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戴维特自然化的认识论思想研究

戴维特自然化的认识论思想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戴维特自然化的认识论思想研究

【摘 要】戴维特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了一种常识实在论的基本立场,而这一立场的确立则是通过对于历史上怀疑论所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批判而展开的,这样认识的自然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戴维特理论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经过了修正和完善的实在论立场,科学实在论也对于常识实在论进行了诸多方面的超越,从而在认识论的层面上成为了常识实在论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自然主义;认识论;实在论;常识

一、认识的常识实在论立场

戴维特(M.Devitt)的自然化认识论构造的基础是常识实在论,“有关日常可观察的物理世界的实在论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学说”。当然,这种常识实在论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心理信念而存在的,而是同样需要依靠有说服力的论证。那么,在认识的过程中,究竟是先有了一种本体论的立场或者假设,然后再展开认识的呢,还是基于一种认识论的过程去推断本体论的立场呢?在戴维特看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从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以后,哲学家们往往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之后才衍生出本体论的讨论。为此,戴维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中我们也可以批判性地考察与了解戴维特有关于认识的常识实在论特征:

首先,反实在论的认识怀疑论缺陷。在笛卡尔那里,认识的怀疑论被当作了我们对于世界进行客观认知的第一原则,并且也是获取真理的必要保证,因为怀疑的出发点就是认识的确定性,这样便似乎能够为知识确立起稳固的基础。对此,戴维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质疑,他认为,尽管笛卡尔对于我们感觉经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切的关注,并且以一种无可反驳的逻辑思路使得实在论立场受到了动摇,然而这从根本上来说却仍然只是一种“非充分决定性论题”。也就是说,对于实在世界的认识判断,无论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真实的经验,抑或者只是一种虚幻的错觉,这种判决的依据都可以在科学的观察证据那里得到支撑。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视觉神经对于外界事物的光波感应和作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来源性质,而且还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空间特征。

其次,实在论的基础主义弊端。针对怀疑主义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基础主义试图从怀疑主义的理性逻辑出发去进行矛盾推导,从而得到否证性的答案。然而,问题在于,怀疑主义的基本假设就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由这种假设出发我们必然会走向一种“即刻的唯我论”或者“瞬时唯我论”,而这一点是为哲学家们所不能接受的。在基础主义的实在论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源自于洛克的“表征实在论”。然而,洛克将思维的界域限定于观念及其之间的联结之中,这导致其表征实在论的立场最终走向了破产。为此,戴维特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沿着表征实在论的路线,根据那种好似的经验事实而做出最佳说明的推理”。

再次,认识的常识实在论可靠性。对于戴维特而言,可观察的物理实体所具有的实在性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与怀疑论的思维形成了对立的局面。通常,人们习惯于采用一种经验事实的语言来描述世界现象,然而这种语言并非完全是中立的,而是会渗透着人们的理论思维。在这一点上,戴维特一方面否认了那种由事物存在的方式简单地推论外部世界实在性的做法,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这种对于实在性的信念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得到辩护。

二、认识的自然化可能性

如上所述,戴维特为认识过程的实现设立了一种常识实在论的基本立场,而这一立场的确立则是通过对于历史上怀疑论所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批判而展开的,这样认识的自然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戴维特理论的必然选择。这种自然化的认识论既是应对怀疑论挑战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是哲学认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众所周知,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维日渐占据人类认识领域的核心位置,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就是人类希望去寻求一种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从而建立起有关于认识的统一框架,并且使得认识能够得到充分的、有力的辩护――这是一种典型的体现人类主体理性力量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认识论立场。问题在于,在科学与哲学领域之中,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曾经一度达到令人惊叹的逻辑高度,但是最终它却因为无法应对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问题而遭到了人们的抛弃,为此戴维特希望以一种自然化的方式和路径来克服这一哲学前进的障碍。

