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塔铭考释

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塔铭考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塔铭考释

【关键词】河北平山;万寿寺塔林;塔铭;瘗葬制度;丛林制度

【摘 要】平山万寿寺塔林为万寿禅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是保存较好、较完整的墓塔群。在现存的12座墓塔中,6号、10号、11号墓塔塔铭对研究万寿禅寺历史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瘗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6号墓塔

6号塔塔铭刻于塔身南立面石门拱券部,文曰:

有唐皇子泽公和尚灵塔

查阅官修史书,历史上并没有以“天寿”或“圆泽”为谥号的太子。笔者推断,“圆泽太子”中的“圆泽”二字应是“太子”的出家法号;“天寿太子”中的“天寿”很有可能不是“太子”的谥号,而是“太子”在世期间的本国年号,“天寿太子”指的应是“天寿”年间的一位太子。原因有三:其一,根据塔铭“有唐皇子泽公和尚”,以及从字面上理解,碑文“圆泽太子”中的“圆泽”应是出家人的法号;其二,“天寿太子”与“圆泽太子”并用,“天寿”作为太子的谥号有待商榷;其三,太子“潜稽兰若”,圆寂后极有可能没有得到谥号,很有可能是后人为彰表万寿禅寺之殊荣,而用太子在世时的本国年号将其称为“天寿太子”。

据当地民间相传,“唐皇子泽公”为出家礼佛的武则天四子李昶。有唐一朝22帝,在众多皇帝年号之中,仅武则天的第一个年号“天授”与 “天寿” 字音相同,但武则天只有4个儿子,分别叫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并未有李昶。长子代王李弘,上元二年(675)与高宗、武则天同赴合璧宫时暴卒,葬于恭陵;次子章怀太子李贤,调露二年(680)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自尽而亡,迁葬乾陵;三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710)崩,葬于定陵;四子睿宗李旦,开元四年(716)崩,葬于桥陵。由上述可见,唐天授年间的四位皇子均未有出家并葬于平山的可能性,也没有李昶是武则天其中一子名字讹传的可能性。传说中以“天寿”年号与“天授”年号同比,臆断6号墓塔所葬之人为唐朝天授年间的一位太子亦有不妥之处,可见民间传说并非史实。

宇文化及,隋炀帝近臣,618年率禁卫军兵变,弑逆隋炀帝,自称大丞相,后率军北归,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并置署百官。立国半年,翌年被窦建德击败,擒而斩之。据史载,宇文化及有两个儿子,长子宇文承基为太子,次子为宇文承趾,在被窦建德击败后,二子与宇文化及一同被斩[3]。那么何来“天寿太子”呢?另外宇文化及所建许国政权仅存在半年,在史书中亦无宇文化及归附唐朝的记载,故碑记中的“天寿”并不是宇文化及所建政权年号。

于阗国,我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政权之一。考唐代边疆史,可知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于阗纳入唐朝,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成为了丝绸之路南道最重要的军事中心。 907年唐朝被后周所替代,于阗在这一时期独立政权,立国称号,并置署百官,但在《宋史》中却载:“于阗国……晋天福中,其王李圣天自称唐之宗属,遣使来贡。高祖命供奉官张匡邺持节册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4]李圣天,原名尉迟武僧波,于阗国王,年号为同庆(912―966),以中原李氏为姓,自称唐之宗属,但此时,除了曾经存在的618―907年的唐王朝外,以“唐”字立国的还有南唐和后唐。

南唐,国姓为李,937年建国,975年被宋灭。从时间方面考虑,李圣天遥奉南唐为尊在时间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虽然南唐建国初时“比年丰稔,兵食有余”,领土庞大,但其影响力还未能达到西域,且南唐与于阗国之间的关系亦无史载,故李圣天所尊之“唐”并不是南唐,其所用的李姓也并非是南唐的国姓。后唐(923―936)是沙陀族政权,非李姓,政权仅存在14年。后唐建国之初正处于与后梁的交战之中,主要影响力在中原,领土最西为雄武、秦州,连灵武都未到。故李圣天所尊之“唐”亦非后唐。通过以上论证,李圣天所尊之“唐”应为唐朝,其所取李姓应为唐朝国姓。这或许是李圣天“慑于昔日唐朝的声威而冒姓唐朝皇室的李姓”[5],是“有意识地希望继承唐朝汉族政权在西域的某种政治遗产”[6]。

