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第5版释文的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第5版释文的修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0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第5版释文的修订

摘要文章以释文为研究对象,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第5版的修订情况以及改进之处。通过对修订实例的分类列举、说明和评析,力图找出修订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今后修订有所启发。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5版释文修订

词典修订是一项常态化工作,规范型语文词典更应随着社会语文生活的变化、国家语言规范的更新而适时修订,以便与时俱进、指导运用。“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的修订,一是要反映发展变化的语文生活,更新收词与释义;二是要体现语言学与辞书学研究的新成果,更新其编纂体例。”(苏宝荣2013)《现汉6》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词典修订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收词、立目、注音、标注、释义、配例、编排、体例等多种微观要素和宏观结构[1]。本文无力顾及所有方面,只选取其释文作为考察对象。所谓“释文”,指字头或词目注音后的释义以及与释义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词类标注、释义、配例等,以释义为重点。通过与《现汉5》比较,本文试图观察《现汉6》有哪些改进,修订中有何规律值得遵循,以期对今后修订有所启发。下文分类举例分析。

一、修改释语

《现汉6》对《现汉5》的释语做了大量修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修改释义用字

修改释语中的个别用字,主要采取换字的方式。例如:

刻②量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③量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现汉5》)[2]

上例中,义项②用“记时”,义项③用“计时”,同一词条用字不统一。《现汉6》统一改为“计时”,不仅统一,而且准确。做同样修改的还有“酉时”条。

2.修改释义用词

修改释语中的个别用词,主要采取换词的方式。例如:

大熊猫名哺乳动物……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也叫熊猫、猫熊、大猫熊。(《现汉5》)

“特产”在《现汉5》和《现汉6》中都只有名词性义项,没有动词性义项,因此上例中的“特产”应是误用。《现汉6》将其改成“特有”,是恰当的。再如:

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现汉5》)

在“表示很小或很少”的意思上,《现汉5》和《现汉6》都只收“一点儿”,所以《现汉6》将释词“一点”改为“一点儿”,使词形更规范,是值得称道的。

3.修改释义表述

这种修改不限于变更某个字词,而是通过某种方式改变释语,从而使释义更加准确。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添加。即在原来释语的基础上添加某个或某些词语。例如:

务工动从事工业或工程方面的工作。(《现汉5》)

务工动从事工业或工程方面的工作;做工。(《现汉6》)

《现汉6》增补了引申义“做工”,以反映词义的新变化。鉴于现阶段“务工”的“做工(或打工)”义更常用,本义反而少用,笔者觉得不宜将两者处理为并列关系。可以解释为“从事工业或工程方面的工作,泛指做工”,或者干脆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规范2》)那样分立为两个义项。再如:

除夕名

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现汉5》)

除夕名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现汉6》)

上例《现汉5》的释义范围过宽,公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以及公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都不是除夕,《现汉6》用“农历”加以限定才够准确。又如:

喂2

动②把食物送到人嘴里:~奶|给病人~饭。(《现汉5》)

喂2动②把食物或药物送到人嘴里:~奶|~饭|每天给病人~三次药。(《现汉6》)

上例《现汉5》的释义范围过窄,“喂”并不限于食物,《现汉6》加“或药物”使范围得以适当扩大。

(2)删减。即在原来释语的基础上删除某个或某些字词。例如:

反面

②形属性词。坏的、消极的一面(跟“正面”相对)。(《现汉5》)

反面②形属性词。坏的、消极的。(《现汉6》)

“坏的、消极的一面”是名词性释语,跟“反面”的词性(属性词)不吻合。《现汉6》删去“一面”(并删除了括注),改为形容词性释语(属性词释语后面一律带“的”)。不过,顿号宜改为分号。《现汉6》对“负面”也做了相同的修改。

(3)替换。即把原来释语的某处用另一种说法替换。例如:

名① ……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现汉5》)

蚁名① ……成群穴居,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现汉6》)

《现汉5》中的“营群居生活”与全书释语风格很不协调,《现汉6》将其换成“成群穴居”就顺畅了。

(4)重组。即把原释语或原释语中的某些词语根据释义的需要重新组合。例如:

畅通

形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现汉5》)

