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年鉴出版更快更好

让年鉴出版更快更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1

让年鉴出版更快更好

[摘要]年鉴要提高影响力,就要提高编纂出版时效性。而要提高时效性,就必须压缩编纂周期,制定并严格执行编纂计划,实现组稿渠道多样化,并对年鉴编纂流程进行再造。

[关键词]年鉴;时效性;思考

年鉴作为一种媒介,时效性应是其品质之一,增强年鉴时效性,是年鉴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年鉴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也很快。尽管年鉴信息更加权威,经积淀后也更厚重,但如果与读者见面过迟,便会觉得有点脱离当下,不合时宜。《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第43条要求,“年鉴应逐年编纂,做到在出版年度的上半年出版”。即使不能在上半年完成出版,也不能拖到年底甚至下一年出版。那么如何才能在保证年鉴质量的前提下,让年鉴出版更早,增强年鉴时效性,提升年鉴影响力呢?笔者认为必须压缩年鉴编纂周期,优化编纂流程,进行流程再造。

一、制定并严格执行编纂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鉴编纂也不例外,若没有一张科学合理的编纂计划表,年鉴如期出版都会变得困难,更不要说提前出版了。每个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编辑人员数量不一,但顶多也就是

5、6个人罢了,而且彼此都非常熟悉。因而会觉得没有必要制订一个严格的计划,只需相互之间传达下即可;或者制定了时间安排表,却没有形成制度,缺乏约束力;又或者形成了制度,却没能严格按计划行事,流于形式。尽管多数年鉴编辑人员责任心强,但也不排除个别编辑有等米下锅或者应付了事的想法;不少供稿单位做事拖沓,也需要编辑不时的催促,甚至登门催稿;还有部分资料供稿单位无法提供的,则需要编辑自己想办法收集。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时间表,各位编辑才能做到心里有数,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组稿方法,按时序进度完成征稿、编辑任务。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年鉴编纂计划,并严格执行之,是实现年鉴及时出版的前提。

二、多种渠道组稿

组稿工作是年鉴编纂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组稿工作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年鉴的质量;组稿工作的快慢,直接决定着年鉴编辑进度。年鉴组稿工作通常的做法是由政府发文,要求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规定供稿要求、供稿时间,然后编辑等待来稿,不停催要稿件。这种方式保证了稿件内容的权威性,也基本保证了年鉴内容的全面性。但是总会遇到一些单位不太配合,交稿时间太迟的情况。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府职能从管理转为服务,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也不再完备,一些新兴行业,比如多种娱乐服务行业,根本没有主管部门能够提供详细资料。此时,如果仍固守原来的组稿模式,完全依赖政府组稿渠道,不仅耽误年鉴出版时间,还会影响年鉴内容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扩大组稿渠道、增加信息来源。网络是年鉴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地方政府以及各政府部门基本都建有自身的网站,政府和部门年度主要工作在网站上都有反映。通过对政府和部门网站的关注,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该地区和该部门全年发展动向,也可以掌握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大事、要事、特事。由于部门供稿多为年度总结的翻版,因此综述性强,专题性条目记述不够,对网站单条信息的关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新闻媒体的报道题材虽然与年鉴不同,却也可以加以应用,特别是对某件热点事件的连续报道,可以重新编辑加工,为我所用。事件经过很长时间沉淀,记载在年鉴上,记述会更加客观公正。也可以向一些没有设定供稿人却又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店铺、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发出组稿邀请,请他们提供相关信息资料,经过鉴别整理,加以录用。对于一些无处着手的信息,还需要编辑人员自己编写,可以开展调查访问,经筛选后,去伪存真。有的年鉴编辑部门为此还申请了记者证,的确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提前一步行动

年鉴既然要早出版,工作就应该提前一步。首先,计划制订要提前一步。在综合考虑编目调整、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周期等因素后,确定一个紧凑可行的时间表,既保证年鉴出版时效性,又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每年年鉴编辑部门还有一个培训新撰稿人的任务,这项工作也必须提前一步,在每年的元月完成。

再次,报出版社提前一步。年鉴出版前都有出版社审核一关,这个周期通常要1个多月。如果等到校对完成、彩页就绪再向出版社寄送稿件,无疑会拖延时间,失去掌握出版时间的主动权。因此,我们觉得,在稿件完成编辑并进行了电

子稿校对和第一轮纸质稿校对后,即将稿件发送出版社。这样,出版社审校与我们自己

二、三轮纸质校对同时展开,待到出版社审核稿反馈回来时,我们也差不多完成了校对工作。在对出版社意见进行吸收后,便可以着手准备印刷事宜了。

四、再造年鉴编纂流程

各家年鉴编纂流程大体是一样的,都要经过组稿、编辑、反复校对的过程。这三个程序是否一定要依次进行呢?这倒未必。由于组稿进度不一,可以采取边组稿边编辑,边编辑边校对的方式,后项工作提前介入。由于组稿工作前期比较清闲,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对来稿先行编辑,并能够保证编辑的质量,节省后面校对时间。收到供稿后,意见反馈一定要及时,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提前了解自己负责的类目版块总体情况。我们可以把自行收集到的资料与单位供稿进行整合,并根据收集到的材料线索,有针对性的向供稿单位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保证各行各业年度性主要工作、特色工作记载不缺失。

在部分稿件完成编辑后,开始相互交换校对。首轮校对互校电子稿,每两人一组,通常是一个办公室的,方便交流、讨论、解惑以及及时补充资料。这样操作,在年鉴稿件收集几乎齐全时,首轮校对也差不多完成了。这时候大约是4月或5月。经过编辑和首轮校对后,稿件已基本成型。接下来的校对就应该校对文字稿了。文字稿更容易发现错误,也能更好地了解稿件质量和编辑们的校对质量。校对轮次的多少取决于稿件质量和出版时间要求,个人觉得不应该少于3次。

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但由于受统计数据出炉时间的限制,6月前出版年鉴难度不小。在保证年鉴质量的前提下,经过认真计划,精心组织,紧张工作,8月出版年鉴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2]赵志刚.增强年鉴时效性的三条途径.年鉴信息与研究,2002

(2)

[3]朱静.不要忽视年鉴的时效性.年鉴信息与研究,1995

(1)

[4]许建香.增强综合年鉴时效之管见.中国地方志,2000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初三真苦
趣谈“当家”
“黄金搭档”
冬之随笔
十一月的萧邦
成长的过程
书包
站得远点看自己
爬山的发现
雨,周庄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完美与残缺
八月桂花香
元旦的竹
感动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