综上所述,可见万寿禅寺至元二年碑刻中的“唐天寿太子”的“唐”是为618年至907年的唐朝,“天寿”应为于阗国的年号;结合碑文内容分析,6号墓塔塔主应是于阗国的一位出家太子。上述所论为笔者根据现有史料的推断性论证结果,仅为一己之见。核定6号塔塔主的确切身份,“天寿太子”究竟是何人,还有待根据进一步发现的有关资料进行详细考证。

二、10号墓塔

10号墓塔前后两面均嵌有塔铭,前面的塔铭嵌于塔身南立面上部,文曰:

灯公庵主塔

塔后铭文嵌于塔身北立面下部,文曰:

宣授主持万寿禅寺静行大师

小师海宴、海潮、海隆、海淇、海潭、海渐、海寿、海温、海能、海智、海湛、海洋、海顿、海平、海岩、海原、海就、海澄。

师孙福

一、福益、福春、福住、福广、福裕、福降、福勤、福海、福宣、福相、福泰、福坚。

比丘海元、海志、福怀、福果。舍俗徒弟三千有余。

大德元年四月十五日同建

由塔铭可知,该塔塔主为“灯公庵主”,为其丧葬之事宣授主持之人为“万寿禅寺静行大师”。

综上分析可得:其一,10号灯公庵主塔铭文中所载的“海隆”与龙公禅师之讳“海龙”读音偕同,同属寺庙“海”字辈,加之

10、11号两座墓塔的年代和位置关系,笔者推断“海隆”很有可能就是以“海龙”为讳的龙公禅师,10号塔与11号塔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师承关系;其二,灯公庵主即为灯公菩萨,为万寿禅寺的主持,乃龙公禅师之师,灯公庵主应是这位万寿禅寺主持根据其所居之所而对外的一个号称,作为万寿禅寺的主持,其应是一位男性修行者,而非女性。

三、11号墓塔

11号墓塔塔前铭文嵌于塔身南立面上部,文曰:

林山大万寿禅寺龙公禅师寿塔

海为龙世界,山是佛家乡,显而不露,隐而弥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具斯妙用者,其孰欲我佛海甚然。大师讳海龙,本贯嘉阳人也。童真祝发,灵根贵异,觉性非常,温和可比东风,秀丽真同桂年。十有余三,遂礼本院主持灯公菩萨为师,弱冠游学讲肆,研味教乘广,后随师行缘,往复京城十有余年,僧众三万,名播四方,可谓时非待取,果必从因。承筚庵、西云二忽统加以赐号,蒙帝师法旨秉赐曰吉祥宣授提点,主管院门。年近六旬,心欣祖□,志□宗乘,幸遇忽统休岩大禅师,发明心地,启悟真源,辅弼丛林,兴隆凡刹,志□荷□,苦□利他,□平稳行于心,以柔和服于□,营治寺事,缁素顺从。门人福坚等以师年高,议建寿塔,持师行状来谒,云山辞不获免,扩其实而为铭曰:伟哉龙公,海量宽洪,灵苗秀发,不□春风,游学讲肆,荷负院门,迎人待客,文质彬彬,随师行缘,十有余年,重开碧落,撞透青天,年将耳顺,参究禅源,□□室内,密授心传,师百年后,无缝塔孰,木马宾士,泥牛哮吼,门徒孝思,师恩深厚,勒铭于石,求传其久。

慈云山主持庵主祖宣撰

至大三年岁次庚戌仲吕月日门人大众建

塔后铭文嵌于塔身北立面下部,文曰:

