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0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在纪念我的父亲孔另境去世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回望他的一生,常常想起他在家里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鲁迅先生是我一生最感佩的人!”这并不在于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而是从他切实的体会出发的感言,浸润在他心底和肺腑之间。事情可从鲁迅先生营救父亲孔另境出狱说起。

鲁迅先生营救孔另境出狱

此事还得从父亲如何在天津被捕入狱说起。

父亲被捕后,他的同事李霁野奔走请托担任天津市党务领导工作的同乡熟人,此人父亲平日也认识,李先生说:“这时的办法不外:一,用钱赎买;二,托人讲人情。第一件我无法办到,所以就去托人。”原想请这位同乡朋友说句话,证明孔并无政党关系后可以开释,因为搜查出来的罪证,是父亲也没有看到过的两册书籍。不料此人为父亲作了相反的证明,于是父亲被押送到总司令部北平行营军法处。行营主任是张学良。李霁野气愤之下从此不和此人往来,并托了在北平的知友台静农就近照顾。台静农也为父亲奔走,托人,并时作经济上的接济。父亲见出狱无望且案情在升级,乃信告在上海的姐姐孔德b。

父亲14岁丧母,长他7岁的已婚姐姐对弟弟向来很关心,出了这么件性命交关的大事,她向鲁迅先生求助。父亲在文章中说:“鲁迅先生从前在北京教育部做过事,不免还有些熟人,于是他老先生破例替我写封信给曾做过教育总长的汤尔和,说明我被捕的原因是并不确实的,请他设法在少帅面前说说明白。”其实,营救的内情还要复杂得多。

两个多月后,鲁迅见营救的事仍旧未能办成,怕出意外,又信许寿裳催办此事。因为李霁野以自己的名义去见汤尔和,五次不得见,也不知汤是否收到过许寿裳和鲁迅联名写的请托之信。孔德b在上海也非常着急。鲁迅先生信中说:“孔家甚希望兄给霁野一绍介信,或能见面,未知可否?”李霁野和台静农都是鲁迅早年为首的未名社社员,也是鲁迅在北平居住时的小朋友。许寿裳先生是个热心人,受鲁迅之托,不仅给李霁野绍介汤尔和,还绍介蔡元培先生。李得信后马上寄信给汤尔和,又持了许先生的介绍信见到蔡元培。

李霁野在许寿裳先生遇难后作《许季先生纪念》一文中回忆说:“这几年中因嫌被捕入狱的人颇多,一九三二年我的一位朋友也被牵连了。大家都是谈虎色变,季先生却是热心帮忙的。他提到蔡孑民先生,说他虽然常受警告和威胁,却依然肯说话,于是便写了绍介信,交给我去找蔡先生。”又说,他见到蔡先生仅这一次,蔡先生立刻就写信绍介他去找可以为力的人,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效力,“对于两位先生在险恶的环境中勇于救人的义气,我心里永远钦佩感谢。”

不久,这请托产生了效力,李霁野接到父亲从狱中来信,说可用两人就能保释。李霁野和台静农联名作保,父亲被关押一百天而获释。台静农亲自到军法处接他出狱。

父亲在狱中并不清楚外面营救的过程,以为“为我奔走效力的就是李台两君”,当他出狱后,“他们突然告诉我,鲁迅先生曾帮了我很大的忙的,我愕然,也使我更加心感”。

这年冬天,父亲回到上海姐姐的家,他说,“第一桩心事我一定要去结织这个富有义侠心肠的老头儿”。 “一个西北风刺人的早晨,心里牢记着打听来的先生寓所的路径,走到一个建筑物门前,这建筑已很陈旧,也无门警,也无电梯;我也顾不得人家警告的什么什么,一直就冲上三楼,怀着仿佛要爆裂出来的满腔热情,拚命揿那电铃,一忽儿里面一阵响声,出来开门的正是鲁迅先生自己……”