畅通形通行或通过顺利,无阻碍。(《现汉6》)

“畅通”为形容词,而原释语“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是动词性的,《现汉6》将释语相应改成了形容词性的,以便跟词目的词性吻合。不过,将“无阻碍”改为“无阻碍的”似更贴切。

音素

名语音中最小的单位,例如mǎ是由m、缓蜕仙调这三个音素组成的。(《现汉5》) 音素名语音中最小的单位,例如mǎ是由除声调外的m和涣礁鲆羲刈槌傻摹#ā断趾6》)

根据学术界对音素的一般理解,声调不是音素(安华林2006)。因此《现汉6》对《现汉5》后半句的表述进行了重组。

(5)综合。即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方法修改原释语。例如:

富贵

形指有钱又有地位。(《现汉5》)

富贵形有钱又有地位;富裕而显贵。(《现汉6》)

《现汉6》将提示词“指”删去(关于此问题,将在下节集中讨论),又增补了“富裕而显贵”,综合运用了删减和添加两种方法。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修订,《现汉6》的释语更加准确和严谨(释语的语法功能与词目语法功能更加契合)。比如修改后“务工”“音素”“蚁①”的内涵义更加准确,“除夕”“喂2”的外延义更加得当,“反面②”释语的语法功能跟词目的词性更加契合。

释义,是词典的灵魂;准确,是释义的根本要求,也是词典的生命所在。准确释义,既是词典编纂和修订中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持之以恒、历久不辍的奋斗过程。释语是释义的载体,自然就成了每次修订的重中之重。总体来看,《现汉6》对释语的修订是下了大功夫的。但典无完典,《现汉6》在释义准确性和语法严谨性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略举两例:

窗户

名墙壁上通气透光的装置。(《现汉5》《现汉6》)

苦①形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现汉5》《现汉6》)

“窗户”的释义范围太窄,“窗户”不只限于在墙壁上。《规范2》的释义可供参考:“窗户名房屋、车、船等的通气透光装置。”“苦①”用名词性释语解释形容词性义项,不妥,可改为“味道像胆汁或黄连的”(如果释语是动词性的,建议后加“的”作为形容词性释语标记)。

二、修改释义提示词

《现汉》在《第6版说明》中指出:“……对释义提示词(如‘比喻、形容、借指’等)也做了统一的修订。”主要有以下修改方式。

(1)删除。例如:

热点

名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古都西安成为旅游的~。(《现汉5》)

热点名一个时期内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古都西安成为旅游的~。(《现汉6》)

《现汉6》删去提示词“指”。因为“指”主要用于相关性转义、简称的原形等,而这里是直接释义,违背“指”的使用细则。不过,释语中的“地方”容易引起误解,以为只指“地点”,配例更强化了这种理解。可将“地方”修改为“事物”,再多举几个例子,如“热点问题、讨论热点”等。

(2)添加。例如:

花花搭搭

(~的)〈口〉形状态词。① 花搭着。②形容大小、疏密不一致。(《现汉5》)

两个义项的释义格式不一致,义项①不用提示词“形容”,而义项②用了。《现汉6》在义项①上加了“形容”,使释语格式统一,而且符合状态词的释义体例。

(3)改换。例如:

鸿雁

名②〈书〉比喻书信。(《现汉5》)

《现汉6》将“比喻”改换成“借指”。此条由借代而产生转义,是借工具(鸿雁)指代传递的物品(书信)。这种修改是妥当的。

修改释义提示词的例子还有:“春风③”的“比喻”改成“指”,“低头②”的“比喻”改成“指”,“第一②”的“比喻”改成“指”,“热血”条的“比喻”改成“借指”,等等。

释义提示词有提示、引导、标识等作用,读者可以根据“比喻、借指、形容、表示”等的提示将某义理解为比喻义、借代义、形容词性意义、副词性意义等;释义提示词还有类化作用,读者会不自觉地将使用同一提示词的释义归为一类。这就要求释义提示词尽量功能单一,分工明确。《现汉6》对释义提示词做了全面的审查和修订,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不过,有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比如,“指”与“借指”如何分别?拟声词的释义用“形容”引导是不是合适?举个拟声词的例子:

汪2

拟声形容狗叫的声音:狗~~叫。(《现汉5》《现汉6》)

《现汉6》对拟声词的释义都用提示词“形容”引导。单就拟声词看,没什么问题,但放到整部词典中看,就跟形容词的一些小类(如状态词)相同了,读者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同类。笔者建议拟声词用“摹拟”等引导。

三、调整义项

《现汉6》对《现汉5》的义项进行了较多调整,包括义项的增删、分合、排序等都有新的处理。

(一)义项增删

1.义项增补

(1)增设语文义项。所谓语文义项,指只涉及字词本身意义而不涉及百科知识的义项。《现汉5》漏收了一些常用的语文义项,《现汉6》做了适当增补。例如:

不足

①形不充足……②动不满(某个数目)……③动不值得……④动不可以;不能……(《现汉5》)

不足①―④同上。⑤名不够完备的地方;缺欠: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现汉6》)

《现汉6》增设了“不足”的名词性义项。再如:

回顾动回过头来看 ◇~过去,展望未来。(《现汉5》)

回顾动①回过头来看。②回想;反思:~历史|~过去,展望未来。(《现汉6》)

《现汉5》只解释“回顾”的本义,认为派生义尚未凝固为词义,所以用带“◇”号的配例显示。《现汉6》明确地将派生义“回想;反思”设立为义项。笔者认为“回顾”的“回想;反思”义已经固定,且很常用,宜立为义项。 《现汉6》增补的义项还有:“过(guò)”的形容词性义项“⑥〈口〉形过分;过火”和副词性义项“⑦

副过于”,“纯”的副词性义项“④副纯粹②(限于用在少数几个单音节动词前面)”,“难道”的另一个副词性义项“②表示揣测的语气”,等等。这些增补都是非常必要的。

(2)增设专科义项。所谓专科义项,指通行于某种学科或领域的义项。跟语文义项不同,它带有一定的术语色彩,使用也没有那么广泛。《现汉6》也增补了一些专科义项。例如:

察看

动为了解情况而细看……(《现汉5》)

察看动①为了解情况而细看……②对犯错误的人的一种处分,把犯错误者留在组织或单位,考察他是否改正错误:留党~|留校~。(《现汉6》)

《现汉6》增设了表示处分的专科义项。此义常用,应该增补。与此类似的还有“层次”,《现汉6》增补了语言学术语义:“④语言学中指语言单位组合的先后顺序”。

有时,《现汉6》将增补的意思通过配例来显示,而非单设独立义项,可能编纂者觉得这些意义尚未凝固成词义。这是“暗补”。例如:

冲击

动②冲锋:向敌人阵地发起~。(《现汉5》)

冲击动②冲锋:向敌人阵地发起~◇~世界冠军。(《现汉6》)

火⑧〈口〉形兴旺;兴隆:买卖很~。(《现汉5》)

火⑧〈口〉形兴旺;兴隆:买卖很~◇他唱了一首好歌,一下子就~了。(《现汉6》)

《现汉6》通过配例增补了“冲击”的“向目标奋力拼搏;努力获得”义,“火”的“走红”义。笔者觉得,这些意义现在很常用,可以增设为独立的义项。

然而,词义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新义淡入、旧义淡出随时都在发生却无明确标志,一个新义何时入典,何时需要单设义项,有时很难断定。笔者觉得可以根据必要性(根据所编词典的收录原则看是否有必要收录)、通行面(看在多大范围内通用)、常用度(看是否经常使用)来判定。以此标准衡量,《现汉6》的增义总体上是适当的,但也不是没有改进的空间。例如:

奋战

动奋勇战斗:浴血~。(《现汉5》《现汉6》)

口B11量a)用于人:一家五~人。b)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等:三~猪|一~钢刀|一~缸。(《现汉5》)

2.义项删除

(1)删除专业性太强的义项。例如:

场⑧量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叫做一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合为一帧完整画面。(《现汉5》)

语文词典不同于专科词典,过于专深的百科义不必收录。《现汉6》“场”条删去此义项。

(2)删除陈旧罕用的义项。例如:

容许①动许可:原则问题决不~让步。②〈书〉副或许;也许:此类事件,十年前~有之。(《现汉5》)