戴维特认为,科学及其背后的假定必须被视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这种假定是与心智的运作机制相独立的,并且是一种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科学……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此,戴维特所谓的这种“理所当然”意指一种认识的自然化产生过程。在戴维特看来,人类先天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具有特定的结构,它使得人类在出生之后面对外部世界信息刺激和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一种“有序化”的经验。这种“有序化的经验”根源就在于人类遗传的认知机制,正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关于实在世界的最初信念。可以看出,在经验与先验的认识论立场上,戴维特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经验论者,他承认我们对于实在论立场的接受不能脱离人类所具有的一定天赋的认知机制和能力。然而,戴维特也绝不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不可自拔,他的目的是要将民间心理学向前推进一步,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系统,为其赋予科学的属性。这种科学性表现在:观察渗透着理论,理论即是一种信念,在信念的支撑下人类展开自己观察的具体过程。可见,在认识的自然化立场上,戴维特的观点是一种经过修正的、精致的自然化认识论。

对于自然化认识过程中所存在的人类“信念”而言,戴维特并不回避这种信念的确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的任务,而如何将自然化的认识论与规范的认识论协调起来则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去寻求答案。也就是说,程序的有效性问题并不能采用如基础主义所遵循的那种先验式的步骤和方法来加以解决,它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发展过程,并且我们需要以一种动态化的视角来对于科学理论的规范性在确信程度上进行推断与分析。在这里,无论是先验与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又或者是规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人与世界在接触、关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关系。 三、自然化认识论的科学实在论归宿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争的过程中,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得到了进一步的辩护,这种立场也直接地对于戴维特的认识论思想产生了影响。在戴维特看来,常识实在论与科学实在论并不冲突与矛盾,科学实在论也没有损害常识实在论的可靠性,两者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协调的、一致的。当然,也应当指出,作为一种经过了修正和完善的实在论立场,科学实在论也对于常识实在论进行了诸多方面的超越,从而在认识论的层面上成为了常识实在论的最终归宿。例如,在量子力学的研究过程中,对于不可观察现象的理论描述与判断需要借助于科学的预测与假设,而这些假设通常是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不一致的,这样我们便能够由可观察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推断出不可观察现象的规律。应当承认,科学实在论并非是无原则地承诺于所有不可观察的物理事实,而是在经验的层面上将日常信念和必要的假设纳入到认识的过程之中。因此,戴维特认为我们并没有根据去拒绝对于不可观察事物的推测与假设,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过程必经的阶段。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常识实在论对于怀疑论的主张造成了冲击,而且在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中这种观点更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在戴维特看来,要想在认识过程中获得真理,就必须承认“理论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意味着它能够导向一种理论预测为真的状态。相对于反实在论而言,科学实在论能够有效地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原因在于:科学实在论将理论的成功看作为了是一种对于常识实在论的检验。这也就是说,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观承继了常识实在论朴素的世界观,将外部世界的存在作为我们展开认识的基础,并且由此去建构起人类知识的大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理论的成功”是一种人类对于事物状态的判断。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设置某些实验条件,期望获得某种可以能够推断的结果,然而这种结果却是可以预估的,并且是可以被人类的理性所把握的。换而言之,科学的观察与实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种目的就是为了探明某些尚不为人知的物理现象特征,然而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会在实验之前建立起一种信念,进而在这种信念的主导下去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

另一方面,真理符合概念对于理论成功的说明是有必要的。理论的成功与否,其判断标准在于它最终是否能够获得观察上的预测真实性,戴维特认为“主张S存在的理论是成功的,这意味着在观察到的世界中好像有S的存在”。这也就是说,相对于理论本身而言,科学家们更重要的是对于可观察的世界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戴维特的认识论立场是清晰的、明确的,基于对现代主义认识论的反思和批判,戴维特力图从一种自然主义的角度出发来给出科学的解释与说明――当然,这并不是认识论的最终结果,自然化的认识论最终只有牢固的将自己建立在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上,它自身才能够从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李娜(1981- ),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哲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惬意在哪里
真爱的体现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匆匆》有感
2012观后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读《灯光》有感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不知为什么
当我写下CDZ
于天地之外
花朵在燃烧
爱的零距离
被刻下的名字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咦,看那朵雪花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读你以前的信
心灵的忏悔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夜色中的列车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