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校勘《集韵》的实践、例式和硕果

校勘《集韵》的实践、例式和硕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7

校勘《集韵》的实践、例式和硕果

摘要赵振铎先生以五种宋本、影宋本和清人三十多种成果作为校本,对今流传最广的清顾广圻修订曹楝亭本《集韵》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是《集韵》研究史上的重要研究实践和历史担当。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则有六种校改例式和三种校语例式,由体式系见赵校成果,则点上成果密集,举不胜举,有的则早已体现在当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中。面上的成果则由约略统计可见。在校勘学思想上,赵校本以求真求是为本务,处处体现校者的识力,以充分占有材料“求全责备”为操作,下笔则思做到“一网打尽”。

关键词《集韵校本》历史担当类型学体式求真求是

一、历史担当和工作底本

《集韵校本》以清代著名校勘学家顾广圻(1766―1835)重修《集韵》为工作底本(一般又称蓝本)。顾氏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曾以曹本《集韵》(1706年)为基础,限于当时条件,明知扬州某氏藏有宋本《集韵》而不能借得,只好仍以曹本原来据刻的影宋钞本重修,重修后仍交曹楝亭印行。1706年的曹本仅以朱彝尊一部借自常熟毛汲古阁影宋明州本钞本(未涂改本)镂刻(另有毛据南宋长沙刻本,即潭州本《集韵》粉涂影宋明州本钞本,涂改本今藏天一阁),官修《集韵》本来就粗疏,传抄本必有所失,曹刻时按自己的格式编排重抄又失,如同清人姚觐元所说,曹本《集韵》成了“识者之所弗取”的书。顾广圻重校重订《集韵》是应然、必然之举,但顾氏重修时也受到如上文所说的种种条件限制。不过,顾氏重修本对曹本的错讹“有所改正”(赵先生语),更重要的是完本,特别是顾氏本1983年经中国书店影印之后,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容易得到。为什么不用光绪二年(1876年)的姚觐元校刻本《集韵校正会编》作底本呢?姚氏的优点是用明州本校曹本,但遗憾的是姚校本今只有四卷本残本(第四卷还不全),存稿不到全书的一半。

蓝本而外,用于校的本子有: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明州刻本[3]、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南宋淳熙十四年金州刻本[4]、北京图书馆藏南宋潭州刻本[5]、浙江宁波天一阁藏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6]、上海图书馆藏钱氏述古堂影宋钞本[7]。实际校勘时,远不止这六种[8]。

二、校改例式和校语例式

如果要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并由其体式系见其成果者,则有:

1.版式

全书按顾修本原版页次影印,合边框为顾版之整页,今分两页面。复印后顾版页码仍见,因顾版一整页今分两页,故新编页码数是顾本页码数的两倍。字号复印时按今16开本有所放大,以见清晰;布局有意偏下,此当仍赵校本原稿,以留足天头,随时编序出校。无疑,版式设计对尽可能保持蓝本原貌,仍赵校本原稿之旧,有重要意义。完全保持蓝本原样一般不可能,但至少不该像曹刻本改动行款格式,较之蓝本汲古阁影宋明州本钞本产生新的错误。

2.《韵例》、韵目目录、韵目之校记序号、校字例

4.脱字补出例

5.衍文删除例

6.颠倒当乙者例

除上述校改例式外,校语例式则有:

1校语以“本”“钞”“校”分三大层次

2.校语单独引他校和缀合他校而成己按

3.校语就字形类推例

赵校本下册456页序号5言及上册725页同序号字例云:“依上文。”指依序号4的校语引陈校、方校对 “m”字形改作从“”的考订,类推出序号5的二字形应当改作从“巾”从“”、从“衣”从“”,并说《类篇・巾部》从“巾”从“m”之字误(中华书局本《类篇》272页上右),而《类篇・衣部》从“衣”从“”之“s”字(中华书局本《类篇》295页下右)则不误,后者为前者的纠错提供了旁证。《汉语大字典》的手部“j”字、巾部“”、衣部“s”字,皆引《集韵》,且一律从校改《集韵》后的从“”之字,三部首中的从“m”的错字不再收入。又《汉语大字典》引复音词“”“s”,均按校改《集韵》后的从“”之字。可知赵先生的校说早已体现在他任副主编的《汉语大字典》中。

三、求真求是与“求全责备”

