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 要】方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云南省禄劝县秀屏中学的197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留守儿童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归因风格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乐观归因风格的初中生是“理性的行动派”,注重积极的实际行动,悲观归因风格的初中生是“感性的思索派”,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多停留在思维和情绪层面,没有产生实际的行动;通过改善其归因风格能对应对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仅凭归因风格准确预测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并由长辈、亲戚、朋友或邻居等代为照看,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许多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情绪体验、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非常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归因风格又称归因方式,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它是个体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归因风格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般看法。归因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的行为反应,对行为产生原因的推断是其行为的基本动因。通过对事件进行积极归因可以增强人们的行为效能感(Jnaoff-Bulman,1979)。当人们面对压力事件时,归因(尤其是个体对消极结果事件的归因方式)可以预测其行为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又称为应对风格,是指个体在具体的压力情境中,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有目的地采取认知和行为的手段、方法和策略。众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应对风格可以通过调节应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来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应激源带来的消极后果,而不良的应对风格则会加大应激的负面影响。

而前,已有研究者对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但选择的对象多为成年人,如大学生、大专生等,尚无针对留守初中生的研究。相比成年人,初中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其不良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改变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开展对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对于改善留守初中生的不良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方法

(一)被试

(二)工具

2.儿童归因风格问卷。本研究采用自行翻译的由Seligman等人(1984)编制的《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Children’s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该问卷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对好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PMG)、对坏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PMB)、对好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PVG)、对坏事件的普遍性归因维度(PVB)、对好事件的个别性归因维度(PSG)以及对坏事件的个别性归因维度(PSB),每个维度分别包含8个题目,全问卷共计48题。原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之Cronbach’s α系数为0.71,重测信度为0.66,p0.001。

(三)研究程序

学生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现场填写《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当场收回问卷。

用Epidata3.1软件对所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并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留守初中生的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对留守初中生的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描述如下:

相关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分别以各个因对方式因子为因变量,以归因风格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描述如下:

三、讨论

(一)留守初中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在面对问题时,属于乐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会更多采用问题取向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极少采用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属于悲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则多采用情绪取向应对方式以及问题取向应对方式中的积极的合理化解释,甚少采用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的方式。虽然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属于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但与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相比,其仍停留在思想层面,没有实际的行动。这种只做积极的合理化解释而不实际行动的行为有自欺欺人之嫌,不能对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使是属于乐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其应对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很少使用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这与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有关。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独立要求十分强烈,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遇到问题时,渴望独立解决,而不愿意经常寻求家长、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初中生逻辑思维相比小学阶段有了很大了进步,但思维仍具有局限性,辩证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在思考问题时难以考虑全面。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用辩证的眼光从其他方面进行思考,遭遇困难和挫折时难以从中看到积极的方面。由此看来,进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对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属于悲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相比属于乐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更多地使用了积极的合理化解释。这并不能说明悲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比乐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辩证思维发展好。悲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所进行的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并不是为了理清思路,寻找解决办法,因为他们并没有同时使用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退缩和逃避,或者说是自我安慰的行为,并不是成熟的应对方式。

总之,乐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注重积极的实际行动的,他们会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悲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停留在思维和情绪层面的,没有产生实际的行动。可以说,在面对问题时,乐观归因风格的初中生是“理性的行动派”,而悲观归因风格的初中生是“感性的思索派”。

(二)归因风格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的回归预测

归因风格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改善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不良归因风格应该能对他们的应对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因素是多元的,如父母教养方式、性格、成败经验、自我效能感等,仅凭归因风格对于准确预测个体的应对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结语

乐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注重积极的实际行动的,他们会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悲观归因风格的留守初中生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停留在思维和情绪层面的,没有产生实际的行动。归因风格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不能仅凭归因风格准确预测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46-395.

[4] 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5] 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4):331-33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祝妈妈生日快乐
生活与魔法: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喜欢读书
爷爷
花开的声音(二) 班级里的小插曲
送别姐姐
仍……
让生命开出灿烂花朵
花开的声音(一 ) 愚人节快乐
大爱无声
花开的声音(三) 简单的幸福
风赋
我的好妈妈
十年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强化政工队伍建设做好航务工作的研究
论现代设计中城市广场与乡村广场的对比
浅谈如何发挥青安岗员在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旧船票登不了新船
论“四个全面”思想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
推进民族地区交通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
浅谈政工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途径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试论城邦文化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浅谈医学生在反邪教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如何与时俱进做好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
对症下药,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合理利用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加强饮食服务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变脸》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
《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枣儿》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人生》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外国诗两首《祖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