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阅读是最好的老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多年后回忆起童年生活时说:“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
莫言二哥管谟欣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时候,晚上看书没有电灯,就点着油灯看书,母亲常常提醒莫言,没油了,别看了。但往往被莫言当作耳旁风。”二哥接着说:“莫言那个时候就已经到了嗜书如命的程度。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
对读书的渴望,使莫言的精神生活很充实。因为莫言小时候,可读的书特别少,一本《新华字典》,竟能被莫言正着背完,倒着背,有时候,问起哪个字在第几页,莫言都能答出来。莫言小时候认识了一个小学老师,他收藏了十几本革命小说,比如《苦菜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这些书被莫言借到后,都用最快的时间读完。当时莫言家养了两只羊,放羊的任务自然落在莫言身上,但借到书后,莫言往往钻到草垛里以最快的速度把书看完。莫言往往只顾读书,顾不上放羊,天也黑了,羊饿得“咩咩”直叫,回到家难免要受到家长的惩罚。
凭借多年的阅读经验,莫言深有体会地说,现在回忆起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甚至主要人物讲过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至今仍都记忆犹新。“这说明童年确实是一个读书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记忆力特别强,读书的热情特别高,读过了也能够记得住。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得来一本书确实不易,因此对得来的机会格外珍惜。”在今天可读书很多的情况下,不知人们还能不能体会到莫言小时候读书的“饥渴状态”?在今天出版物很乱的情况下,不知人们还能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阅读、让自己受益匪浅的好书?
谁说阅读是一件很枯燥、很苦的事情?看看莫言读书的那副满脸春风的表情,就知道原来“苦中也有乐”,甚至至今洋溢着一种甜蜜感觉。渴望读书的人,能够读到书,就是一种满足;甚至为读到书付出了,也认为是值得的,是甜蜜的。就像过去我们只能年节才能吃到肉一样,漫长的想念和等待,原来是对幸福一刻到来时的最好奖赏;一旦年节到了,吃到肉的那种满足和那种享受,今天想吃肉就能吃到肉的人,无论如何很难感觉到的,甚至不可理解。
莫言说:“对于年轻人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年轻人的阅读应该分为几种类型。一是精读;一是泛读。人类的阅读物浩如烟海,就算从刚具备阅读能力开始一直到白发苍苍,也读不到其中的万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把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就非常重要。对那些已经被确认为经典的读物,我们应该认真读;对于现在的网络作品,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大概知道在讲什么就可以了。”这是经验之谈,是阅读成功的体会,也是将平生阅读所得告诉我们。
不阅读,怎么知道海阔天空?不阅读,怎么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不阅读,怎么能够获得摘取成功果实的方法?不阅读,怎么能够去伪存真?不阅读,怎么能够分辨是非曲直?莫言说:阅读是最好的老师。肯阅读,肯下功夫,不好高骛远;就一定能够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阅读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也要耐下心来,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善始善终,才能久久为功。一个人把阅读培养成兴趣,这时阅读就不再枯燥,不再寂寞,不再急功近利。阅读是一项慢工,“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才能一点一点垫高起跑的台阶,加大内涵的容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夏日
- 中国教育的近态
- 合作
- 水蜜桃
- 青春的渴望
- 风花雪月
- 爱的画面
- 人生需要勇气
- 盼望你能回来
- 你是我的彩虹
- 梦
- 幸福是什么
- 爱,令我感动
- 梦之翼
- 走进古诗中的雨
- 《汉语大词典》中“美女冯子都”实为“男子”考
- 数字化和国际化时代亟需汉语标点符号规范研究
-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编纂特色
- “猱头”补说
- 英语高阶学习词典学术话语标记语信息表征研究
- 英语辞书编纂中的全球化视角
- 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
- 《四字文笺注》考辨
- 复合词的结构义与语文辞书释义
- 试论我国当代的辞书研究
-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 读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 民国时期汉字检字法史论
- 电子词典研究现状与展望
- 《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与时俱进
- 《绿色的金鱼》教学反思之一
- 《自己去吧》教案之二
- 《轻轻地》同步练习
- 《轻轻地》说课设计
- 《轻轻地》课文内容
- 《边看电视边识字》同步练习
- 《自己去吧》教案之一
- 《轻轻地》教学设计之一
- 《轻轻地》教学反思之一
- 《自己去吧》说课设计
- 《自己去吧》课文内容
- 《自己去吧》课堂实录之一
- 《绿色的金鱼》课堂设计之一
- 《轻轻地》教学设计之二
- 《轻轻地》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