“容许”现在很少表示“或许;也许”的意思。《现汉6》“容许”条删除义项②。

(3)删除误立的义项。例如:

传承

①动传授和继承:木雕艺术经历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②名传统:文化~。(《现汉5》)

“传承”没有“传统”义,“文化传承”中的“传承”还是“传授和继承”的意思。《现汉6》删除了义项②。

义项删除可以使词典“瘦身”,有利于控制整体篇幅。总体看来,《现汉》每次修订基本是增多删少,这可能跟语言变化的增多减少、进快退慢有关。一方面,《现汉》是语文词典,所以《现汉6》删除一些专科义是必要的,但应注意与增补专科义协调。另一方面,《现汉》又是共时词典,《现汉6》删除一些不用或基本不用的陈旧词义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徒然增加篇幅却降低了实用价值。然而《现汉6》对一些旧义的删除似乎有些“手下留情”。例如:

待遇①〈书〉动对待(人):~宾客甚厚。(《现汉5》《现汉6》)

开展1③形开朗;开豁:思想~。(《现汉5》《现汉6》)

“待遇”的①义、“开展1”的③义今天基本不用,可删。

(二)义项分合

有的词义在《现汉5》中合并在一起,到《现汉6》中分成不同的义项。例如:

餐厅

名供吃饭用的大房间,一般是宾馆、火车站、飞机场等附设的营业性食堂,也有的用作饭馆的名称。(《现汉5》)

餐厅名①供吃饭用的房间。②宾馆、火车站、飞机场等附设的营业性食堂,也有的用作饭馆的名称。(《现汉6》)

《现汉5》只列一个义项,似乎漏收了家用的餐厅。《现汉6》分成两个义项,而且去掉“房间”前的“大”,释义更加准确。

有的词义在《现汉5》中分得太细,《现汉6》做了合并。例如: 不平

①形不公平:看见了~的事,他都想管。② 名不公平的事:路见~,拔刀相助。③形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愤愤~。④名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消除心中的~。(《现汉5》)

不平形①不公平:看见了~的事,他都想管|路见~,拔刀相助。②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愤愤~。(《现汉6》)

《现汉6》将《现汉5》的4个义项合并为2个,将《现汉5》中的义项②删除,但保留配例,将《现汉5》中义项④的释义连同配例一并删除。其实可以保留《现汉5》中义项④的配例,放在《现汉6》义项②下,因为汉语中形容词也可以做宾语。

不过,《现汉6》在义项分合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例如:

步伐名①指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整齐。②行走的步子:矫健的~。③比喻事物进行的速度:要加快经济建设的~。(《现汉5》《现汉6》)

“队伍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也是一种“行走的步子”,或者说是“行走的步子”的具体化。由于概括性不够,导致义项①和义项②的区别性不大,配例也可以换用。笔者觉得可以合并成一个义项,解释为“行走的步子;脚步”。

义项分合涉及义项的划分问题,牵涉确定义项的原则。确定义项可以遵循多条原则,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两条:概括性和区别性。所谓概括性,是指一条义项能够涵盖多个具体的言语义(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不能随文立义;所谓区别性,是指义项之间要有明确的区分度,不能纠缠不清。两条原则角度不同,概括性对内,区别性对外。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概括性可能导致模糊性,对区别性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把握适度,对义项划分还是会起到作用的。例如上文所举的“餐厅”条的两个义项区别性很大,宜分立;《现汉5》“不平”条中义项③和义项④的区别性就不明显,或者说概括性不够,宜合并。至于《现汉5》“不平”条中的义项①和义项②是分是合,可能见仁见智。笔者倾向于分,因为义项②已经出现了转义,转指“不公平的事”,与义项①有明确的区分度。《规范2》是分的,可以参考。

(三)义项排序

味道

名①味①:这个菜~好◇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②指兴趣:这个连续剧越看越有~。③〈方〉气味:他身上有一股难闻的~。(《现汉5》)

味道名①味①:这个菜~好◇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②〈方〉气味:他身上有一股难闻的~。③指趣味;情趣:这个连续剧越看越有~。(《现汉6》)

