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3
浅析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
【摘 要】鄂伦春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其中白桦树皮有着柔韧轻巧、不透水、可塑造性强等特点,鄂伦春民族人们应用传统工艺把桦树皮加工成各式各样的桦树皮器物。文章介绍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的种类,并以器物上装扮的纹饰探讨鄂伦春民族文化的意蕴,最后说明我们要把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发扬并传承。
【关键词】种类;纹饰;意蕴
一、形态各异的鄂伦春桦树皮器物
鄂伦春族的人们对制作桦树皮器物有着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制作工序,可以娴熟的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器物。桦树皮器物种类大小有几十种之多,大型器物有渔猎时使用的桦树皮船,专门放置衣物的和盛放食物的中型桦树皮桶,小型器物有碗、盆等器具。每年的农历六月份是采剥桦树皮的最佳时节。这时的桦树正在灌浆,湿润便于与树干剥离,而且不影响桦树的存活。采剥桦树皮方法原始并简单,要选择树干笔直的桦树,用猎刀进行滑割,再顺着刀割的的缝隙轻轻揭开,直至整张桦树皮剥落下来。采剥后的桦树皮展开压平后,已备制作器物时使用。
桦树皮船鄂伦春语称“乌鲁木沁”。鄂伦春桦树皮船外形简单但特殊,船身较矮,整个船型呈扁平状。这样头尖尾锐、整体呈流线型的船型有利于减少船在前进时的阻力,使其在水中迅速划行。船体长5至7米,宽1米左右,可承载四五百斤重量,顺流速度每小时可达二十多公里。但桦树皮船体上却没有点缀的纹饰图案。
鄂伦春桦树皮桶有大小之分,分有盖子和无盖子两种。大一些有盖子的鄂伦春语称“卡米”,小一点的有盖子的称“红改”。有盖子的可以用来盛放米、面、盐、野果、肉干等,无盖子的基本会用于盛水。为了便于在马上驮运时绑扎,桦树皮桶上会拴有固定的皮条。在桦树皮桶体和盖子上,大都装饰丰富多彩的连续纹饰。
鄂伦春桦树皮箱(盒)鄂伦春语称“阿达玛拉”。鄂伦春桦树皮箱(盒)外观造型有矩形、椭圆形和圆形。在早期,桦树皮箱子是鄂伦春姑娘的嫁妆之一,主要用于装放衣服和帽子等物品。鄂伦春桦树皮箱子盖上的纹饰象征着鄂伦春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桦树皮摇篮鄂伦春语称“欧姆凯”,在早期,鄂伦春孩子在两岁前一般都是在摇篮里度过的。现今除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都已经不用了。欧凯姆支架是由两块U型木板连接而成的,在板面上贴层桦树皮,枕头处用皮子做垫子。摇篮帮用桦树皮制作,上面装饰的纹样有红、黑、绿等颜色绘制纹饰,背面会挂有各种装饰物、如兽骨、兽角、铜铃等。这些纹饰既可以表达长辈保佑孩子平安的愿望,饰物摇动发出轻柔的响声又可以起到催眠的作用。
二、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的纹饰美
鄂伦春族将器物上的花纹称之为“依拉嘎”。绘制桦树皮纹饰的工艺原始而简单,一般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扎压法,把裁剪好的桦树皮里层朝外平放,用兽骨按照纹饰图案进行依次扎压,一般选用狍骨、犴骨或鹿骨制作而成,兽骨小的一头打磨成一至四个不等的小齿,最多使用两个齿的兽骨。扎压花纹图案时要用小木槌或鹅卵石打击兽骨的顶部,骨齿被扎压进桦树皮表面后,便形成了点状的凹凸的线。扎压出来的纹理按顺序均匀排列,纹饰古朴传统、立体感强、疏密有致,十分精致。第二种是彩绘法,就是在扎压好的纹饰上选用红、黄、绿、黑等颜色在突出的部分施加色彩。在早期,鄂伦春采用天然的矿物、植物或动物的血来制作染料,把被扎压的线条保持原有材质的本色,着色的纹饰图案与被扎压的浅色线条显得和谐统一,层次分明又富有鲜明的个性,极大地提升了器物纹饰的效果。现今,为了便利会直接采用化学染料。第三种是镂刻嵌贴法,这种方法是近年来才开始有的,相对于传统方法会较为复杂,需要先进行镂刻再粘贴。根据构图需要用刀具将其刻掉,可在纹饰底部粘贴上彩色的的桦树皮,又可以把桦树皮裁剪成不同形状后直接粘贴,粘贴时可以层层粘贴,是桦树皮器物产生突出主体的效果。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整体意识和美学观念,认为事物都是相对而统
一、对立而和谐的整体。鄂伦春桦树皮纹饰一般采用以中轴线为准,配置相应的同等数量纹样形式,这样的设计产生了很好的平面视觉效果,以点、线、面为基础构成整体图案,这样的搭配显得更加鲜明有力度具有美学特征。
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纹饰以感情赋予器物内涵,借物抒情,以形写意表达了鄂伦春族人们的风俗文化。在桦树皮器物上扎压的山纹、水纹、线纹是鄂伦春人们对自然界的描述,用纹饰表达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总结,这样的理性认知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使用彩色绘制是人们感情形态和人格化的理性特征,体现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桦树皮器物中红色的纹饰象征着喜庆,桦树皮器物只使用蓝色和白色的象征着女人的寡居。彩绘的内容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展示对事物内在的表现与向往。
