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刘清莲 红海滩上的情怀

刘清莲 红海滩上的情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9

刘清莲 红海滩上的情怀

刘清莲的商业王国坐落在渤海岸边、辽宁锦州凌海的大有湿地,从锦州城区出发,车行一个半小时到达。这里是一片寂静的滩涂,海风阵阵,浪声回荡。

在达莲公司总部门口,刘清莲热情地接见了记者。身着红色工作装,一头短发,笑容亲切,目色温和,朴素大方,显得精干、从容、冷静、谦虚。她就是达莲海珍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锦上堂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清莲在农村长大,后与丈夫下海,用勤劳和汗水发家致富。十多年前开始投资海产养殖,屡败屡战,终见彩虹。20多年的商海浮沉,铸就了她过人的胆识和意志。

2013年,刘清莲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身处海产食品行业,她的关注范围集中于海洋保护、渔业民生和食品安全。

执着创业渤海边

刘清莲的故事是一部创业传奇。她出生在农村,从小能吃苦、勤动手、不服输。1979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村里任职,当过妇女队长、教师、民兵连长、妇联主任。90年代,她与丈夫跑起了运输,开起了饭店,日子过得日渐红火。

2000年,凌海市开始实施海洋经济战略,当时锦州有个牙鲆鱼养殖项目,利润空间大,刘清莲嗅到了商机。说干就干,她毅然投入了十多年来积攒的650万,成立了达莲公司,建起了工厂化养殖场。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两年内赔了180万。

初涉水产行业就遭重创的刘清莲并未罢休,没过多久,她发现了新的希望――人工海参养殖。

离凌海不远的大连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自古盛产海参,在健康养生热潮中,品质极佳的辽参属于高端产品,前景远比养殖鱼虾广阔得多。在大连,租一亩地养海参要3万多元,成本高昂,但在刘清莲所处的辽西地区,遍地是闲置、废弃的虾池,承包费用只需不到百元。锦州湾属于泥滩海岸,水浅,无礁石,冬季结冰,盐度不稳,海参无法自然生存。但刘清莲的直觉告诉她,只要创造条件,人工造礁,海参就可以存活。于是,2002年9月,她开始对荒废虾池进行改造,并引进辽参,做起了养殖试验。

海产养殖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更何况在历史上,凌海海域从来就没有生长过海参,刘清莲的试验可谓前无古人,需要冒极大的风险,下巨大的赌注。海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人工养殖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克服各种技术难题,这对刘清莲来说无疑是挑战中的挑战。

为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建起了海参育苗室,多次到外地考察,从大连请来技术专家,与公司骨干边学边干,和丈夫天天守在池子边观察记录。从育苗到成参,海参的生长需要三年,也就是说,要等三年才能见证投资成功与否,而三年并不是一般人能等得起的。

2004年正月十五,刘清莲一如往常地走进育苗室,却发现参苗一个个吐了肠子。“当时我两眼直冒金星,双腿直打哆嗦,我都不敢瞅了,立马跑回办公室嚎哭去了。”她回忆道。由于没有及时换水并保持温度,这次失败让她又损失了180多万。现实很严酷,但这使不服输的她更加不愿回头。育苗实验不断地夭折,每次投入的好几万元接二连三地打水漂,但挫折教训越多,离成功也就越近。

等吧,这是惟一的希望。2005年10月,海参养殖终于成功了!整整三年,常人无法体会这位女性企业家曾历经多少艰难困苦,度过了多少焦虑不安之夜。刘清莲改写了海参在辽西无法养殖的历史,养殖户闻讯从全国各地赶来,池子的租价也不断翻倍。三年的苦等,化作刘清莲今日辉煌的基石。

修建加工厂,创立品牌“锦上堂”,全国布局销售网,产品打入中南海…… 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刘清莲越做越大,逐渐把“达莲”打造成一个从育苗室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成为了省级龙头企业。她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辽宁特等劳模、辽宁十大女杰。

“在实现自个儿梦想的路上,遇到多大的挫折和阻力,我不放弃,我非得实现不可,有一口气我就得干下去。”在一次妇女节座谈会上,刘清莲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她常说,“穷不生根,富不生苗,谁能吃苦,谁就能致富”。

渔民生计挂心头

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刘清莲十分兴奋,越发忙碌,四处走访调研。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她发现,渔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水产养殖保险问题。

在水产养殖业遭遇灾害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往往会对受损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对受损者来说政府的补偿却是有限的,灾后渔民仅靠政府救助恢复生产十分困难,所以,政府补偿并非抗御灾害的长久之计。近年来,从业者的保险意识和转移风险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从业者在努力寻求水产养殖保险的服务,渔民迫切需要保险机制进入水产养殖渔业生产。 然而,目前全国水产养殖保险基本空白。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商业保险因水产养殖业风险高、损失大、赔付率居高不下,不愿涉足或主动避险;另一方面,渔民因保费率太高,无法承受,望而却步。而在农业种植领域,国家给予的扶持更为直接实惠,比如水稻保险,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占70%以上。