《现汉6》将《现汉5》的义项②和义项③对调,符合上述引申脉络以及从实到虚的排序原则。

问题是,基本义是就常用度而言的,属于共时范畴;引申义是就词义发展顺序而言的,属于历时范畴。当不同标准发生冲突时,《现汉》的处理显得不够统一。例如:

出头

动①从困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②(物体)露出顶端……③出面;带头……④(~儿)用在整数之后表示有零数……(《现汉5》《现汉6》)

脸面名①脸①……②情面;面子……(《现汉5》《现汉6》)

“出头”条按常用度把①义排在最前。若按引申先后或从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排列义项,排为②→③→①→④似乎比较合理。《规范2》的义项排序可供参考。而在“脸面”条中,则按引申先后排序,因为义项①是本义,义项②是引申义。两条存在不一致。这种情况还有不少。

四、改进释义方法

《现汉》采用了多种释义方法,比如同义词互释式、反义词否定式、定义式(义界式)、外延举例式、插图辅助式、综合式等,此不赘述。这里只谈词典应该避免的循环释义。出现循环释义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单纯的语词式释义中的同义词互释。如果多采用定义式释义,或定义式释义和语词式释义相结合,则可以有效避免。《现汉5》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现汉6》又有所改进。例如:

〈口〉动握……(《现汉5》《现汉6》)

握动①用手拿或攥……(《现汉5》)

握动①五指拳曲聚拢或用手指把东西固定在手里……(《现汉6》)

《现汉5》采用的基本是语词式释义,有循环释义之嫌。为避免循环释义,《现汉6》对“握”采用了定义式释义。类似的还有《现汉6》对“消息”义项②的修改,目的是为了避免跟“音信”形成循环释义。

这方面《现汉6》仍然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

仿佛

①副似乎;好像……(《现汉5》《现汉6》)

好像②副似乎;仿佛……(《现汉5》《现汉6》)

似乎副仿佛;好像……(《现汉5》《现汉6》)

每一个词都用另外两个词解释。这是典型的循环释义,应该力避。

五、修改配例

在语文辞书中,配例之于释义,犹如血肉之于骨架。好的配例可以使释义具体化,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词义,甚至可以提供学习语言的范本。《现汉》的配例以其规范、精当历来为学界称道。《现汉6》对配例也做了仔细的修订。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添加。即增加新的配例。例如:

道3

③动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现汉5》)

道3③动说(用来引出人物说的话,多见于早期白话):先生~:“此计甚好!”(《现汉6》)

《现汉6》除了修改括号内的部分释语外,还增加了一个配例。

(2)删除。即删去原有不当的配例。例如:

若是

连如果;如果是:他~不来,咱们就找他去|我~他,决不会那么办。(《现汉5》)

配例“我~他,决不会那么办”有问题,其中的“若是”不是一个词,因为后面跟宾语“他”,“若是”就不可能是连词。《现汉6》将此配例删去。

(3)改换。即对原来的配例进行修改或替换。例如:

凑巧

形表示正是时候或正遇着所希望的或所不希望的事情:我正想去找他,~他来了|真不~,我还没有赶到车站,车就开了。(《现汉5》)

《现汉6》将第二个配例修改成“真不~,你来访那天我刚好出差去了”,比原例更能体现“凑巧”的意义。

(4)移位。即调整原来配例的位置。例如:

代1

①动代替:~课|~笔|~销。②动代理:~局长。(《现汉5》)

代①动代替:~课|~笔。②动代理:~销|~局长。(《现汉6》)

《现汉6》将“~销”调至“代理”义下,更准确合宜。

(5)综合。即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方法。例如:

定期

①动定下日期:~召开代表大会。②形属性词。有一定周期的;有一定期限的:~刊物|~存款。(《现汉5》)

定期①动定下日期:婚礼何时举行,尚未~。② 形属性词。有一定周期的;有一定期限的:~刊物|~存款|~召开代表大会。(《现汉6》)

《现汉6》添加了新例“婚礼何时举行,尚未~”,并将配例“~召开代表大会”移至义项②之下。这些修改都是合适的。

虽然《现汉6》对配例进行了细致修改,但仍然有改进的空间。例如:

伏1

④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每~十天。(《现汉5》《现汉6》)