这是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回忆那时上门道谢时的情景。我考查了一下,这个地点在北四川路194号三楼四室,那时名拉摩斯公寓,即现在的北川公寓。 鲁迅惊讶地说:“想不到你竟出来了!”还幽默地说:“没事,当然要放的,他们的口粮也紧得很呀!”无论如何不承认有营救他的力量在内。隔了两个月光景,父亲又到鲁迅寓所去,他们正在搬家,鲁迅介绍认识了他的夫人许广平和孩子。父亲说,这次我们谈到了五个青年作家的被捕事件,鲁迅开玩笑似的说:

“你总算幸运的,要在南方,怕早就完了。”

“那也不至于吧,我的情形不同。”

“不相干,他们还管你情形同不同!比如说,你倘藏着我的一封信,这就够了,因为据说我是拿卢布过活的,你既和我通信,你自然也是了。”

“能这样简单么?”

“自然简单,中国人的推理原是很妙的。”

这段对话记于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去世一个月后,父亲为铭记他的恩德,记下这段回忆,它真实,感人,也很珍贵。父亲的这次牢狱之灾惊动了那么多人,也使父亲结识了那么多人,尤其鲁迅先生待青年人至诚的心,父亲感佩一生。

相邻而居的日子里

父亲最早见到鲁迅先生在景云里,因了孔另境住在鲁迅对门的茅盾家里,为茅盾做信差。 后来,自从上门道谢鲁迅得力营救以后,父亲经常跑鲁迅的家,两个月后看到他们准备从拉摩斯公寓搬家到大陆新村……

说到大陆新村,鲁迅刚搬到大陆新村才三天,茅盾上门祝贺乔迁之喜,谈话间,鲁迅知道茅盾正有搬家的念头,于是推荐茅盾一家也搬过来住。茅盾参观了鲁迅的住处,又问了房租。这样,茅盾搬进相隔一条弄堂的前门对着后门。为什么要选择隔开一条弄堂?茅盾曾解释:“同鲁迅住得近,遇事商量方便。于是回去同夫人德b商量决定搬去。我租的是3弄9号,因为如果住2弄9号,则鲁迅住的房子后门就和2弄9号的前门相对,而到鲁迅那里的人未必知道我的住处,隔一条弄,便没有这些顾虑了。”茅盾处事小心,从安全出发。他的房票上用了化名沈明甫。

茅盾与鲁迅为邻有两个时间段。

第二段即是左联时期,在大陆新村,鲁迅和茅盾为邻,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共同携手推进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和旗手。生动的事例很多,包括在《申报・自由谈》上相互配合,连续发表战斗性杂文;包括为伊罗生编《草鞋脚》共同商量推荐篇目,介绍年青作者,撰写评论等等。这些手稿文献史料的发现,生动地展示他们合作共事的佳话。茅盾曾坦言:“我和鲁迅在写文章上的互相配合,在观点上的互相支持是比较紧密的,这有一个‘地利’之便;那就是我们都住在大陆新村,中间只隔了一排楼房,差不多天天可以见面,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我们都交换过意见。”

还有这么一件事:有一次,茅盾到鲁迅家去,看到木匠师傅送来书橱.这是鲁迅设计定做的双开玻璃门书橱,很实用,做得比较深,可以放两排书,共五格,中间一格比较高,可以放大开本的画册之类.两扇玻璃门上有两道对称的“眉毛”,下面有两只同样深的抽屉。门上和抽屉上的把手是小的铜挂件,蛮精致。茅盾看了喜欢,也请木匠师傅照样定做一只的。后来,茅盾离开上海,把书橱送给了我父亲。抗战时期,我父亲离开上海投奔新四军时,变卖了全部家当,就这只书橱没有舍得处理掉,寄放在其岳父母家中。1945年后,这书橱回归到父亲身边,一直置放在四川北路老家,书橱里存放着珍贵书籍和文物,如鲁迅葬仪时的专题照相本。这样,我们家里有一只与鲁迅故居陈列室里同样、同时做的非常珍贵的书橱。

自从父亲与鲁迅先生一家有了更多的交往之后,住在虹口区成了他的首选,终了一生也在四川北路临街面的房子里。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27个年头。年轻时,父亲在四川北路现在第四人民医院对面的麦拿里住过。当时创造社出版部设在41号。后来搬迁到离大陆新村不远的溧阳路麦加里,同里居住的还有宋云彬、夏D尊等,更不用说,沈雁冰一家也迁居到虹口的大陆新村。

