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道德、决策与信息结构:一个三阶段关系模型

道德、决策与信息结构:一个三阶段关系模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7

道德、决策与信息结构:一个三阶段关系模型

摘要:构建一个包括前常规期、常规期、后常规期三个阶段的道德发展、决策与信息结构的关系模型。其核心思想是,组织道德特征、决策价值导向、信息结构间存在递进关系,组织的信息结构决定于这个阶段信息披露决策的价值导向,而该价值导向又决定于这个阶段相应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推动组织道德发展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性举措。分析还表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信息披露决策主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股东抑或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观念能够影响到组织的道德认知和信息披露。

关键词:组织道德;社会责任;财务报告;信息结构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1YJC790036);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当一个组织的信息披露助益或有损于他人时,就会产生道德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信息披露决策是一种道德决策,反映出某种价值导向。个体道德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组织道德发展与其相似,Reidenbach和 Robin以及Yuthas通过借鉴个体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分别提出了五阶段和三阶段的组织道德发展理论模型。相关证据证明了组织道德影响到组织决策以及在道德困境下的行为。[3]本文以社会责任作为逻辑主线,在组织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三阶段的组织道德发展、信息披露决策与信息结构的关系模型,从而将三者之间的联系清晰化,为探究信息结构形成的推动力提供一个理论视角。

一、 组织道德发展理论

由秉持信念的个体、目标、结构建构而成的组织,其道德成长过程和个体道德发展相比具有类似的阶段性特征。Yuthas以社会责任为分析内核,对Kohlberg以及Gilligan的个体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消化,尝试构建一个具有明显阶段性的组织道德发展理论模型。在模型中,组织道德发展被划分为三个前后相承的层次:前常规阶段、常规期阶段和后常规阶段。前常规阶段的组织以自我为核心,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在常规期阶段,组织将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作为发展自身的工具性手段,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在组织的价值图谱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当组织道德进步到后常规阶段,组织的战略使命得以扩展,利益关切的对象由特定群体延伸到社区内的所有成员。

每一种企业理论都会将企业价值属性的界定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点,整体来看,组织道德发展的阶段性与企业理论的历史演变在价值属性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古典企业理论以股东利益为旨归,锚定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评价,重点分析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防止实践中的扭曲和变异,防止管理层过度机会主义倾向带来的股东价值侵害,其他群体的利益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而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占用和消耗企业资源,不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所以,这种理论的价值定位符合组织道德前常规阶段的特点,组织决策采取以自我效用最优为目标的成本-收益比较。为规避惩罚和管制,企业会合规经营,但是,一旦违规收益超过违规成本,违规就是其理性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企业被看作是由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交汇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而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了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有效管理与所有投资人、供应商、客户、政府监管、员工乃至一些社会团体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是获取其他目标利益的可行方式。组织道德表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发展到了常规期阶段。

二、 组织道德与信息披露道德决策

按照财务报告目标的两种主流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公开信息的有用性应充分体现于决策制定和受托责任说明的过程中,其内容和质量具有经济后果,影响到各方利益。但问题是,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多样性,并且信息的生产也不是免费的,这就时常使信息供给方处于“道德困境”当中。在决策时应关照到哪一方的利益、应秉持怎样的价值导向对外披露、应披露哪些类型的信息,这些问题其实是价值判断的问题,道德决策受到道德发展水平的驱动。

如果组织道德尚在前常规阶段,一切有助于股东价值的战略和行动都具有道德正当性。决策相关和受托责任的指向是很明确的,企业在财务报告上的责任仅是向股东披露传统的财务指标,如果为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一些成本,企业对此是难以接受的。这是一种基于古典企业理论的道德评判,并由此决定了信息披露为股东决策和管理层受托责任说明服务,信息结构简单,通过将交易和事项输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加工和处理,最后形成财务报告。这种价值评判以及对信息披露带来的影响其实依赖于两个前置假设:一是股东价值增长构成了企业存在的合法性,企业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二是假设股东的定价模型仅和未来现金流预测相关的信息产生联系。 当道德发展到常规期阶段,组织的责任感已经从以股东为核心扩大到以利益相关者群体为核心,信息披露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服务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为目标。在一个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不断深入的社会中,市场/组织作为两种基础的交易协调方式混合依赖于特定的信息需求。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其本质是市场/组织协调功能的某种交融,而管理的效果取决于信息成本和沟通成本。公开报告是减少信息成本和沟通成本的有效方式,有助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支持,夯实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Clarkson和Deck以70家大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样本公司积极管理的是利益相关者关系,而非将这种关系管理延伸至更为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关系。信息披露的道德实践与长期的经济利益绑在了一起,出于经济动机,信息披露被策略性工具性地利用。信息披露不仅是组织内外交流的方式,也是获取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有充分证据证明信息披露增加能够显著降低融资成本[3-5],社会责任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与股票回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

