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前门,风云700年

前门,风云700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2

前门,风云700年

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而城门,是这座城市最为跃然于世的巨制之一。那一座座灵动威武的身姿,雄奇挺拔的造型,被称作人类中世纪城市建筑史上的绝唱。

作为曾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由四道城池组成――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而不管哪一道城池,城门总是闪烁着最为耀眼的光芒,请读一读它们流芳百世的英名吧!

宫城城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东华门;

皇城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内城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

外城城门: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由于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它们的实体绝大多数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它们的名字仍然为大众所熟知。不过,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要和“前门”相比就逊色多了。

数百年来,不仅历代皇帝要年年大驾光临前门,就是北京的黎民百姓,只要腿脚利索的,谁没到过前门呢?逛前门成了人们的一种向往,一种难以替代的“乐呵”。

前门在哪儿?为什么北京城门的花名册里没有前门呢?翻遍元、明、清的史书,以及近代地图册,也同样找不到前门的踪影。

不过,当你走进胡同巷里,人们谈天说地,却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前门这个词儿。原来,前门是人们对正阳门的一种俗称,存在于口口相传之中。

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建都大都(今北京),并于至元十三年(1276),按照战国时期文献《考工记》制定的规制,完成大都城的建设,也就是今天北京城的雏形。大都城呈方形,共11个城门。南面有3座城门,正中的叫丽正门,在今天安门前长安街一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花费15年时间对都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南面的城墙向南推移了将近1公里。明正统四年(1439)内城的9座城门修建完工,丽正门改名为正阳门。

正阳门是皇帝出行或祭祀的正门。按照中国传统,南向为正,为前。于是正阳门也就有了前门的俗称。

不过,明、清时期的正阳门并不单指正阳门城楼,而是由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和牌楼组成的庞大建筑群。今天所见的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均为孤零零的单体建筑,与当年的正阳门远非一个概念。

数百年来,人们说去前门逛逛,也并不是要到城楼上,而是泛指前门外繁闹的商业区。久而久之,前门就成一个区域的代名词了。

前门第二次“登堂入室”是1965年。元代时,丽正门外的南向大街称为丽正门大街,明、清至民国,改称正阳门大街。直到1965年,从正阳门下的月亮湾起到天坛路口,这条历经600年历史风云的大街才终于修成“正果”,更名为前门大街。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用前门命名的地理方位名称。

其实在北京,许多人并不知道那两座兀然而立的城楼叫正阳门,前门几乎替代了皇帝御赐的本名。很显然,几百年来,在前门与正阳门称谓的对峙中,皇帝的赐名吃了败仗。

前门的历史机遇

前门是历史的宠儿,众多机遇一股脑儿涌来,想不繁荣都难。

从1276年元大都建成始,先后历经七百余年,三个封建王朝,全部定都北京,城郭也大致依旧。这对守在皇宫门口的前门来说,拥有了超长的、稳定的发展机遇期,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1949年新中国再次定都北京,前门处于城市核心区,与天安门广场只是一路之隔。它的繁荣发展关系到一国之都的形象,这种特殊地位是其他商业区无法比拟的。 北京正阳门城楼。

清末,北京正阳门外大街街景。

前门的机遇还来自通惠河的开凿,南方漕船可以沿着大运河直达内城。按照《考工记》规定,都城的格局应是“前朝后市”,也就是说商业市场应在宫城的后面。元大都时,鼓楼一带是京城最大最繁华的市场,这也是通惠河开凿到积水潭的原因和结果。通惠河经积水潭沿今天安门东侧继续向东南流去,其河道在今东长安街以南,前门东大街以北。不少商贩将货物运至丽正门外,在那里建屋搭棚,形成了市场。没想到这个市场越做越大,越做越火,竟延续七百多年直到今天。

明朱棣篡位后,由于连年战乱,社会经济萧条。朱棣迁都北京后,首要的任务是振兴经济。他大力号召建设廊坊,以“召民居住,招商居货”,并把前门作为重点地区。如今的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即大栅栏)就是明永乐年间所建。朱棣还调集一批南方富商迁入前门地区。到明中期,这里已是商贾荟萃,货物云集,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商业重地,居民人口一度超过了内城。

前门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明清时各地来京人员主要有三条道路:一是乘船走大运河;二是沿太行山脉东麓,过卢沟桥进广安门、虎坊桥的陆路;三是从内蒙古南下,经关沟、沙河、清河进德胜门的陆路。那时人们主要走前两条通道。

