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混搭模式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研究

混搭模式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19

混搭模式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研究

关键词:混搭模式;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摘要:文章针对学科馆员人员队伍建设的研究,通过对混搭模式的介绍来研究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中的混搭现象,并提出了对未来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促进作用,希望借此为未来学科馆员建设提供借鉴。

1学科馆员及学科服务概述

1.1学科馆员定义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在国外有许多称谓,在我国普遍使用“学科馆员”这一名称,学科馆员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就广义角度来说学科馆员的含义外延较大,是一个普遍性的代指名词,指代了所有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知识从事信息组织加工以及参考咨询这一工作的服务人员。就狭义的角度来说,“学科馆员”区别于有些机构所称的“信息联络员”“信息专员”,他们分别指代了学科服务工作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称谓。

学科服务又称为学科化服务,是随着学科馆员制度的引入而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服务之一。它是一项具有主动性的参与式服务,从事该服务的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深入到用户的教学研究当中,帮助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并且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知识服务。

2图书馆学科馆员中的“混搭”

2.1人员素质的混搭

学历是体现人员素质的一个显著的特征,目前我国多数学校的学科馆员学历还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整个学科馆员的队伍本科生较多,硕士以上学历较少。为此许多图书馆开始大量引进高学历的人员,来补充学科馆员的队伍,促进学科服务发展的提升。根据学科服务对象的需求,许多图书馆在建设学科馆员队伍时,都采取低、中、高学历人员混搭形式,即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人员均加入到学科服务队伍当中去,以便针对不同层次的服务,开展工作。

2.2学科专业的混搭

理想的学科馆员应当是在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所服务学科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随着学科服务专深化的发展趋势,学科馆员需要依靠对某一个学科的精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科服务,但完全具备这一素质的人才并不多,因此在完成一个学科服务项目时,可以搭配不同专业的学科馆员,使其成为一个学科服务的团队,发挥各自学科专业的优势,从而完成学科服务。

2.3管理体系的混搭

焦雪:混搭模式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研究焦雪:混搭模式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研究 就我国目前而言,各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兼职学科馆员为主要存在形式。多数图书馆都是从不同的部门抽取相关专业人员而组成的学科馆员队伍,其中参考咨询部和信息技术部的人员最多。通常这种体系的学科馆员团队没有一个统一的归属部门,好像是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服务小组。而这种不同部门间的混合搭配,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有效地解答用户对不同部门工作提出的各种咨询。 2.4服务方式的混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场服务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网络数字化虚拟服务方式。今天的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即时聊天工具、虚拟社区、电子公告版等手段实现与用户的沟通联络,开展及时有效的学科服务。当然,传统的走访式学科服务依然必不可少,理想的学科服务方式应当是传统的方式与虚拟的方式相互混搭,从而构建起一个紧密、互动性强的学科服务网。

3混搭模式对学科馆员队伍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

3.1团队协作化

学科馆员的团队化是未来学科馆员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特别是随着用户需求专深化的发展,单一的学科馆员越来越无法完成学科服务,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不同层次的多学科馆员队伍,各取所长,发挥不同人员的优势来有效地完成用户提出的学科要求。就学科馆员团队的组织方式而言,主要分为固定式组织模式和目标主动型组织模式两种,前者强调服务的专指性,而后者强调服务的灵活性,通常被作为前者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学科馆员团队化模式依然还处在探索时期,来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部门的学科馆员是构成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的基础,也就是说组成团队化的元素是具有多样性的,只有在多样化元素的促进下,才能够建设一支有效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学科服务的团队。

3.2个性服务化

学科服务要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就不得不提到学科服务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符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学科馆员能够掌握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而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进行混合搭配。面对用户多样化的学科需求,由能够与之相关专业的学科服务人员来完成,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知识以及经验的馆员也就构成了一个个性化十足的学科馆员队伍。

3.3专门职业化

学科馆员并不是一个专门职业化的职位,而是建立在图书馆馆员基础上的一类具有较高层次的工作人员,属于图书馆馆员范畴。随着现代用户对学科服务要求的提高,学科馆员的地位也日渐突出,但是学科馆员仍然被作为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角色定位,而非一个专门的职业化职位而存在。要想使学科馆员得到职业化的认可,除了人们对他在工作重要性上得到认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要达到一定高度。混合式的组合模式在建设学科馆员队伍时,吸收了来自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人员,无形中为学科馆员队伍搭起提供了广泛的人才吸纳途径,从整体上开拓了学科服务的范围,树立了学科馆员的专业形象,为学科馆员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2]360百科.学科化服务[EB/OL].http://baike.so.com/doc/1670444.html.

[4]王静.信息联络员――学科馆员的初级阶段[J].图书馆学刊,2006

(1):133-134.

[5]陈雪.我国学科馆员制度文献综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

(1):46.

[6]李春旺,李广建.学科馆员制度范式演变及其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

(3):54-51.

[7]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

(2):6-10.

[9]李佩,范秀凤,王琏嘉.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有效延伸和嵌入――记科研团队信息专员网络建设[J].图书馆杂志,2011

(6):65-67.

[11]360百科.混搭[EB/OL].http://baike.so.com/doc/5895716.html.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60年是的光辉岁月
逆光如伤—风
母爱
记祖国60年华诞
绝唱
在困难面前我努力盛开
伊人红妆
雪思
临窗观雨
你们,在我心里
播种爱
如果,我能再做一会小学生
我的收藏
我们家的故事
我心中的那扇窗
基于5S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探索
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如何提高图书采访工作质量
研究独立学院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管理策略
“分众服务”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应用与研究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科学管理探析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推广
浅论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全民阅读策略研究
图书馆因发现服务更迷人
混搭模式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特藏按需数字化探索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探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分析
《司马光》教后反思
《司马光》说课设计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评课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三
改写《乌鸦喝水》的指导和学生习作
《浪花》课堂设计之二
《浪花》课堂设计之一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四
《乌鸦喝水》课文内容
《司马光》课文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五
《司马光》课堂实录之一
《司马光》课堂设计之一
《浪花》课堂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