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河南四方汇泽清华·紫光园小区汉墓发掘简报

河南四方汇泽清华·紫光园小区汉墓发掘简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河南四方汇泽清华·紫光园小区汉墓发掘简报

【关键词】河南郑州;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09年7―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四方汇清华・紫光园小区项目工程范围内44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壶、陶瓮、陶仓、陶灶、铜镜等随葬品300多件。通过考察墓葬结构、随葬品形制与组合,推断该批墓葬分属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或稍晚时期。

一、墓葬形制

此次发掘的汉代墓葬均为砖室墓。由于早期盗扰及基建施工破坏,多数墓葬仅余墓室底部,发现有人骨遗存的仅6座,葬式均为仰身直肢。这些墓葬中的随葬品多位于墓主人头部及耳室内。由于M36与M44破坏严重,仅残存底部局部,形制不清楚,根据墓葬形制和建筑材料,可将除M

3

6、M44之外的42座墓葬分为三型: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由空心砖构筑,长3.74米,宽0.98米,残高0.54米 。构筑方法为:先用一排12块空心砖铺底,其上用空心砖侧立砌筑墓壁。

B型 弧顶小砖墓,21座,分三式。

Ⅰ式 16座。均为单室墓。

Ⅱ式 4座。双室墓 。

Ⅲ式 1座。

C型 多室墓,4座。

前室 平面近方形,南北长2.68米,东西宽2 .72米,残高0.88~0.96米。前室底部较平,用8行小砖横向平铺,共18排。放置陶罐1件,陶瓮1件。

二、随葬器物

1.陶器

壶 7件,分三型。

A型 盘口壶,5件,均为泥质红胎釉陶。

C型 直口壶, 1件。M7∶11,泥质红胎,绿釉,壶有领,粗颈,圆腹,腹上部饰弦纹,两侧饰铺首衔环,筒状假圈足。口径18厘米,腹径34厘米,底径16厘米,通高43.5厘米(图九,4)。

小陶壶 82件,分三型。

A型 盘口壶,68件。

陶罐 80件。除个别为釉陶器外,多数为泥质灰陶。分为四型。

A型 通体瘦高,35件。根据口沿的变化分为两亚型。

Aa型 平沿罐,5件。

Ab型 内卷沿盘口形罐,30件。根据口沿和肩部的不同,分为三式。

Ⅰ式 8件。卷沿较薄,束颈,广肩,鼓腹,最大径在腹上部,下腹曲收,平底微内凹。标本M31∶4,口径14厘米,腹径33.6厘米,底径9.5厘米,高40.5厘米(图一○,8)。

Ba型 口径大于底径,37件。

Ⅰ式 5件。直口,平沿,方唇,扁圆腹,最大径在腹上部,下腹曲收,平底。标本M10∶3,口径14.5厘米,腹径17.5厘米,底径8.4厘米,高13厘米(图一一,5)。

Ⅱ式 12件。与Ⅰ式相比器身变长,下腹斜收或曲收较甚,平底。腹上部多饰栉齿纹、小菱格形纹等。标本M30∶5,泥质红胎,酱釉泛绿,口径11厘米,腹径19.6厘米,底径9厘米,高16.8厘米(图一一,3)。

Ⅳ式 15件。卷沿,圆唇,圆腹,最大径在腹中部,平底。标本M7∶16,腹中部饰有弦纹。口径11厘米,腹径16.8厘米,底径9.5厘米,高16厘米(图一一,8)。

Bb型 底径大于口径,6件。

陶仓 108件,分为二型。

A型 100件。圆唇,筒腹,平底,附三兽足。

Ⅳ式 9件。体瘦长,溜肩或弧肩,腹下部斜收较甚。标本M7∶1,泥质红胎黄绿釉陶,下部饰凹弦纹。口径6厘米,底径13.5厘米,通高31.5厘米(图一二,4)。

B型 8件,筒腹,平底,无足。

陶瓮 6件。泥质灰陶,分二型。

陶灶 26件,均泥质灰陶。灶体长方形,灶前壁正中开有火门,灶面微鼓,开双火眼。分三型。

铜勺 1件。M40∶1,扁椭圆形,圜底,长柄。 勺径10厘米,柄长16.5厘米(图一六,1;封三,1) 。

铜甑 1件。M40∶4,敞口,斜折沿,弧腹,小平底,底部有9个小孔。 口径16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11厘米(图一六,3;封二,5)。

铜镜 7面,因M7∶2锈蚀严重,纹饰不清,余下6面分为三型。

B型 日光镜,4面。

Ⅰ式 2面。宽素平缘,半圆钮。标本M41∶1,钮座圆周外均匀分布八组三短竖线,外饰内向八连弧纹,之外两周短斜线纹间有铭文带。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字之间用“”“の”符号隔开。直径7厘米,缘宽0.4厘米,厚0.3厘米(封三,4)。

3.铁器 2件。

4.铜钱 241枚。

A型 五铢钱,225枚。

B型 新莽钱,16枚。

三、结 语

此次发掘的44座汉墓已经被严重破坏,大部分墓葬上部结构不清,个别墓葬仅剩余墓底,但从墓葬的形制结构与出土随葬品器物组合分析,仍然可以看出墓地的布局特征及时代顺序。

1.墓葬时代

另外,M41由墓道、封门、横前室、双后室构成,墓葬用空心砖作门楣和封门,墓室用小砖砌筑,前室东西狭长,横向起唬 后室纵向起唬墓葬形制具有向第三期M

7、M35穹窿顶多室墓过渡的特征。

本次发掘的四方汇泽汉代墓地既发现有异穴合葬的现象,也发现有并穴合葬的墓,一些墓葬出土了模型明器,这对于我们研究郑州地区汉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墓地与居址的关系

领队:信应君

发掘:胡亚毅、信应君、潘寸敏、

刘秀秀、朱葡萄、曹铁良

整理:胡亚毅、信应君

绘图:邓建强、焦建涛

摄影:蔡 强、信应君

执笔:胡亚毅、信应君

――――――――

[2][5][7][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8―58页。

[3]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巩义市康店叶岭砖厂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3期。

[4]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巩义万宝苑昱盈阁公寓汉墓群发掘报告》,《中原文物》2004年1期。

[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市南仓西街两座汉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89年4期。

[9]金秉骏:《汉代聚落分布的变化――以墓葬与县城距离的分析为线索》,《考古学报》2015年1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帅爸爸
我的周老师
爱哭鼻子的弟弟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妹妹
我的懒虫爸爸
我被同学欺负了
新来的老师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的妹妹
胆小的我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
未来的我
没有蛋糕的生日
回忆童年钓龙虾
麦田里的少年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在地图上飞行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心灵的拷问
父亲的样子
爱因斯坦奇迹年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讽刺微小说四则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思想碎片拾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