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民族意识的概念化

民族意识的概念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0

民族意识的概念化

【摘 要】近年来,关于民族意识的研究开始成为民族理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想要清晰地弄清楚民族意识的研究内涵,首先要弄清楚民族意识的概念,而这也对认识正确的民族政策、科学地分析民族问题至关重要。文章拟就民族意识的概念,综述现有的较为成熟的部分文献,以求抽丝剥茧,理清民族意识的概念化内涵。

【关键词】民族;民族意识;民族主义

“民族意识”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踏碎了大清“天朝上国的迷梦’,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一大批仁人志士开始对近代民族意识进行了理性批判与大胆反思。随后,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了民族意识,现代民族意识的意义也得到更确切的阐发和完善。但后来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由于该问题过于敏感,很少人敢再涉足该领域。

近年来,由于世界性民族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民族理论学界开始重新审视民族意识问题。当前,民族意识一词已在日常生活和学术著述中为人们广泛使用,甚至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往领域中也倍受关注。学术界在民族意识的研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对“民族意识”这个概念的界定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一文中率先使用了“民族意识”一词,其后渐为人们接受和使用。梁启超先生是国内最早对民族意识这一概念进行闸述的,他指出:“何谓民族愈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一遇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梁启超先生对民族意识所下的定义可谓经典,后世许多学者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对民族意识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

综观中外学者对“民族意识”所下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从哲学的角度来下的。如:金炳镐认为:“民族意识概括起来说,就是综合反映和认识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及其特点的一种社会意识。逮广斌认为:“民族意识是民族群体对自身存在、发展和价值观的认识。”顾肇基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民族意识也不例外,它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民族的社会存在.”

二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的。如: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库兹明・谢苗诺夫认为:“民族的自我意识,就是“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一社会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认为“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牙含章也认为:“共同的心理素质大概就是常说的民族意识,也就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另一个民族的心理倾向。”纳日碧力博士认为:“民族意识属于人类大脑在一定时代的机制之一,建立在民族语言思维的基础之上,是民族成员和民族群体对于民族文化差别和民族社会地位的综合认识过程的积淀,是民族认知模式。”费孝通认为民族意识是“同一民族的人感受到大家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

三是从族体自我和社会自我两个角度来下的。熊锡元认为:“民族意识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它是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即族体自我)。第二,在与不同民族交往的关系中,人们对本民族生存、发展、权利、荣辱、得失、安危、利害等等认识、关切与维护(即社会的自我)。”李瑞认为:“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关系意识是民族意识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共存于民族意识之中。民族自我意识包括民族认同意识、民族命运意识和民族分界意识;而民族关系意识是民族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关系客观存在在主观认识上的反映,包括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房宁教授在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国家民族意识中是这样对“国家、民族意识”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国家、民族意识是社会关系在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中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于个体与整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知。它包含两个基本层面:一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既包含认识层面上的个体对国家与个人相互间权利义务的认识和理解,又包含情感层面上的个人对国家、民族拥有的爱恶荣辱的情感。二是本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这里指在国际视野中通过与其他民族、国家进行综合比较而形成对本民族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国际视野中形成的民族认知,可以在与世界其他民族相交往中的态度和言行中表现出来。”

由于民族意识具有十分丰富和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因此要对此下一个让大部分人都感到满意的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周传斌总结得出,要给民族意识以科学规定,必须具有普遍性。

综上所述,关于民族意识的界定概念定义繁多而且内涵各有侧重,这是各个定义的相异点,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就是当前民族概念多从其构成要素角度进行界定,强调民族的共同性。

通过对民族意识概念相关研究文献的概念化梳理,可此从中目前关于民族意识概念化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由于民族意识具有十分丰富和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学者们在界定时往往偏向于从某一个角度去定义,因此一部分民族意识的定义带有明显的学科性质。

第二,研究者往往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从自身的研究学科视角来为民族意识做定义。

第三,关于民族意识当前民族概念多从其构成要素角度进行界定,强调民族的共同性,而在民族意识概念化的外延上较为狭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出走后的沉思
感悟之曲
傻傻的,你
游鹰峰岭
春颂
阅读中的快乐
长大的苦恼
绿 色
坚持——成功
雨季
是善哉?还是恶呼?
老师谢谢您
课外阅读的乐趣
花季的雨悄悄地来了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美国战后“回归家庭”现象与郊区化
体育彩票互联网销售管理现状及对策
党员服务站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意义与实效
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对策分析
新兴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探究
当前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与消解路径
浅谈色彩在电视节目包装中的应用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我国的启示
语用学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浅谈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构建现代卷烟零售终端网络之我见
卢木斋及其图书馆事业实践初探
“三网融合”的现状与趋势探析
自然风景绘画审美特征探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一课时一
《掌声》教学设计五
《回声》教学流程
《活化石》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二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掌声》教学设计四
《掌声》教学设计二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一课时二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二
《掌声》教学设计一
《掌声》教学设计三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