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清朝的面面观

清朝的面面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3

清朝的面面观

[摘 要]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古代社会也是在此终结,它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后人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清朝的出现使世界的进程倒退,其存续的两百余年,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方面没有任何的进步,另一些人则认为清朝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清朝的历史,根据一些具体史实进行介绍。

[关键词]清朝;历史地位;封建社会

一、清朝的建立与瓦解

二、对清朝认识的不同阶段

(一)中华民国阶段的认识

从中华民国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对清朝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中华民国阶段的认识。在这一阶段,人们对清朝有着不同的评价,有批判也有赞扬。

辛亥革命党人就全面否定清朝,孙中山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并在解释“”时,明确的说满族政府穷凶极恶,必须推翻其统治,驱除鞑虏以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其对满族全盘否定的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庆幸的是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放弃了上述主张,提出“五族共和”,这“五族”就包括满族。

在学术界,学者们对清史也是众说纷纭,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就贯彻辛亥革命所倡导的“民族革命”思想,曲解了清朝的历史,并坚持“华夷之辨”的封建史学观念。与此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史稿》的撰写者们的观点,他们完全拥护“清史”,对其称颂不已。

(二)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的认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为清史认识的第二个阶段。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学术界更多的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清史。这一时期,有关清史的研究大量减少,对其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李洵了,他在《明清史》中道明自己的观点:从1644年入关直至乾隆帝退位,正是清朝统一全国,并在后期出现康乾盛世的时期,并没有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而是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三)改革开放时期对清史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清史研究者的不断研究,人们的观点也在不断的改变,而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对清朝地位的评价变得更加客观,对清朝的历史予以肯定的人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人们认识的一个质的变化,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存在对清史否定的人,批判与赞扬这两种观念依然是并存的。

三、客观看清朝的作用

不管清史研究者们对清朝历史地位有着怎样的观点,当我们今天回首清代历史的时候,都应该从传统中国的文化传承及其演变的长期趋势中去正确的认识它、评价它,而不应该继续坚持传统的思维来观察思考清代的这段历史及其与世界历史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还原清代的本来面目和历史地位。

(一)值得肯定方面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在其统治期间,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刚开始满族在东北兴起,人数很少,各部不相统属,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却拥有英勇刚强的精神。经过不断地的奋斗,学习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整顿政治,不断地在周围地区进行征战,逐渐统一了东北,最后长驱入关,统治全国。在统治初期,它采取的政策非常野蛮,比如屠城、圈地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期清政府的政策主要转向恢复生产方面,比如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赈济灾荒,改革赋役制度,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到康雍乾统治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农业生产有较大的提高,商品经济也进一步得到的发展;在政治上制定种典章制度,秩序比较稳定,国家走向昌盛。所以清朝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治绩。

清朝最大的“功”就是统一了全国,最后奠定了中国的版图。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各个时代情况复杂,使得统一与割据局面错综交替。清朝在统治全国以后,大力经营边疆,在东北阻挡住了俄国的入侵;在西北,经过长期战争摧毁了准噶尔割据势力;又安抚了内外蒙古,平定了天山南北;在西藏,对政教事务进行改革,驱逐了廓尔喀入侵;在西南,大规模地改土归流;还招降郑氏,统一了台湾。经过清朝的长期努力,原来处在分裂状态的中国重新统一,巩固了中国版图,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在后期面对列强的入侵时,中华民族始终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直到今天中国我国都以社会主义统一国家屹立于世界舞台上。

(二)清朝的“过”

虽然清朝对中国有着别的王朝不可替代的功劳,但其统治下有些政策确是严重的阻碍了国家前进的步伐,带来的致命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思想和科技上,完全的暴露出了其反动和落后的一面。清朝政权是满汉统治阶级的联合专政,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无情的镇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在高度集权的统治下,清政府实行高压政策。虽然倡导崇文兴学,撰写典籍,礼遇文士,但其实限制言论,禁毁书籍,大兴“文字狱”,造成知识界不敢议论政治,人人自危的局面。在对外政策方面又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中国远远落后于当时世界先进国家。

清朝前期确实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政绩,但如果与当时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则会发现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基本上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当时,西欧正在经历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生产力突飞猛进,英国以强盛的国力称雄于世界;美国发生独立战争,建立了新国家;法国发生1789年的大革命,科学技术获得迅速的进展。但此时的中国却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变化,与西欧的差距日益拉大。

到了鸦片战争时,表面强大的清王朝露出了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从此,外国侵略者蜂拥而入,掠夺各种权利;外国的商品大量输入,侵蚀和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广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破产失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束缚了中国人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利益。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清朝政府曾企图振作自强,引进外国的枪炮船舰、科学技术等,但它还是顽固地拒绝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最终没能扭转国家贫穷衰弱的局面,在列强进一步侵略面前,不断地败退、妥协、求降,走向灭亡。

参考文献:

[2]贾建飞.欧立德教授谈清史研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9(02)

[4]颜广文.清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评关文发著《嘉庆帝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03)

[5]唐博.一套浓缩海外清史研究的工具书――“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论著目录系列”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9(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四季的莲花山
妈妈的爱
春天
美丽的仙湖公园
丹霞地貌
莲花山公园
房子的“变迁”
我是一株平凡的小草
鲁迅故里游
星期“雨”
我画秋天
美丽的天鹅湖
秋天的落叶
校园一角
游隆中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学专业实习模式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版面对新媒体界面的借鉴
对于受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的认识
创新时代下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发展研究
报业新媒体转型给新闻教学带来的启示
媒介庆典中的身份生产与社会认同
媒体融合发展下的创造性采访
当前高校校报发展之路分析
从美国新闻史的演进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
论新闻记者的主体意识及其作用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
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启示录
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探析
精神之纬与现代文明下的《冰点人物》
媒体融合趋势下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练习测评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作业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作业设计
16、黄山奇松作业设计
《负荆请罪》阅读练习
23、林冲棒打洪教头作业设计
《我们爱你啊,中国》练习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练习
《林冲棒打洪教头》练习测评
《艾滋病小斗士》练习二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练习测评
《负荆请罪》作业设计
《诺贝尔》练习测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练习评测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