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摘 要】教育既是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同时又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社会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教育视角探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为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和民族振兴作贡献。

【关键词】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

我国《教育大辞典》对“少数民族原始社会形态教育”作了这样的解释:“在少数民族原始社会,人们还尚未从生产生活过程中完全分离出来,那是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社会即学校,长辈或能者即教师,各种知识互相交织,包罗万象,呈现教育社会性;全社会成员一律平等,不分男女老幼,聪明愚笨,均有受教育权利,表现受教育的全面性……”即使在当今我国苗族地区,社会教育依然是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苗族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

苗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许多丰富多彩的苗族传统文化都是通过社会教育的方式来完成的。我国苗族地区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人们通过举行祭祀、婚庆、丧葬、集会以及节日等集体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这些集体活动积淀和熔铸了苗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民间习俗等文化内涵,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通过举行上述原生态的社会集体活动,将参与者带入苗族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让他们在这种原生态的社会集体活动中学习和领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苗族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存技艺教育。在古代苗族社会,苗族先民主要以粗狂的农耕生产为主,辅之以采摘和狩猎维持生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苗族先民社会教育的内容便是传授生存技艺,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苗族老人在带领年轻人进行农耕生产、制造工具、采集野果以及狩猎等过程中,向他们传授苗族社会基本的生存技巧和经验。

第二,民族历史教育。苗族历史是一部艰难的迁徙史,追溯民族历史、探寻民族由来不仅是每个苗族个体的心理需求,而且更是苗族人民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苗族社会,茶余饭后,苗族小孩经常围坐老人旁边,聆听他们唱说苗族古歌或讲述神话传说,每一次闲聊都将是苗族小孩的一次生动的社会教育课。

第三,行为规范教育。苗族往往聚族而居,一个家支或宗族多居住在一个村寨,一个或几个村寨组成鼓社。在传统苗族社会,苗族人民以鼓社为单位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如集体劳动、集体祭祀、集体节日等。每一种活动均由知晓苗族习俗的理老主持仪式,宣讲各种宗法礼仪。每举行一次活动人们都会从中受到一定苗族传统礼仪的熏陶,这对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方法

第一,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老师”是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概括。在利用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方面,贵州苗族地方政府曾做过多次尝试。例如 2002年,贵州省台江县县直属若干单位与县境内一个乡镇或村组成苗族文化俱乐部,请苗族歌舞教师指导,每逢周末轮流在县城秀眉广场开展唱苗歌、跳苗舞活动。苗族文化的真正继承者是当地普通苗族群众,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扩大苗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实现苗族文化社会教育主体的自然生成。例如通过举行鼓社祭活动,让人们在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代言人――巫师的引领下中接受苗族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举行丧葬活动,让人们与苗族巫师一道重温苗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与苗族先民尊老爱幼、崇尚孝道的传统美德;通过举行婚嫁和节日活动,让人们了解苗族婚嫁习俗、节日文化等相关知识。

第二,利用民间馆藏文化宣传苗族文化。西方博物馆学者认为,馆藏文化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观众“学”。 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肯定馆藏文化在宣传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指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静态保护,各少数民族地区都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献资料室等。如何让馆藏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满足社会需求,是当前苗族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放贵州苗族地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和文献资料室等苗族文化静态保护平台,适时地向当地广大苗族民众宣传苗族传统文化,拓展苗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贵州苗族地区“自然博物馆”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借助现代大众传媒宣传苗族文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苗族人民既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传播苗族传统文化,扩大苗族传统文化认知主体的范围,提高苗族民众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自编自导的方式,将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拍摄成光碟,将其拿到市场上售卖,让当地各支系苗族群众以及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爱好者互看互学,为苗族文化教育主体的自然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27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女孩与巨蟒》有感
读《当疲惫时你就看一眼》有感
《童年》读后感
读《桥》有感
《老天爱笨小孩》读后感
勤能补拙
读《匆匆》有感
读《妈妈最后的礼物》有感
多走弯路才能成功
读《鞋匠的孩子》有感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观后感
尊严和爱——读《简爱》有感作文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日本中老年离婚热现象的原因探究
国外联保贷款经验对我国联保贷款发展的启示
悲情老驼 2014年2期
游泳训练 2014年2期
越过年少,看见春暖花开
浅谈人生情感哲学
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
和你在一起
线索追踪(2013年1月下)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意林榜中榜
作业跳跳豆
周会表扬 2014年2期
猫救老鼠 2014年2期
哈里森一家的圣诞节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