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1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摘 要】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辅导员可以在儒家思想这些原则性的教导中得到启示,并结合实践,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儒家思想;辅导员;以人为本;仁爱

儒家的仁爱思想,人本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之处,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切切实实为学生考虑;“为政以德”,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仁者爱人”、“宽以待人”,以爱为师,教育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一、儒家思想的内涵

(一)儒家思想对人的理解

儒家学说的立足点是人:即一切努力以人为中心。如:五常的实践者是人,受益者也是人:孝的对象是人,行孝者也是人;祭祀的对象虽然是鬼神,但目的还是为了活着的人!如何做一个好人、贤人、圣人,这是儒家毕生追求的目标。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整日钻研的是如何做一个完人,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论语・学》中孔子强调做官的原则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则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古代汉语中,“人”字的五种涵义为:其一,指人才;其二,指人品;其三,指人情世故;其四,指仁;其五,泛指某些人或自己以外的人。而儒家对人的理解主要体现为人才、人品与仁这三者,这是儒家一贯的观点。

(二)儒家的仁爱思想

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孔子的“仁爱”思想为提高个人修养,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和谐思想,从而达到由个人、人人、到天人关系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儒家的人本思想

孔子的人学思想以具体而又多样化的论述阐述了“人”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应该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人格的方式方法,可以这么说,孔子的人学思想就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完善的思想,从这一层面上说,孔子的人学就是人本思想。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孟子、苟子等儒家思想家的人性理论、“仁政”学说、政治思想大多是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们的“重民”、“贵民”思想就是孔子思想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儒家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而实现其理想的必由之路就是努力成为这一理想的实践者。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是个人才,也必须人品好,而这一切又都以仁为前提。人品、人才和仁.这三者既是儒家教育人的内容,也是儒家理解和衡量人的基本标准。在儒家看来,只有成为仁义而且人品好的人才,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也才有可能最终成为圣贤而千古流芳。从总体上看,儒家人本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为人之道上,要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做到“德”与“贤”,“修己安人”;在待人之道上,要求做到“仁”(爱人)与“和”(与人友善、和谐);在治人之道上,要求推行“仁政”,进行人性教化。

二、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儒家的思想并没有向人们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方法,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教导,这些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其合理性及适用性。这就是儒家的人本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儒家思想有不少可资学校辅导员借鉴之处.特别是启发学校辅导员如何从人本思想出发.从为人、待人、治人之道三大方面做好学生工作。学校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出发点.素有“小社会”之称,学的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密切关注社会风气的动向,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以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养成为工作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肯定、尊重人的自尊和权利的基础上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辅导员要真正“仁者爱人”、“宽以待人”――热爱学生,“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在知识经济不断创新的教育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工作者更应重视每一个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才能使他们走出校门后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善于应变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管理者――学校辅导员,一定要树立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在管理范围内形成一个创新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创新知识环境和教育环境,真正体现教育工作者的“爱人”之心,“宽人”之情。“管理之道,归于用人”。每一位辅导员只要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持“仁者爱人”的思想,“君子尊贤而容众”,就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共同的管理目标。此外,要真正实现“宽人”“爱人”.就必须确实做好“待人”工作,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因此我们的常规工作应公平、公正地做好两点:

1.务必把各项扶持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落实好。切实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好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及发放工作。同时做好贫困学生的思想工作。着重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2.务必把损害学生合理权益的问题解决好。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各级学生组织的违纪管理上,要把损害学生合理权益的现象一项一项地治理好,辅导员要管好所领导的学生组织。加强学生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并从制度上保证切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秉持公心,一视同仁。《论语・卫灵公》篇的“有教无类”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废或厚此薄彼。爱心加上公平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二)作为辅导员要做到“为政以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学校辅导员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教化,而教化的主要形式是管理者的身教。强调管理者要以身作则首先为学生做出表率。这就要求学校辅导员必须领会儒家“先管好自己,再管别人”的管理准则。孔子把“忠恕”之道用来对待他人的道德准则和管理的规则。“忠”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工作相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感情融洽,共同实现工作的目标。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一个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人,却要严格去要求别人。还想让别人心服口服,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2.“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孔子指出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应该迁就学生,讨好学生,那样只能使学生得寸进尺,工作被动,“薄责于人”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就不要追究与批评,而是说不要一棍子打死犯错误的学生,要让学生有改过的机会。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恕与严格管理相互结合的原则。辅导员如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影响和带动你周围的学生,就能实现最大效应和最好效果。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的是“行动语言”,而“行动语言”更能达到“润物”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学生耳濡目染,怎能不从中受到教育与感化?

3.是非分明,有原则性。《论语・阳货》篇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是指好好先生。孔子认为是非不分,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祸害。同样.“乡愿”式的辅导员只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可以说是学生的祸害。作为辅导员,首先自己要明辨是非,然后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4.言而有信,以诚待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大到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安排。小到师生问的一次普通谈话,辅导员有可能因为客观原因难以兑现承诺。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坦诚相告,获得学生的谅解。《论语・颜渊》有“民元信不立”,原意是指没有人民的信任,政府就维持不住。同样,辅导员若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也就很难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2] 陈媛媛.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09(04).

[3] 彭富春.孔子的仁爱之道[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5).

[4] 胡激.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J].管理科学文摘,2008(03).

[5] 俞俊.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趣谈“当家”
“黄金搭档”
感动
书包
十一月的萧邦
成长的过程
完美与残缺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初三真苦
冬之随笔
站得远点看自己
爬山的发现
雨,周庄
元旦的竹
八月桂花香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