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试析“中国梦”之文化力_试析“中国梦”之文化力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中国梦”之文化力

试析“中国梦”之文化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2

试析“中国梦”之文化力

【摘 要】“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旗帜,对高校德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它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就在于“中国梦”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力量和中国精神的体现,它对高校德育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它作为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以文化人”的力量,即文化力。抓好高校德育工作,把握好“中国梦”的文化本质,充分利用其文化力,实现高校德育“润物细无声”成为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德育;文化力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阐明了“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发展,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中国梦”的文化本性

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精神生产的产物,是由社会制度、知识、信念、价值、象征符号系统与实践组成的多层次的体系;它既是发展人的道德价值、美感、智慧以及性格的条件,又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条件。它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精神文化一般指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如政治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等,是人类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不仅是中国文化、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的高度凝炼的形象化展现,因此,本质上说,它本身即是一种文化。

“中国梦”是一种文化,其文化本性就表现在:首先,曲折的历史征程,表明“中国梦”是一种精神力量。“中国梦”是中国的当代关注,它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也集中表述了我们民族的近代苦难史和解放史,更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的生动写照。这一种记忆,这一种表述,这一种写照中都凝聚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它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股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个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谋与力量争创美好的生活,实现自身美好的梦想。其次,“中国梦”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中国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历史性体现,不仅是对具有普世性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通俗化表述,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做出了世界性的新诠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和合观念为核心理念,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都追求天人和合。在我们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无一不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政通人和的政治观、仁爱和善的人道观,协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国际关系观念等。这诸多观念是对西方文化理念的挑战欲补充,也正构成了“中国梦”重要的哲学基础,构成了“中国梦”的思想基因。

三、“中国梦”文化力对高校德育的意义

文化力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可以起到规范、引导、约束和激励的作用。“中国梦”的文化力是指“中国梦”作为文化所具有的、能够调节人的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

“中国梦”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通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篇章。从高校教育的角度看,“中国梦”的提出实质上也是对大学生的一种理想信念教育,属于高校德育的一个范畴。从高校德育的角度看,“中国梦”作为一种文化对高校大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这种文化力的发挥,具有深远的德育价值。

首先,“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指航明灯。“中国梦”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它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热切关注自身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问题,明确认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它引导大学生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也能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新的自觉。

其次,“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新旗帜。“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内在契合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它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它是人人出彩的梦,它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新的旗帜。

第三,“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梦”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观,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石引领着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它蕴含了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的正能量,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充分吸取各种文化新质、创新精神的激发与培育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四、充分利用“中国梦”文化力,实现高校德育“润物细无声”

众所周知,“中国梦”的提出掀起了高校德育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阵新思潮,成为当下高校德育的新内容,作为一种文化,其所展现的文化力对高校德育工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也说明充分利用“中国梦”文化力,实现高校德育“润物细无声”成为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题中之义。

第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夯实“中国梦”文化的坚固基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展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梦”实质上也是一种理想信念,它蕴含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辅相成的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展开“中国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中国梦”文化的基石,继而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实现“中国梦”对大学生的积极导向作用,无疑是借助“中国梦”文化力,实现有效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措施。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新载体营造“中国梦”文化的良好氛围。一种文化的传播,总是以一定的载体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新载体传播“中国梦”文化,注重营造 “中国梦”文化的良好氛围,促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里接受熏陶,无疑是发挥“中国梦”文化力的所需。

第三,利用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创造“中国梦”文化的有效融合。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其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就不同。注重将校园文化、专业文化与“中国梦”文化实现内在的高度融合,以“中国梦”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建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学生敢做梦、愿做梦并且努力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这正是 发挥“中国梦”文化力,实现德育“润物细无声”的高境界。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梦”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力量和中国精神的体现,它对高校德育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它内在的 “以文化人”的文化力的体现。抓好高校德育工作,我们应该把握好“中国梦”的文化本质,充分利用其文化力,实现高校德育“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4] 陈勋武.“文化”释义[J].学术研究,1996,09

(1).

[5] 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04-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夏之琐感
快乐的改变
淡紫色的心情
绿叶,绿树,绿
军训趣事三记
你,变了
读《童年》有感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朋友,前进的路上该用什么标点
我要克隆我的朋友
读《渔家傲》有感
读《过零丁洋》有感
雨夜敲窗
水缘
人生如灯冷静
江山多娇 2014年2期
凌云壮志 2014年2期
诗的可能 2014年3期
十月午后(二首)
春天印象 2014年2期
秋往春来 2014年2期
红尘四季 2014年2期
四季之歌 2014年2期
溪口导游(外一首)
有人在我梦里割草(外一首)
一地冰凌(外一首)
在河豚身上,我找到了无法替代的来生(三首)
腊梅图春 2014年2期
夜晚(外一首)
观雾当责 2014年2期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2
九年物理下册《热学专项训练》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机械能和内能综合练习》
九年物理下册《内能(2)》堂上练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设计之二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教学设计(第一节)
九年物理下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
九年物理下册《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下册《温度、内能和热量综合练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