既为求真求是,对引用材料就必有选择,决非杂陈所见。如赵校本下册430页序号11校说上册687页同序号“_”引《说文》“”当作“”,出校明州本、金州本、毛钞、钱钞、韩校、陈校、庞校、濮校、方校九种校本皆作“”,上册已出“”字,不误。但潭州本同于曹本,作“”字,不杂出潭州本者,为免自乱其例。此例亦可体现求真与求古做法之别,如求古,亦必出潭州本说,令读者迷惘无从。校勘旨在求真,而非求古,听起来好办,实际贯彻起来不容易,其中最需要的是校者的识力,而识力是长期形成的学术水准的综合。

附注

[3]明州本为南宋初年刻本,清初为钱曾收藏,同治年间又为翁同所收,建国后入藏上海图书馆。曾编入《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九种》,第一种就是《集韵》,该丛书1993年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赵校本校记称“明州本”。

[6]清初常熟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如本文所说,是曹楝亭刻本、顾广圻重修曹本(书中各卷后仍钤有“楝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于扬州使院”印,以示曹本首刻时间,未及顾修时间。康熙丙戌为1706年)、段玉裁校本、陆心源《校集韵》本、方成考证本(部分引用)所引用的几为仅见的材料。建国后该书归宁波天一阁。赵校记称“毛钞”本。

[7]钱(曾)氏述古堂影宋钞本已在顾廷龙的推动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影印出版。赵校记称“钱钞”本。

[8]据赵校本凡例及引用,赵先生用于校的各种《集韵》本子还有:清光绪年间姚觐元《集韵校正会编》(简称姚校,姚氏校语中的“宋本”指赵用于校曹本的校本明州本),早稻田大学藏光绪年间朱一新、钱恂等五人校明州本,同治年间庞鸿文、庞鸿书兄弟校明州本,清马钊《影宋本集韵校勘记》(简称马校,影宋本指汲古阁影宋钞明州本),清马钊校记言及的宋本(清袁漱六氏覆汲古阁影宋钞明州本),复旦大学藏清末钞本《集韵》上有马钊校语者多多(也简称马校),康熙丙戌年曹楝亭扬州使局刻本即通常所说的曹本,清陆心源《校集韵》本(简称陆校),清陈@、李贻德合校本(依次简称陈校、李校),上海图书馆藏十卷本吴骞、丁士涵、许克勤三人校曹刻本(分别简称吴校、丁校、许校),莫友芝校本(莫本人校简称莫校)内所录钮树玉校(简称钮校)、黄彭年校(不用简称)、吕贤基校(简称吕校),南京图书馆藏清人王秉恩过录朱一新(简称朱校)、黄国瑾(简称黄校)、濮子潼(简称濮校)、钱振常(不用简称)、钱恂(简称钱校)等人校本,卫天鹏(简称卫校)校语,复旦大学藏余萧客(简称余校)、汪道谦(简称汪校)、韩泰华(简称韩校)、庞鸿文庞鸿书兄弟(在卷首见时言明),段玉裁校本极多(一律简称段校),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孙诒让玉海楼《集韵》校本一种(上载校语多多,传为方成旧藏,简称“某氏校”)。有十数种本子三十多家。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2.冀淑英.影印《集韵》说明.∥翁万戈.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九种・集韵.北京: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1993.

3.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185.

4.钱玄.校勘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5.邵荣芬.集韵音系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张渭毅.中古音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7.赵振铎.集韵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8.赵振铎.辞书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赵振铎.集韵校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花龄、凋离
偶有所得
只是,忽然觉得很累
感悟青春
最开心的日子
找寻雏菊的微笑
让孩子为自己做主
与城市有关的记忆
那些叶子,那样傲
用微笑面对生活
十六岁,给自己一次“放肆”的机会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
我爱我的祖国
回到最初的时光
复合词的结构义与语文辞书释义
“猱头”补说
英语高阶学习词典学术话语标记语信息表征研究
电子词典研究现状与展望
《四字文笺注》考辨
民国时期汉字检字法史论
英语辞书编纂中的全球化视角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读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数字化和国际化时代亟需汉语标点符号规范研究
《汉语大词典》中“美女冯子都”实为“男子”考
《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与时俱进
试论我国当代的辞书研究
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编纂特色
《边看电视边识字》教案之二
《静夜思》说课设计
《边看电视边识字》课堂实录
《我读对联识汉字》课文
《静夜思》教学实录之一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五
《静夜思》案例及自我评析
《边看电视边识字》课文
《我读对联识汉字》教案之一
《我在街上识汉字》教案设计
《我在街上识汉字》课文
《边看电视边识字》教案之一
《我在街上识汉字》教案之一
《我在街上识汉字》同步练习
《静夜思》教后反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