门资:前大都路都僧录司提控怀吉祥,讲主福裕,讲主福怀,待者福宝,讲主福齐,副寺福勤,尚座福坚,典座福海,侍者福宣,□座福纯,尚座福惠,待诏福因,典认福端,官门福禅,尚座福相,典座福诠,典座福进,典座福忠,外库福论,侍者福良、福添、福泰、福量、福□、福珂。师孙戒悟、戒律、戒刚、戒柔、戒同。

本县石匠:乔璧玉。

塔前铭文是对塔主人龙公禅师一生经历的概述及对其佛学造诣的赞美。碑文载,龙公禅师为嘉阳人,讳海龙,十三岁拜灯公菩萨为师,随师往返京师游学讲肆十余载,得“僧徒三万,名播四方”,筚庵和西云的两位释教总统,秉承帝师法旨对龙公禅师进行了赐号。根据龙公禅师墓塔塔前铭文所载“福坚等以师年高,议建寿塔,持师行状来谒”,可知龙公禅师寿塔为其生前所建。寺庙墓塔多数为僧人圆寂之后不久所建,或者是因为战乱或佛事等原因在僧人圆寂之后数年追建,而万寿禅寺主持龙公禅师寿塔却为其生前所建,实为寺院塔葬一殊例。

塔后铭文是对塔主各位门资法号及其寺庙职务的记述。在塔后铭文所记载的塔主门资中,排在首位的是大都路都僧录司。僧录司,乃元代设置掌管有关僧侣等相关事务的一个官职,属于国家机构设置中管理寺庙佛事的俗世官职,并非寺庙丛林制度范畴之内。大都路设都僧录司掌管佛教事务,而非通常的僧录司,可见其地位的特殊性,这或许与其京城的特殊地位有关。正如元代的路一级行政设总管府,而大都路及上都路则升总管府为都总管府,以体现其地位的特殊性。11号龙公禅师寿塔的铭文中将前大都路都僧录司的任职者列为其门资之下,可见龙公禅师及其在世期间的万寿禅寺在本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是十分重大的。

龙公禅师寿塔塔后铭文涉及到的讲主、待者、侍者、副寺、尚座、典座、典认、官门、待诏、外库等寺庙职务,是研究元代寺庙丛林制度及万寿禅寺丛林制度地方性特征的重要实物资料。丛林,梵语贫婆那,始指禅林。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塔前碑文中亦提及“丛林”二字。丛林制度原专指禅宗的僧团制度,明清时期则泛指由戒律和清规组成的汉传佛教寺院制度。另外寺庙的组织机构也是丛林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8]。下文以阐述丛林制度典籍《敕修百丈清规》为参考,藉此进窥万寿禅寺在丛林制度下的僧团社会形态。

讲主,即讲经说法的高僧,从其在塔铭中的排序来看,讲主仅位于前大都路都僧录司之后,可见其在寺庙内职位中的地位仅次于住持和尚。[9]南怀瑾认为:“首座一位,旧制也有称谓‘座元’,乃僧堂的元首之意。与监寺、维那,统称为三纲之一。他辅助和尚弘宗说法,大多是诸方公认的善知识,或在和尚的得法弟子中选有高深造就者任之,同时也可作和尚的储二……旧制有前堂首座、后堂首座、立僧首座、名德首座、却来首座等各项分别职司。”[10]讲主和首座所司职责均为讲经说法,且“讲主福裕”在墓铭中仅位于住持和尚之后,所体现的寺庙地位与首座“可作和尚储二”的地位几近相同,故笔者推断11号墓塔塔铭中的三位“讲主”即为旧制中执掌各项职责的多位首座,其中“讲主福裕”位于“讲主福怀”和“讲主福齐”之前,其应该是“可作和尚储二”的一位首座。 侍者,“以其亲近于长老左右而任调遣者,故称‘侍者’。旧制有五侍者或六侍者的不同。有香侍者、侍状侍者、待客侍者、侍药侍者、侍衣侍者,这叫五侍者。巾瓶侍者、应客侍者、书录侍者、衣钵侍者、茶饭侍者、干办侍者,这叫作六侍者。后世以衣钵侍者等于管理方丈中的总务侍者。”[11] 11号墓塔的塔铭中一共记载侍者七位,其中“侍者福宣”在塔铭中的排序位居其余六位侍者之前,可见其在寺庙中的地位不一般,其应该是管理方丈总务的“衣钵侍者”;其余六位侍者在塔铭中位居“师孙”之上,应该是地位低于侍者福宣的侍者。