前门正处于第二条通道的终点。山西、陕西、豫西、四川、湖南、广州一带的官商百姓都要走这条路,下榻于前门。

清末,北京有了火车,客货车站都设在了前门,让前门如虎添翼。此后,北京开通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无不首先在前门设站。

大栅栏:中国商业第一街

一条长仅275米、宽10米的胡同,成为清朝京城的名片,实在令人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条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商业街,书写了世所罕见的传奇。这就是中国商业第一街――大栅栏。

大栅栏早在元代就有了雏形,经过数百年繁衍,清中期步入鼎盛年华。大栅栏的地点极佳,东距正阳门只几分钟路程,达官贵人迈着四方步就可以来此一游。而西口则与进京通道虎坊桥和广安门相望,成了各地贤士商贾的必经之路。再加上大栅栏周围又有枝杈繁茂的小胡同拱卫,人气自然超旺。

一代又一代商户为这寸金之地殊死拼争;一家又一家商业巨人在这里落地生根而根深叶茂:同仁堂、瑞蚨祥、张一元、内联升、马聚源……大栅栏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它能提供吃喝玩乐。短短的街面就有四家享誉京城的戏园――庆和、庆乐、广德、三庆,另有中和戏园、同乐轩戏园与大栅栏也只是一步之遥。一代名伶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马连良都是这里的常客。京剧的“七大名班”、“三大科班”更是长年驻扎在这里。数不清的名小吃像蜂群一样聚集在大栅栏周边,小肠陈、爆肚冯、年糕钱、豆腐脑白、羊头马、茶汤李以及瑞宾楼褡裢火烧等。

北京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景。

大栅栏数百年长盛不衰,让金融业、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在这里都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它不仅带动了前门地区的发展,也为整个北京城的经济繁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把其称为“中国商业第一街”应该是实至名归了。

前门火车站:搅动现代革命风云

如果有人问:“过去的正阳门火车站在哪?”恐怕很多人都会语塞。但是转而问:“前门火车站在哪?”即使80后、90后都会很清楚地告诉你,就在前门箭楼的东南斜对过。

其实,“前门火车站”是它的俗名,或者说是老百姓给起的“小名”。它的本名是“正阳门火车站”,正经八百的全称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是从北京到沈阳(奉)铁路的一个站,1906年建成时是客运站,而在箭楼西南对过则是货运站,称之为正阳门西站。

别看东站建筑面积总共只有3500平方米,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也是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由于车站是英国人设计的,所以有着浓郁的欧式风格。大楼外立面由灰、红两色砖砌成,正中有巨大的拱顶似凌空而落;南侧则是兀然突起的长方立柱型钟楼,四面大钟屹立半空。这让人不期然想到伦敦泰晤士河边上著名的地标大笨钟。

无疑,前门火车站为前门地区的兴盛又增添了一颗重重的砝码。人们不仅能够从全国各地乘火车直驱前门的心脏地带,各种货物亦可成批量、快捷地运抵商铺。不过,令前门火车站火爆全国乃至世界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封建王朝即将分崩离析,民主革命已经风起云涌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前门火车站成了当时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这里亲自迎接宋庆龄进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从这里启程。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日成、越南国家领导人胡志明造访中国也是从这里开始友谊之旅……前门火车站那时被称作中国的“国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 Shining Star(一颗闪亮的星)
Timetime(时间,时间)
A Dream(梦想)
Net Bar(网吧)
love in the world(爱的世界)
Heavy Schoolwork(沉重的功课)
A Lifelong Career(一生的事业)
Success in Life(成功的人生)
Time(时间)
Work and Play(工作和娱乐)
Water(水)
Do We Need Space Exploration(我们是否需要太空探索)
Chinas Pride(中国的骄傲)
Energy(能量)
Shenzhou V(神舟五号)
民国时期重庆市私立孤儿院研究
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
论导生制在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性培养教育
企业档案就要服务于当前经营和未来发展
论东汉隐士的母子关系
试述科学的历史认识的形成
评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浅析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现状及建议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传播机制
党校文化建设的四个支柱
青年亚文化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窑变及其瓷业文化意义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浅谈独立学院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小猪画画》教学札记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小熊和小鹿》教学实录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小猪画画》说课设计
《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札记
《小熊和小鹿》教学札记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