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国学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

国学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0

国学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 要】在高校范围内普及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探究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指出在高校范围内开展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如何依托季羡林国学院这一宝贵丰富的国学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对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国学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师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大学品位,塑造大学精神。

【关键词】国学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质;季羡林国学院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不仅与社会风气和高等教育体制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对于主流价值观的甄别有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水平上,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态度方面,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博闻强识,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性较强,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但不足之处却体现为在待人接物方面担当意识不强和解决处理问题批判精神和独创能力相对缺乏。

在心理素质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负、抑郁症、恐惧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处于特定时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心理面临从校园生活向社会过渡的转变,认知各方面都不成熟却急于证明自己。最近几年校园频频发生的大学生故意杀人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下滑的事实。

另外,当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也是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理工科大学针对具体理工科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往往缺乏人文类的课程,致使理工科学生对最基本的文史常识都不懂,在研究学问过程中只注重发扬“求真”的科学精神,而没有注重“求善”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在高校范围内开展国学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已经展开,一些高校通过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引进西方“通识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试点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比较成功的做法中,北京大学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科学通史》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历程经过高校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文章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将继承国学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做当前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树立新时期道德规范,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养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

三、季羡林国学院对于推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坐落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季羡林国学院以“季羡林纪念馆”为核心,是目前国内保存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遗物和作品最多、最完整的纪念馆。该馆的设立以整理、研究和弘扬季羡林国学思想为重点,是学院师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培养新一代品德高尚,内涵丰富的人才教育基地。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国学教育将把民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并在下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体现了国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的重要作用。季先生还说过“对于学习国学,我看大学生,不论工科、理科还是文科,大学一年级开始要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要开始就要学习国学。”体现季先生对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殷切希望。

基于此,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通过开设《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这一必修课和以季羡林国学院为平台构建校园文化新特色,对全校所有师生进行素质拓展教育。

(一)围绕《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的开设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的开设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首先需要确立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为体现陕服鲜明的育人特色故开设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由学院相关教学部门承担起《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围绕《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先后成立国学传统文化教研室,制订教学大纲,聘请专任教师、尝试编写系列讲义,完成校级重点课程的立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以及目前正在进行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该课程已经在11级本科生范围进行,期末考核分两部分进行:开卷考试和撰写心得报告,从课程期末考核结果来看,学生从这门课中收获确实不少,获得预期效果。

(二)以季羡林国学院为平台构建校园文化新特色

学院围绕课程进行一系列相关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季羡林纪念馆,聆听名家讲座,用传统国学文化浸润心灵,举办季羡林国学思想高端研讨会,把季羡林国学思想融入学生骨干的教育培训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举办“国学传承思想,激发理想信念”演讲比赛,配合“世界读书日”举办国学主题活动,校园网开办“季羡林国学院”专栏等方式营造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使得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新的一步,更让师生受益匪浅。

(三)依托季羡林国学院开展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课自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季羡林国学思想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切实受益的课程。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活动、聆听报告、参观纪念馆等实践活动,在师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赞同,对广大学生起到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作用,推动了季羡林国学思想的普及和传播,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在全校掀起了学传统,讲爱国,促学习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也提升广大教师的素质。教师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深受启发,明白为人师表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如完美的人格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师德远比能力更重要。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成.国学启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长的过程
趣谈“当家”
冬之随笔
书包
站得远点看自己
雨,周庄
十一月的萧邦
八月桂花香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黄金搭档”
元旦的竹
感动
爬山的发现
完美与残缺
初三真苦
“阴沉”主题的变奏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