鲁迅对我父亲事业的支持,包括为他编辑的《现代作家书简》作过序,为此,生活书店很快出版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现代作家的重要文献。鲁迅给父亲写过的信,原件保存在鲁迅纪念馆里。鲁迅还亲自为茅盾主编、孔另境助编的《中国的一日》挑选木刻画作插画,父亲对当时上门请鲁迅选择的情况,都有文章谈到过。

在麦加里,父亲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在《申报・自由谈》、《立报・言林》、《现代》等报刊上发表大量的杂文和散文,后结集出版了多部著作,渐渐地进入了他创作的丰收期。

也是在麦加里,他得到鲁迅先生逝世的噩耗时,桌子上正摊放着由鲁迅编校的《海上述林》。于是,他放下书本,马上骑车奔向鲁迅的寓所,直上三楼,向遗体告别时,他流泪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流泪。父亲曾说,他父母亲去世时心里难过,也没有流泪。这天他流泪了。后来四天的葬仪中,他悲怆地担当鲁迅葬礼的“干事”之职,并不断写出悼念文章:《巨星的殒落》、《我的记忆》等,并在报刊上连载《读鲁迅文答记》二十篇,认为研读鲁迅作品是对鲁迅最好的纪念。我写的那本《痛别鲁迅》用了不少父亲当年保存下来的现场照片,里面有不少父亲忙碌的身形。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经常会情不自禁向我们小辈说起过去的事,讲得最多的是有恩于他的鲁迅先生:他说鲁迅不是非常严肃,一脸板板六十四的样子,而是常讲些含有讽刺意味的笑话,讲得我们只会笑,他自己也笑,“他开始笑了以后,是那么天真,那么放纵,有时笑到合不拢嘴,仿佛无法停止似的。因为气喘,笑多了还呛了咳嗽,许广平过来拍他的背。”还说,和他接触以来,一直感到他很不健康,尤其对烟酒又特别嗜好,“烟是一枝接着一枝地吸,几乎他的手指间从未断过烟,烟的质地又是十分恶劣,第一次见他吸一种假橡皮头的,后来一直是‘红金龙’之类。”“酒很考究。”父亲说,“有一次见许广平亲自为他用玫瑰花浸着什么酒,在他家吃饭,饮了几杯绍兴酒,那酒味的醇厚,是我在上海任何朋友家里都没有饮到过的。”

至于平常的一些小事情,他也会联想到鲁迅。如家里新买一只藤躺椅,他就介绍鲁迅晚年经常坐在这种躺椅上和他谈话;买了“积铁成象”的玩具,就讲以前海婴也玩过。在购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一定想到了鲁迅先生,父亲叙述时,语气深沉,好似他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Job Investigating(就业调查)
No Breakfast, No Good(不吃早餐不好)
The Way to Stay Healthy(保持健康的方法)
Our Taiwan(我们台湾)
One instructive day(有启发的一天)
Advertisements(广告)
Where Did the Bird Fly?(哪儿来的鸟飞翔?)
Science of Farming(农业科学)
There Should Be No Little Emperors(不应该做“
Getting up Early ts a Good Habit(早起是个好习惯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健康更重要)
The Cause of fire(火灾原因)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怎样与人相处
My View on Job-Hopping(我对“跳槽”现象的看法)
Looking for Mum(找妈妈)
大学生校外租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功利主义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梦与群众路线的有效融合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煤矿企业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
丁谓与《天香传》
读物小札: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细读
拨开迷雾初见曙光
新形势下的人文关怀与图书馆管理理念分析
研究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以“五项修炼”构建煤炭企业学习型党组织
“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联展”形式设计综述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枫桥夜泊》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命定”与“变命”:明代士人命运观
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分析
《蝴蝶花》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札记
《咕咚》课文
《登鹳雀楼》教材理解
《咕咚》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问题探讨
《咕咚》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只听半句》教学札记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片断赏析
《快乐的小青蛙》教学札记
《咕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