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大陆桥发展新思路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大陆桥发展新思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3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大陆桥发展新思路

摘 要:古丝绸之路在促进各国文化贸易交流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充分发掘好、利用好这个宝贵遗产,让“新丝路”、新亚欧大陆桥在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做出更大贡献。这将使沿线国家和地区都从中受益,并对沿线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丝绸之路;新丝路;新亚欧大陆桥;大陆桥经济带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带给人们诸多中外交流的美好传说和故事,甚至带有传奇色彩。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特别是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亚国家的访问,更使得沿亚欧大陆桥的发展问题成为新的热点。在当前世界经济及地缘政治发展格局中,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把文化、商贸、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新思路和新机遇。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联系中国与中亚及西欧的纽带

一般认为,丝绸之路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是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横贯欧亚大陆,东西长约10000公里,南北辐射宽度约3000公里,是连接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形成,有力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产生了巨大作用。在开展长距离的以丝绸为主的贸易活动的同时,也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当德国地理学家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后,这一名称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丝绸之路”曾是联结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世界各个文明古国的纽带,也是横跨蒙古、波斯、马其顿、奥斯曼、古埃及等亚、欧、非帝国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萨满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也里可温教等宗教文化的发祥地。

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俗、宗教、军事交流的过程中,“丝绸之路”成为沿线各国、各族人民在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魔术、书法、美术、壁画、雕塑等方面借鉴交流的巨大载体。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才将其定义为“世界文化对话之路”。

而正在联合申遗的一批多姿多彩的重要石窟更展示出强烈的外来文化与龟兹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创新”,如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克孜尔佛教石窟遗存,就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彬县大佛寺石窟和苏巴什佛寺一起,从其遗存年代、艺术风格、洞窟或建筑形制等方面,都展示着佛教沿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传播路径。而我们现在常见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则进一步丰富了东亚地区的日常饮食品种。当时商人从中国带去铁器、金器、银器、瓷器、镜子和其他“奢侈品”,加上造纸术的输出,其产品都成为中亚、西欧地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运往中国的多为稀有动植物、鸟类、皮货、药材、珠宝首饰等。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以往对吉尔吉斯斯坦的中世纪古迹阿克・贝希姆遗址、布拉纳遗址、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的了解并不多。但提起中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比较熟悉了。碎叶城在今天也被称为阿克・贝希姆遗址,它和巴拉沙衮城(今称布拉纳遗址)、新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从西到东分布于楚河流域。唐高宗时(679年)就在西域设此重镇,是中国历代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边陲城市。它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

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张国刚考证:“春秋战国之际,东西方之间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欧亚大陆交通路线开展丝绸贸易。……汉唐时期,丝绸不仅是北方陆路交通线上的主要贸易品,也是中国政府赐赠西方国家的重要礼品。……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丝绸还未成为主要贸易商品之前的远古时期就已存在。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的出现正是这种交流的具体表现,它们可谓丝绸之路的前身。”[1]

对于丝绸之路作用的评价,顾廷龙先生在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甘肃省图书馆合编的《丝绸之路文献叙录》一书中的序中说:“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的大通道。这条大路的开通,不仅使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连为一体,而且使中原同西域以及更远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然后再向东土传播。因此,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历史和东西方各种经济文化的交流起着重大的作用,深入研究自公元前两世纪以后千余年这条通道的历史,早成为学者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段文杰则在此书“序”中指出:“在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必然会带来民族兴旺和国家富强。我国汉唐时期就是明证。探讨丝路文化兴衰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文化交流是有启迪作用的。……如果把丝绸之路从长安向东延伸,经沿海口岸东渡日本,那么万里丝路像一条无形的文化大运河,把东方和西方全线沟通。丝路文化在人类历史上放出了灿烂的光辉。”

总之,丝绸之路完整地展现了近2000年亚欧大陆不同文明、特别是草原游牧文明与农耕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多重影响。从商品贸易、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等方面揭示了古代不同民族及其文明兼容并蓄、友好往来、取长补短的悠久历史,不但有利于当前开展经贸往来,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随处可见的宗教冲突、文化对立、“文明冲突”等问题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2]

