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气候创造的历史

气候创造的历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6

气候创造的历史

最近十几年,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成为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的问题。几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各国更为此争论不休:谁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扩散的时代,这种担忧可能会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举目四望,人们似乎可以寻找到全球变暖的种种征兆: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春天来得更早、也更短了;高温干旱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而在谈论气候时,穿不穿秋裤都可以成为公众讨论的议题。

在历史上,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恒温的。漫长的历史中,确实有过一些更温暖的时期,古人们不会为此忧虑,那是他们的幸福时光。不过,帝王们并不懂珍惜,温暖湿润的气候带来的丰收,往往也成为发动战争的资本和诱因。在人类社会自身的运作规律之外,气候成了塑造人类历史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同样,人类历史上也有一些更冷的时期,气候学家们称之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往往延续数百年,寒冷的天气带来降雨减少,干旱带来灾荒,在农业社会,这是致命的打击。饥荒之中,饥饿的农民往往揭竿而起――李自成的起义大军饿着肚子杀进北京,酒足饭饱后却丧失了斗志。

在历史上,小冰河期存在的证据也并不少。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往往有一些新的发现。中国的元明两代,就正处于一个小冰河期,6月降霜、飞雪,都有历史记载,甚至有马匹不适应突然来临的寒冷而冻死。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中,窦娥最后哭诉,其冤屈将带来六月飞雪和干旱,后来果然应验。但是,在那个时代,六月飞雪,真是有历史记载的。某种程度上,关汉卿老人家是写实呢。

几百上千年一轮的小冰河期,人们当然无法完整地感知,但人能感知某一时期的气象、天气却是确凿无疑的。在农业社会,风调雨顺非常重要,古人也在想方设法预知天气,尽管有诸葛亮预测到三天内有大雾,玩了一把“草船借箭”的演义,但放眼世界,尽管人们一直在探索,各国仍无法发展出准确的天气预报。现代意义上的天气预报,是在电报发明之后,把不同地方观测到的天气情况,以最快的时间汇聚到一起,才有可能做出有参考价值的预报。

天气预报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拿破仑生活在现在,他不会那么冒失地去进攻寒冷的俄国,忽必烈也会在发动海战攻打日本时多在自己的战船上下足功夫。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人类对气候变化一直无能为力,寒冷干旱,就大规模地远走他乡。进入工业时代后,人类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发明了空调,不再害怕寒冷。但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正在对整个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全球变暖,既有理论的论证,也有实践层面的证据。

这是福是祸?历史不会给出答案,但可以给出线索,足够我们去思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青岛游记(一)
我的心愿
快乐的一天
当了一会“哑巴”
一束阳光
捉石蟹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篮球迷的“越位”
我受冷落了
紧张心情“之旅”
520颗幸运星和一张贺卡
英语补习班
有趣的“请”字游戏
日本变压器运抵我省 市民争相一睹风采
体验
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wy24)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特色
浅谈《欲望号街车》中布朗琪的分裂性格
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研究
浅谈《荆棘鸟》中西方女性对爱情的信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的汇研究新动向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论小男孩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一场没有胜负的战斗-海明威《老人与海》新析
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
文化的共性:语言的美学艺术及其价值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2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赏析
秋天的风采
《语文园地三》教学片断赏析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6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5
《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季节的色彩
《语文园地三》教材简说
秋天的美文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4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