配例“每~十天”有问题。根据“三伏”的释义,中伏是十天或二十天。因此“每~十天”可改为“每~多为十天”或“每~是十天或二十天”,以免误导。

笔者曾专文讨论过语文辞书配例的原则,对配例提出两个层面的要求,基本要求是契合性、典范性、自足性,较高要求是全面性、补充性、鲜活性(安华林 2010)。以此观之,《现汉》的配例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六、修改词类标注

严格说来,词类标注不属于释义内容,但对释义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本文把它放在“释义部分”里一并讨论。

词类标注是个复杂而棘手的系统工程,涉及词与非词的区分、词类划分的标准、每类词语法特点的确定等等,而这些问题有不少迄今仍悬而未决,难度可想而知。但标注词类是语文词典编纂的大势所趋,标比不标好,标了利于理解词义,而且大部分词条或义项还是容易确定所属词类的。有问题的地方逐步完善即可。《现汉5》开始尝试对所有词条进行全面的词类标注,《现汉6》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做了修改。例如:

心爱

动衷心喜爱:~的人|~的礼物。(《现汉5》)

心爱形属性词。衷心喜爱的:~的人|~的礼物。(《现汉6》)

动摇动①不稳固;不坚定:意志坚定,绝不~。(《现汉5》)

动摇①形不稳固;不坚定:意志坚定,绝不~。(《现汉6》)

《现汉6》将“心爱”改为属性词(形容词的一个小类),将“动摇①”改为形容词。修改后更符合两词的语法特点。不过,“动摇”条配例中的“绝”改为“决”似乎更好。

有的修改似可商榷。例如:

不止

动①继续不停:大笑~|血流~。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他恐怕~六十岁了|类似情况~一次发生。(《现汉5》)

《现汉6》除了将义项②配例中的“一次”改为“一处”外,最主要的修改是将义项②标注为副词。对这种处理笔者以为不妥。笔者还是赞同《现汉5》的处理,因为“不止”后可带宾语,如“办公室里不止一台电脑”。

有的词类标注似可修改而未改。例如:

彩色

名多种颜色:~照片。(《现汉5》《现汉6》)

“彩色”主要跟“黑白”相对。从语法功能上看,主要做定语,起分类作用,处理为属性词比较适宜。

《现汉6》的修订是系统而全面的(详见《第6版说明》,江蓝生 2013),一篇文章不可能囊括所有的修订细节。本文只是举例性地列举《现汉6》释文的修订实例,并对每个修订实例做出说明,对每类修订情况做出评析,力图找出修订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期为今后修订或其他语文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通过上文的列举和分析,可以看出《现汉6》的修订是细致而认真的,细到用字、“儿”化都不放过。只有坚守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保证修订的上乘质量。

词典的修订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常修常新。有人说:“一部中型词典五年内不修订,中大型词典十年内不修订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市场。”(章宜华,雍和明 2007:331)可见,修订是词典保持生命力的内在要求。虽然《现汉》的每一次修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尚未尽善尽美。我们期盼她越来越完美,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附注

[2]为了节省篇幅,全文举例一律省去注音、无关义项,酌情省略配例。

参考文献

4.姜自霞.《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单音语素释语打头字“指”的使用.辞书研究,2009

(1).

5.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9.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你在天堂听得见吗?
家乡的花灯
感——在长路上
初生
靓丽初中
海城之旅
只需一句问候
我爱家乡的变化
习惯
那阳光下的影子
说梦
悲剧的辛酸——读《骆驼祥子》有感
那个眼神,使我好感动
乒乓球中的做人道理
当幸福降临在你面前时
艺术审美谱系中人性的面向与回归
中国小说文体之“谱系”梳理及其学理化战略
青年建国初期我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卢布暴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
简析马克思的妇女观及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的启示
中国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
试论幕府时期维系日本武士阶级关系的纽带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创新投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我国房地产行业扩张的区域效应及影响机制分析
社会发展中群文舞蹈的重要作用
醉驾入刑若干问题探究
多措并举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论康德对贝克莱主义的反驳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触摸春天》相关资料链接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拓展阅读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拓展阅读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资料链接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片段)
《触摸春天》课文解读
《永生的眼睛》课文解读
《永生的眼睛》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