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奠定了多层次交流的基础

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倡议中国与中亚国家“将政治关系的优势、地缘比邻的优势、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优势、持续增长的优势”。[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也被称为“新丝路”或“新亚欧大陆桥”,即New Silk Road or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不但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而且对于保持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稳定也具有深远意义。 这条新丝路就是在我国境内已经形成的东桥头堡以连云港为主,北有青岛、天津、大连,南有上海、宁波、广州等多个桥头堡,西有阿拉山口、二连及满洲里等多个口岸组成的陆桥通道。大陆桥沟通了亚太地区与欧洲的交流与联系,密切了亚欧的经贸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当今世界连接亚欧大陆的便捷通道,连接的亚、欧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占世界国家数的22%;沿线居住人口22亿,占世界人口的36%。大陆桥在中国境内横贯10个省区,沿线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7%,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4.93%。

天津港至满洲里过境集装箱班列的开通,使天津港亚欧大陆桥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具备三条通道连接境外的陆桥港口。[5]天津港亚欧大陆桥具有区位优势、产业综合优势、城市和港口依托优势、政策和功能优势,作为连接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推进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将成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和经济运输安全的战略运输通道。

大陆桥推动了亚欧贸易往来,国际运输业务增长迅速。不仅已有日韩、中亚、俄德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实现了由开通时的单向西行,到东西双向运行;而且通过发展铁路过境集装箱运输业务,在日韩、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与中亚国家之间形成了更为稳固的贸易运输纽带。不但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带动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打通对外连接渠道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发展展望

与前一条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的优势。

2.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新亚欧大陆桥避开了高寒地区。港口自然条件良好,无封冻期,而且吞吐能力大,能够保持常年正常作业状态。

3.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新亚欧大陆桥辐射亚欧大陆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达5071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5%左右。从亚太地区角度看,新亚欧大陆桥服务和辐射范围包括中国大陆、中国的台港澳地区、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大洋洲国家,利用这一线路开展集装箱运输都能获取高效便捷之利。

4.大陆桥沿线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国家高层领导曾专程到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以及西端的德国港口考察。已经把连云港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考虑,要求连云港做好规划、加快发展,成为带动苏北发展的龙头,在促进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作用。国务院有关部委都及时与连云港对接,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举全省之力加快连云港的发展。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想和思路。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欧盟与哈萨克斯坦、芬兰、韩国、日本等国政府,对新亚欧大陆桥运输及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高度重视,认为新亚欧大陆桥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所带来的便利,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亚欧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对于当前较为低迷的世界经济的刺激作用显而易见,它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开拓中亚市场,扩大我国的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国际地位。

目前中国有三条亚欧大陆桥、四条通道方案。方案各有优长,各具特色。[6]

一是大连方案,又称连满欧亚联运大通道。以大连为上岸港,把我国大陆、香港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供应俄罗斯和西北欧的货物,经哈(尔滨)大(连)铁路、滨(哈尔滨)洲(满洲里)铁路,由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内蒙古的满洲里出境,沿西伯利亚铁路,经莫斯科到俄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分流,再经华沙、柏林到荷兰的鹿特丹港。此方案铁路贯通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北部,经大连、沈阳、哈尔滨3个特大城市和若干中小城市,横跨松辽平原,物产丰饶,工农业基础雄厚。此线的铁路在我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距离较长,我国境内铁路及大连港的通过能力和吞吐能力强。

三是天津方案,亦称津蒙欧亚联运大通道。货运集装箱从天津港上岸,经天津、北京、大同、二连浩特进入蒙古,经乌兰巴托入俄境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到布列斯特分流,西抵鹿特丹港。该方案铁路经过华北平原,工农牧业都很发达,煤炭、电力、天然气资源丰富,途经的京、津都是特大型城市。天津方案全程运距最短,在中俄境内的距离也最短,因此运费最低。但北京―天津的铁路运力较为紧张,而且蒙古境内的收费标准较高。

四是连云港方案,即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经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从阿拉山口出境。经中亚塔吉克斯坦等国到新西伯利亚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经莫斯科到布列斯特分流,西抵鹿特丹港。该方案地理位置适中,覆盖西部省区较多,除在兰州以北要翻越乌鞘岭外,该道路横穿中国中部4100多公里,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个省区,辐射带动范围广,沿线人口众多,产业发达,这是其优点。但沿线石油运量大,干旱地区多,铁路运力紧张;有的铁路还是单线,运输能力受到局限。境外所经中亚国家多,工作协调上困难不少。

