我说是不是可以看看他的行程,他把纸拿出来,里面几乎没有行程,只写了三餐用餐的地点和吃些什么菜。

这就是你的行程吗?我惊奇地问他。他竟然回答道“是呀,有什么比吃更重要呢?”

他说出外游山玩水固好,但对他们这种经常世界各处跑的人已没有什么意义,吃吃好东西才是最实在的。我看他的“行程表”――其实,就是吃程表。在详尽的表格记录当中,居然有一天中午空白,表示我要“做东”。那时,我正想去法国,在办理赴法签证,大权在戴文治手中,便约戴文治一同前往。

当时在戴文治家中,瑞献指着戴文治对我说:“你请他吃饭可要当心,要是吃到什么难吃的菜,你的法国签证就泡汤了。假如吃到好莱,说不定给你一张法国护照。”

三人哈哈大笑,戴文治补充说明:“我的权力没有那么大,最长只能给你签六个月。当然,如果不给你签,你这辈子别想去法国了。瑞献爱开玩笑,完全就看你怎么安排了。”

兹事体大,当下三人摊开吃的地图,来做详细的研究。戴文治家中有一本专门记载台北馆子的书籍,有图表,这样研究起来,还算方便。我从罗斯福路、和平东路、信义路、仁爱路、忠孝东路一路问下来,大部分有名的馆子他们都吃过了,这使我大吃一惊,因为台北爱吃的人虽多,吃得这么全的食客阶层却非常少见。

后来,我卖了一个大关子,说:“这样好了,明日午时,就在法国文化中心集合,我带你们去吃,但先不说吃的地点和吃些什么。”那两位朋友随即相视一笑,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我带他们到仁爱路的美食餐馆吃客去吃。果然,他们没有吃过当地的美食,大为惊奇,台北居然有他们没吃过的馆子。我叫了一些普通的菜,记得是卤猪脚、风鸡、醉虾、干丝牛肉、吃客鲳鱼、炒年糕、黄鱼羹、香菇鸭舌汤……每出来一道菜都叫他们舌头打结;事实并不是菜烧得多了不起,只是吃客的猪脚、风鸡、醉虾对初尝的人确是异味,而黄鱼羹之鲜美,香菇鸭舌汤以五十只鸭舌做成,都是富有舌头震撼力的。

吃完后叫了一份豆沙锅饼,一份芝麻糊,吃得两位名吃客啧啧称奇。结束之后,我问戴文治:“味道如何?”

戴忙着说:“你的法国签证,我可以给签最长的时间。”

“难道这样棒的一顿饭,才值赴法国六个月的时间吗?”瑞献打趣说,他这句话,逗得人们拍案大笑。

这时,我才透露了为什么选“吃客”的原因,因为在戴文治的“秘籍”中,并没有“吃客”的任何记载,这样一来,胜算就很大了。我们谈到,选择馆子事实上没有叫菜重要,因为每一个馆子的师傅,总有一两道“招牌好菜”。有时,一家馆子就靠一道菜撑着,如果去吃馆子,不知道叫菜如同盲人骑马,只知有马,不知马瞎,真是太可怕了。

“好菜”的功能之大,甚至影响到法国签证呢!可不慎哉!

后来,我与妻子到新加坡,瑞献一来就为我们开了一张食单,每天让我们早、午餐自便,晚餐如果没有特别应酬,则听他安排;他找到的菜馆不论大小,菜都是第一流的,即使是路边小摊吃海鲜,他也都能找到又新鲜、又好吃的地方――这真是食家本色,好的食家是不摆排场、不充阔佬的,一万块吃到好菜不是本事,一千块吃到好菜才是本事;能吃海鲜不是本事,要便宜吃到好海鲜才是本事;知道名菜、名厨不是本事,连街边小摊都了然于胸才是本事。

有瑞献带路去吃,差一点儿把我的舌头忘在新加坡。最遗憾的是,瑞献为我安排了一餐俄国菜、一餐印度菜,由于那两天都有朋友的应酬,因而,分别在江浙馆和广东茶楼吃饭,至今引为憾事。瑞献表现在吃的兴趣是令人吃惊的,他不但餐餐陪我们吃,毫无倦容,而且,吃得比任何人还有味儿。有一回,吃潮州莱,我看他吃得趣味盎然,忍不住问他;“你吃过这么多次,还觉好吃吗?”

他正色道:“好的菜就是你吃几十次也不会腻的,就像一幅好的画,挂在家中三五年,你又何尝厌倦呢?”

他继续说:“吃好菜的时候,总要把心情回到最初,好像是第一次品尝,让味蕾含苞待放;这就像和情人接吻,如果真爱那情人,不管接多少次吻都有不同的滋味。真正的吃家,对待食物要像对待情人。”

他告诉我,有一次,他和戴文治在法国吃鸡肉,戴文治在一食三叹之后求见厨师。当那顶白高帽在厨房门口出现,戴文治自动站起来,先向厨师致敬,再与他交谈。他说;“事后,戴文治对我说,他敬爱厨师,一如敬爱情人;对于那些失去做爱能力的人,佳肴是最好的补偿。”

瑞献常说:“不惜工本以快朵颐是食家本色。”又说:“让蠢人错把你当白痴者,是一流食家的逸乐。”此外又说:“品昧如品画,厨者所以是画人。”他为了吃,有时甚至是疯狂的。

举例来说,1981年大陆出来一个“锦江华筵访问团”,整个锦江师傅坐专机到新加坡,包括锅铲、碗筷、重要材料全是专机空运。锦江师傅在玻璃内做菜,吃客可以在外面观察他们的做法、刀功等等,从切菜、炒煮,到端盘出来一目了然。在新加坡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然而,一桌菜叫价一万坡币(约合20万元新台币),瑞献兴起了吃的念头,他的妻子小菲极力反对,因为一万新加坡币,不是小数目。后来,瑞献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邀集十位朋友,一人出一千“坡币”――合两万台币,一起去吃锦江华筵,分摊起来负担就小了。

小菲仍不赞成,觉得花一千“坡币”吃一餐也不可思议,但瑞献对她说:“你让我去吃这一餐,你只是心痛一阵子,如果你不让我去吃这一餐,我会遗憾一辈子。”他们伉俪情深,小菲只好节省用度,让他好好地吃了一餐。事后他告诉我:“真是值回票价!”小菲则对我说:“幸好给他去吃,否则真会怨我一辈子,他吃了那顿饭,回来整整说了一个月。”

我和瑞献已有三年未见,但每次吃到好菜,总不自觉想起他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莫不饮食,豪侈暴发之辈奇多,一掷万金者也所在多有,但鲜有能知味之人,知味是多么不易呀!

我们的通信开头总是:最近在XX路发现XX馆子,拿手好菜是…,味道…;结尾则是:几时来这里,一起去大吃一顿吧!

知味不易,人生得知味之知己,是多么难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学习
中秋
暑期游记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繁星几时有
变幻的四季,美丽的春
我战胜了苦瓜
我的同桌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古文体作文
祖国——母亲
混乱的战争
假如我是鸟
城主的儿子
试论中共在陕甘地区领导兵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问题
晚年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谛义证得经》的主要思想
怎样通过教学对聋生心理进行建构
五台山“清凉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禅学价值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
蒲松龄对卡夫卡的影响及对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贡献
试论做好新时期中等卫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能海上师五台山传戒改革及其意义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六下)
《识字4》教学片断与评析
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二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六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三
《识字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
《灯光》教学设计三
《识字4》教学设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