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纹饰美一般都会采用抽象的事发来表现其审美观念,强调和重视以理想的境界来表达寓意和装饰思想。这样的纹饰观念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总结,包含科学和理性认知的合理性,这样的想象性和创造力体现了鄂伦春族对吉祥幸福生活的愿望,也反映了图案纹饰美。
三、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的意蕴表达
图腾纹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鄂伦春桦树皮器物的种类之多、纹饰之美,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是北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的典型体现。鄂伦春族古老并原始的器物制作与纹饰设计是鄂伦春族发展的见证,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为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挖崛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研究其特定地域资源所独有的文化,鄂伦春族的祖先们以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地域特征的桦树皮文化,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一种独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鄂伦春桦树皮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文化潜力。我们要把展现民族个性的传统工艺与艺术发扬并更好的传承,让鄂伦春少数民族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2] 周晓杰.鄂伦春族装饰纹样造型与意蕴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3] 关小云,王再祥.中华民族全书中国鄂伦春族[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门
- 成长的烦恼
- 感动
- 小光鱼找房记
- “不能和陌生人聊天!”
- 勇气战胜自我 ,细节决定成败
- 成长的天空
- 不是朋友的朋友
- 灾难也是课堂
- 故乡的河
- 我是一条小泥鳅
- 我从电视里学到语文
- 清明的怀念
- My Diary(我的日记)
- 我眼中,别样的春天
- 依法治国背景下档案法治之管见
-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分析
- 大学生就业档案构建与应用研究
-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思考
- 1981年~2014年我国档案展览研究综述
- 从馆藏民国徽章探究档案背后的抗日故事
- 基于关联数据的语义数字档案馆框架设计研究
- 中国人口自均衡发展态势与人口政策调整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减贫的演进轨迹与科学路向
- 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工业化的阶段性与工业反哺农业
- 档案与大数据关系之我见
-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 贯彻两办《意见》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 兄弟档案期刊集萃
- 《荷花》教学设计课时一
- 《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一
- 《口语交际,祖国处处有美景》教学设计(三下)
- 《燕子》教学设计课时二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下)
- 《识字1》教学设计一(一下)
- 《珍珠泉》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 《荷花》教学设计课时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二
- 《识字1》教学设计二(一下)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阅读部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