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清末张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

试论清末张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9

试论清末张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

[摘 要]张謇的经济思想诞生于近代中国深受外国侵略,同时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之时,他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创立了“实业救国”等一些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和实践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张謇;国家经济安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

一、近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受到的严重威胁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保持其经济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也就是说,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把中国强行拉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并受其支配,单一独立的封建经济也开始向依附的半殖民地经济转变。至清朝灭亡,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经济特权,使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经济主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被迫开埠通商,不仅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而且也丧失了对外贸易的自主权,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只能处于不对等的依附地位。列强通过攫取的经济特权,使大量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充斥中国市场,同时,掠夺中国资源和劳动力,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国家经济主权进一步丧失。帝国主义国家通过《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扩大了在华各项特权,在进一步倾销商品的同时,还扩大了对华资本输出。通过在华开设工厂、争夺铁路修筑和矿山开采权、扩大在华银行的数量和规模、向清政府提供政治贷款等投资活动,西方国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其次,民族经济竞争力羸弱,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列强在华特权进一步扩大,西方国家采取降低价格的方法扩大了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直接破坏了中国耕织结合的家庭手工业。同时,一部分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私人投资创办的近代企业开始陆续出现。“至甲午战前,先后创办了大约17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主要分布在机器修造、缫丝、纺织、火柴、造纸、印刷、航运等行业中。由于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由于自身资金不足,所以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1]

第三,清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微弱。一方面,自中国开始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清政府就面临着由传统的封建政府向现代国家政府转变的问题。传统的中国政府,是一种在中央集权,在地方放权的一种“小政府”体制,在封建时代,这种“小政府”体制能够很好的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但是进入近代,“外来的压力接踵而至,中外竞争既严峻又迫切,迫使中央政府一定向一个有作为的大政府转变”[2]。但是由于传统政治伦理和政治模式的根深蒂固,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改革,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革政府机制,因此清政府面对社会转型、面对从农业经济向近代工商经济转向这种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面对新崛起的近代工商阶层完全不知所措,因此制定不出一个基本稳定的经济政策,更谈不上基本稳定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维护华权力的工具,根本无法独立而有效地运用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化解中国的经济困境,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的国家经济安全就开始受到外国列强威胁和侵犯,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之后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被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的可能。

二、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张謇的经济思想和实践

(一)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挽回国家经济权益――实业救国

张謇的经济思想萌发于甲午战争前,“甲午战前十年间,张謇基本上结束了单一的游幕生活,开始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产生了改良农业,采用机器和筹设公司的愿望,并且还作过某些初步尝试”[3]。这一时期张謇逐渐认识到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对同治末年以来俄日两国的侵略行径竭力主张反抗,同时,对民间疾苦多有呼吁,对腐败官吏痛加谴责,也就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成为日后“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基础。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列强在华开矿设厂的条款使外国经济侵略的重心逐渐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张謇也认识到了《马关条约》将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他的“实业救国”思想由此产生。1895年夏,张謇在其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较为详细的阐明了自己的救亡主张。他提到:“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之民富国强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4]他认识到只有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才是挽救国家经济的最重要途径。

“棉铁主义”是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核心,其内容是发展大工业以棉、铁两种工业为起点和中心,有步骤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工业部门,从而达到全面振兴实业,这就将“实业救国”的主张上升到富国强民的位置。张謇认为“我国实业,当从至柔至刚之两物质,为应共同主义发挥之事”[5]。这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主张与洋务运动时期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做法不同,是较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张謇的这一主张更是为了解决洋货充斥中国市场的情况而提出的。他认为面对外国商品占领中国市场,仅仅提出抵制外货是不足以挽回权利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需要自己生产足以和外国商品相抗衡的轻工业商品。所以,“张謇的棉铁主义主张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有振兴本国实业以对抗外国资本侵略的内涵”。“棉纺织品是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钢铁工业是一切工业生产的基础。以棉铁为中心,既能够广泛带动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的发展,又能立足于国内解决市场和原料问题,从而捍卫国民经济的独立”[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劳动创造生活
期待“和平”
新时代的英雄
有感于新学期的课本循环使用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议文明古国荣辱
心灵的彩虹
分数
勿以恶小而为之
书该这样读
家和万事兴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
绿化在我家
蜡烛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浅谈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入程度
关于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浅谈新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再思考——浅析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浅谈用科学发展观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
关于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
浅论教育质量视阔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函授教育质量
浅谈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释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索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文本分析
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理性思考
浅析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