在创业的道路上,刘清莲始终不忘周边农户的生计。她一直认为,自己富裕了,还应该想办法带动乡亲们致富,这不仅是为商之道,也是做人之本。从2003年开始,她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周边虾农签订“绿色订单”,以成本价格向养殖户提供参苗虾苗,无偿向农户传授技术,提供指导培训,再以优惠价格回收辽参,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技术难题,还解决了其销路问题,当年就带动了2600多个养殖户。原本养鱼养虾变为参虾混养,池子增值了,每户年增收3万多元。她还拿出池子、自己出资,免费给员工养殖,增加员工收入。此外,她的加工基地还安置了千名农民。

刘清莲在带动上万农民发家致富、转移农村渔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带动了海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些年来,她也做些公益,为乡村修路、帮助大病员工、支援贫困生、捐助灾区。“少去些美容院,多做些善事,我心里更舒坦。”她说。在锦州,她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万里海岸她守护

十万亩湿地滩涂,一望无际,一路延伸至远海天边,这里便是刘清莲的养殖大本营。 “每当我光着脚走上泥滩,看着小鸟在草滩上觅食,听着浪声从远方传来,我就会不自觉地关掉手机,不愿回去了。” 一提起这片海滩,她便满怀深情、兴奋不已。

红海滩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是生命之源,每年不同时节,渤海湾的鱼龟虾贝纷纷到滩涂上产卵繁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然而,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片渤海湾,我们可以看到,过度的工业建设、养殖污染已经使渤海日益走向“死海”“毒海”“臭海”的边缘。在生态危机面前,各个物种不堪一击。“环海湿地是自然万物的栖息地,一旦栖息地沦陷,生态平衡被打破,很多物种就灭绝了。”刘清莲说。

十多年间,曾有无数人打过这片滩涂的主意,欲将此地变作围海养殖场,刘清莲经历了不少威逼利诱,所幸的是,这片珍贵的滩涂被完好保留了下来。2008年,她贷款3500万,用高价买断此地经营权。守住这片原生态,为后人留下这一财富,是她毕生的愿望。

长年扎根海边,刘清莲亲身体验、亲眼目睹了经济发展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据她回忆,二十年前,一到秋季,数以千计的渔船在渤海捕捞对虾,到了夜间,海面灯火辉煌,像座小城市,农贸市场的摊位上堆满了对虾;90年代里,辽东湾沿岸渔民在海蜇捕捞汛期,一条8马力的小渔船,一天能捕到几千斤至近万斤的海蜇,一个海蜇渔汛期可以获得数万甚至十万元的收入,渔民一年的生活开支就不用愁了。而现在,这种海上生产场景,市场摊位上硕大的中国对虾见不到了;海蜇捞也不到了,渔船上岸,渔民靠油补维持生活,不出海了。“渤海渔民无鱼可捕,仅辽宁就有4万余条渔船受影响。”刘清莲说。

大海给了刘清莲巨大的财富,她深知,只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好了,她的事业才能继续,沿海渔民才能过上富庶幸福的日子。海洋生态搞不好,海洋经济就没有发展空间,也无法繁荣壮大,海洋强国梦更是无从谈起。

为此,在去年“两会”上,她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加快推进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议”以及“关于保护海岸线的建议”三个议案和建议。她大力呼吁各方综合、节约、集中利用有限的海洋资源,建议政府对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建议政府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个海产商人,刘清莲也深知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生命的重要性。在“达莲”,她有“刘把关”的称号。她把每一箱辽参、每一罐虾酱、每一瓶虾油视为命根子,要求员工环环把关,人人把关,坚决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她对“锦上堂”产品严格执行欧盟标准,每年除国家检测外,还时常自检。然而,海水是流动的公共物品,海产品的质量把关再严,也无力改变海洋生态污染对其品质的打击。近年,我国出口日本的贝类产品被检出含有除草剂,其化学成份在人体积累,将破坏神经和免疫系统,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据分析,这种现象很可能是除草剂使用后的残留,经河流进入海域,贝类滤食后在体内富集。为此,她在提案中建议各方重视无害化防病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制剂的研发。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越发普遍地走上了大众餐桌,丰富着人们的味蕾。而国人对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的渴望日益强烈,这也是刘清莲的企业社会责任所在。“我们要十二分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海洋中的鱼、虾、贝、藻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生产出质优量大的海洋食品,让人人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人人都有一个聪慧的思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她笑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妹妹
回忆童年钓龙虾
没有蛋糕的生日
我被同学欺负了
精灵的小表妹
爱哭鼻子的弟弟
我的懒虫爸爸
我的周老师
深山中的看林人
新来的老师
我的帅爸爸
一件有趣的事
未来的我
我的妹妹
胆小的我作文
心灵的拷问
爱因斯坦奇迹年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麦田里的少年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在地图上飞行
思想碎片拾零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讽刺微小说四则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父亲的样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