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摘 要】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必然趋势。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人为的拉大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市民化发展。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市化

一、农民市民化概述

农民市民化是指国家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且转变为城市市民的过程。也就是指农民的身份在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中所获得相同的合法身份以及社会权利的过程,如户口、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目前对于评判农民市民化程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农村老啊动力已经在城市中就业并且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二是其原有的农村户籍转变为城市户籍;三是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权利与公共保障,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对于农民市民化的解读不能单单从这些硬性指标来衡量,农民在城市中的思想、生活习惯、社会融入、角色认同等方面也是评判农民市民化程度的重要范畴。

二、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一)农民市民化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面临着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的现实状况。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呈现为一种超小型的生产规模,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种超小型的农业生产规模,在技术水平上很难实现创新,技术的落后造成土地利用率过低,成产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使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全面小康是难上加难。依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家实现城市化、工业化是与农业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紧密相关的。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第

二、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

二、三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大量的劳动力,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迫使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转变,并逐步形成机械化、规模化的良好态势。

(二)农民市民化是促进社会融合与确保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近几十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人为地拉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我国的城乡差距不单单体现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上,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差距也是城乡巨大差距的体现。这些现实因素成为了树立在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一堵高墙,阻碍着农民的市民化发展。农村人口在城市就业难、居住难、生存难的现实问题农村人口在城市中的认同感偏低。实现农民市民化,使农民不再被禁锢在原有的一亩三分田上,他们可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相同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

(三)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民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现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70%,中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与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因而,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实现农民现代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城市化,让部分农民转化为市民。城市生活可以使农民获得相对于农村更加完善的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等公共设施,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也会更加丰富,进而促进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加速农民自身的现代化。

三、农民市民化现状及问题

(一)“二元分割”的户籍政策。长久以来,我国的户籍政策使得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很多方面都稍显落后。像早些年的“暂住证”制度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户籍制度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的歧视,这样的政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民工在工作中待遇不公、遭受歧视、合法权利难以保障等社会问题的产生。尽管近期我国的户籍政策开始松动,个别城市将“暂住证”改为“居住证”使得外来务工农民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的到维护,但是进城难、成本高、压力大等问题依然是农民在市民化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山。

(二)部分已转移人口呈现“半市民化”现象。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状况。农民实现市民化,往往要经历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再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两个阶段。我国长期以城市发展为重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质量。我国现有统计口径上的6.9亿城镇人口包括了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及家属(其中包括了长期在城镇居住的进城人口以及城市流动人口),他们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却不能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三)进城农民生活成本太高,收入较少。大多数农民工尤其是自身综合治欠缺、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农民工缺少必要的社会资本帮助其进入到相对较好的行业就业,往往只能寻找城市中的剩余工作,也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

二、三产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劳动报酬往往较低低。且户籍等原因的限制,进城务工农民往往没有城市人所用的社会保障,其生活成本、医疗成本、非市民待遇成本都使其面临着高昂的日常支出。同时,农民工要在城市居住必须面临寻找固定住所的问题,而过高的房价与租房价格成为了阻碍农民市民化的经济因素与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多走弯路才能成功
尊严和爱——读《简爱》有感作文
《童年》读后感
读《妈妈最后的礼物》有感
读《鞋匠的孩子》有感
读《桥》有感
读《当疲惫时你就看一眼》有感
《老天爱笨小孩》读后感
勤能补拙
读《匆匆》有感
读《女孩与巨蟒》有感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观后感
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意林榜中榜
作业跳跳豆
周会表扬 2014年2期
和你在一起
线索追踪(2013年1月下)
浅谈人生情感哲学
游泳训练 2014年2期
悲情老驼 2014年2期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国外联保贷款经验对我国联保贷款发展的启示
哈里森一家的圣诞节
越过年少,看见春暖花开
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
猫救老鼠 2014年2期
日本中老年离婚热现象的原因探究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