以港口为起点,以大陆为桥,通过快速海铁换装,缩短物流空间以及时间距离,是港口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天津港正在构建新亚欧大陆桥的总体框架,成型后,以天津港为桥头堡的新亚欧大陆桥将成为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40多个国家的洲际国际贸易通道。以天津港―满洲里过境集装箱班列的正式运行为标志,天津港已经成为我国港口中唯一具备3条通道的陆桥港口,即经阿拉山口出境、经二连浩特出境,以及经满洲里出境的3条陆桥通道。[7]

依托滨海新区和天津经济中心地位的优势,天津港的新亚欧大陆桥规划是最终形成“两桥、三口、四通道”的总体构架,成为连接大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及推进大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

已经开通的3条通道目前运营情况良好。天津港开往二连浩特的班列达到每天一班,开往阿拉山口的班列达到两天一班。天津港大陆桥累计运量已突破40万标准箱,成为沿海港口中大陆桥运输路径最多、运距最短、运量最大的港口。

四、抢抓机遇提升天津亚欧大陆桥运输能力的建议

1.抓住京津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契机,把协同发展机制扩展至京津冀、大陆桥沿线省区的协同整合。着力突破现行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发挥天津滨海新区、港口及经济中心城市优势,积极与沿线各省区通过共同举办各种招商会、融洽会及会展活动,实现与大陆桥沿线省区的联合招商、整合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这样一个巨量的经济体的联合,不但有利于我国境内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将大大增强以天津为东端起点的大陆桥对中亚、北非及欧洲国家的吸引力。

2.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统筹谋划,优势互补。本着先国内、后国际的原则,与沿线省区在经济、贸易、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物联网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并将产业链延伸到大陆桥沿线的国际部分;要增强铁路在各种集疏运方式中的作用,强化、优化铁路交通设施,改善京津地区铁路运输压力过大问题;要把大陆桥沿线同时建成中外文化交流带,把沿线城市和历史文化遗迹有机整合,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重要枢纽。

3.充分发挥天津港在物流航运中心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物流业务。加快内陆地区的无水港建设步伐,在已有20多个内陆无水港的基础上,向中亚和欧洲地区扩展,形成沿大陆桥的无水港体系。在港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注意开辟新的航线和航班,增加港口货运的货类,更好地吸引东亚地区货源;健全物流网络布局,与内陆省区物流园区实现一体化经营;进一步完善无水港功能,在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新突破;探索在天津港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的基础上设立自由贸易区。

4.培育专业的大陆桥物流市场运营企业,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扩充、丰富货源。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东南亚地区到欧洲的货物,只有5%通过亚欧大陆桥运输,其余均依靠海运;日本、韩国等的进出口货物只有1/6经亚欧大陆桥运输。由此可以看出大陆桥运输的巨大市场潜力。天津及陆桥沿线省区与中亚国家、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韩国大宇汽车在中亚有生产企业,中亚到中国方向的货物多为原材料等大宗产品,而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过境中国到中亚的集装箱运量很大。天津应发挥“龙头”作用,在大陆桥沿线建立更多的集装箱货物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完善“门到门”和即时制物流服务体系,从而形成一条稳固的陆上国际供应链系统。

5.建立跨国协调机制。第一步,在国内加强大陆桥沿线省区市的协作,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建立业务协调机制,通过定期联席会等制度,统筹解决涉及国际联运和大陆桥运输遇到的难题。第二步,建立跨国协调机制,与沿线国家就大陆桥运输涉及的海关监管、物流园区建设、商品检验、轨道与换装设施建设、运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磋商,确保大陆桥运输的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4]山海连云好出港[N].光明日报,2013-11-03.

[5]余璐.天津港重构欧亚大陆桥 三条动脉连接欧亚大陆[N].每日新报,2008-1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妹妹
精灵的小表妹
我被同学欺负了
没有蛋糕的生日
未来的我
胆小的我作文
回忆童年钓龙虾
我的懒虫爸爸
我的帅爸爸
一件有趣的事
深山中的看林人
新来的老师
我的周老师
我的妹妹
爱哭鼻子的弟弟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讽刺微小说四则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麦田里的少年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心灵的拷问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思想碎片拾零
父亲的样子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在地图上飞行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爱因斯坦奇迹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