副寺,主要掌管寺庙经济财务,又称库头或都仓,俗称库头师。《敕修百丈清规》载:“副寺者,古规曰库头,今诸寺称柜头,北方称财帛,其实皆此一职。盖副二都监寺,分劳也……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掌常住金谷、钱帛、米麦出入,随时上历,收管支用。”[12]

典座,“职掌大众斋粥,一切供养,物在精洁。物料调和,检署局务。护惜常住,不得暴殄。训众行者循守规矩,行益、普请不得怠慢。抚恤园夫,栽种及时,均l同利。”[13]由此可见典座主要职责是处理寺庙的日常事务。

待者、典认、官门、待诏也应该是寺庙内部组织机构的职务名称,但查阅《敕修百丈清规》并无这些职位名称,故其掌管寺庙的具体事务也就无从考证。源洪禅师称:“清规面目,有古今不同者,如古称头首,今名首座,或号座元。古称监寺,今名监院,以及书状,改名书记。僧堂改名为禅堂之类。俱改其名而不改其义。又规条中古有而今无者,如点茶、抛香之类,古无而今有者,如祖忌、增百丈等,水陆增栖等,及不许吃烟之类。”[14]可见寺庙内部组织机构的职务名称及设立职位的名目,因时因地的不同,已不同于旧制所定。

由塔后铭文可知,龙公禅师任寺院主持期间,万寿禅寺有着完整的丛林制度,在丛林制度之下的僧团社会形态几近完善,这一时期应是万寿禅寺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四、 小 结

万寿寺塔林为万寿禅寺历代高僧的墓塔,塔林中可辨识的墓塔铭文是研究万寿禅寺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关于6号墓塔和10号墓塔塔主身份及11号墓塔塔铭中的寺庙组织机构中职位的考证和推断,对研究万寿禅寺的历史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我国寺庙瘗葬制度、寺庙僧团社会形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2]《中国历代年号考》一书中所载天寿年号有三,除了宇文化及所立的许国和尉迟武僧波在位期间的于阗国,还有唐濮王李□称帝年号为“天寿”一说,但据其考辩,为传闻谬误,故本文中对唐濮王年号“天寿”一说不作考虑。参见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第105―118页。

[4]《宋史》,中华书局,1996年,第14106页。

[5]荣新江:《

九、十世纪于阗族属考辨》,《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4期。

[6]文欣:《中古时期于阗国政治制度》,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3页。

[7]寺庙塔葬中存在徒塔一般位于师塔左下方、右下方、正南方的墓塔葬制度。关于

10、11号墓塔位置关系,参见笔者《平山万寿禅寺塔林建筑形制及建筑年代考略》一文中的图二,见[1]。

[8]曾建新,万建军:《试论禅宗丛林制度》,《云梦学刊》2004年3期。

[9]大都路都僧录司乃国家机构设置管理寺庙佛事的俗世官职,非寺庙内部组织机构范畴之内。

[11]同[10],第174页。

[14]同[10],第179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周老师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懒虫爸爸
我被同学欺负了
我的妹妹
回忆童年钓龙虾
我的妹妹
新来的老师
我的帅爸爸
没有蛋糕的生日
深山中的看林人
爱哭鼻子的弟弟
未来的我
胆小的我作文
为什么中国只用1个时间,而美国有6个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4年25项最佳发明”
星际穿越,让时空旅行不再是梦想
纳粹打着“爱国”的旗号“崛起”
一根价值1亿美元的军事“天线杆”
让好制度改变中国
十项出色的青少年发明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动画片里的妈妈去哪儿了
科学家最想重新命名的科学术语
老无所依的恐惧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常见符号的隐秘来历
在海底待31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文言文
北京市各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训练及答案:修改病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