在前常规和常规期阶段,不管是以平衡股东关系为主还是把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信息披露都是一种重要的协调冲突的方式。在后常规阶段,组织摆脱了从冲突角度思考和决策的惯常思维,它把自身、利益相关者、自身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群体都看作是同一个社区里的成员,成员之间相互负责,从而将经济目的和社会、环境以及伦理问题统一起来。信息披露决策时的价值考量已不局限于某些特定群体的信息需求,信息披露成为维护社区健康和谐的重要工具。企业行为的“好”与“坏”不再看其是否符合正式规则,公允、公正、责任等一般抽象道德原则在信息披露决策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从而在道德标准上实现了对条文化规则的超越。

三、 信息披露道德决策与信息结构

不同阶段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导向决定了不同阶段组织活动道德特征的差异。Yuthas指出,“组织道德发展与会计系统之间存在着联系,会计系统会随着组织道德发展发生变化。”本文提出一个三阶段模型来说明组织道德发展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联系,试图揭示推动信息结构变化的源动力。阶段性划分信息披露道德,并非是认可组织道德与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精确对应,本文是想通过廓清信息披露道德的阶段性发展,更为深入地探究组织道德和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一)前常规阶段的信息结构

在该阶段,对财务报告的道德评判取决于企业外部。对财务报告道德品质提出要求的主要是股东、企业会计准则和法律规章,企业通常会按照这些外部要求生产和披露会计信息。财务报告披露的“善恶”通常由披露的经济后果来评判。如果存在法律漏洞或惩罚力度偏轻而造成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规避监管、融资、代理问题、逃税等各种动机都会负面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质量。前常规阶段的企业只为单一的财务底线而运营,不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因而也就难以发展出在前瞻性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社会责任会计系统和环境管理会计系统,信息结构以反映经济活动财务后果和企业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为核心。自愿性披露的非财务信息所占比重很小,披露的动机主要来自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信息内容和后面阶段虽有少量重叠,体现出的道德水准却是不同的。

(二)常规期阶段的信息结构

实现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共享价值是这一阶段组织的信息披露战略。对信息披露的价值评判主要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但利益相关者所需远不限于会计信息。企业活动所引起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持续恶化的环境,增强了企业自身、利益相关者群体以及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问题的道德敏感度。尽管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但“企业能长期生存与发展”是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要求[7]。关于组织活动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的信息进入公开报告,而且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会得到提升。财务报告体系得以调整和更新,出现了环境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而且财务报告内容也会产生结构性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否与如何披露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留给企业。以Linowes所提出的“社会-经济营运表”里的“增益”和“损害”项目为例,“增益”项目涵盖员工福利增加、大众利益的维护、注重产品安全以及环境恢复等项目,“损害”项目代表应该发生而未发生的支出[8],一般情况下,企业会优先选择披露“增益”项目而非“损害”项目,或者对“损害”项目进行选择性披露。尽管如此,常规期阶段以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导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自我为核心的利益藩篱,虽然信息披露决策多了一些工具性的考虑,但社会规范和共享价值的理念还是能够常态化地内化于企业的价值观。

(三)后常规阶段的信息结构

后常规阶段,除了对经济活动财务后果的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供应链、市场、薪酬、研发、产品质量等方面信息的披露,组织还会披露有关员工保健、慈善活动、环境保护、残疾人员训练、少数民族雇佣、军火贸易等自身社会活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增益”事项自然会提升自身形象,但是在道德原则而非经济利益的指引下,一些应做而未能做到的“损害”事项也能够得到恰当披露。组织清醒地意识到,同为一个大社区的成员,信息输出对社区其他成员是有帮助的,自身亦可以从其他社区成员同样的行为中受益。

不可否认,有的信息披露可能会对组织的现时利益造成不利影响,毕竟“有一些冲突是通过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类同情心来得到缓解的”[9]。但是用战略的眼光来看,“企业应该以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10],公允的信息披露并没有构成企业成长和价值实现的障碍,反而是其树立社会信誉和培育长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国际范围内,社会责任投资正在蓬勃发展,这说明本文对后常规阶段组织道德观的解读并非只是纸上昙花,在实践中,组织利益和社会需求趋向统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 结论与启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妹妹
我被同学欺负了
胆小的我作文
新来的老师
我的帅爸爸
回忆童年钓龙虾
我的妹妹
没有蛋糕的生日
爱哭鼻子的弟弟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懒虫爸爸
一件有趣的事
未来的我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的周老师
在地图上飞行
讽刺微小说四则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思想碎片拾零
麦田里的少年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父亲的样子
心灵的拷问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爱因斯坦奇迹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