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刍议跨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刍议跨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0

刍议跨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意义与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跨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和具体实践,认为应多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搭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意义;现状;实践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国际竞争呈现出崭新的态势,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知识创新的竞争能力,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摒弃应试教育模式,着力抓好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勤奋刻苦,但缺乏挑战精神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钻研书本理论知识,提倡稳扎稳打,积累丰富的知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负面效应和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基本功扎实,善于考试, 但缺乏挑战精神,难以自主创新。

2、具有创新意识,但创新目标不明确

许多大学生经过不断的脑力劳动,能独立地思考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甚至产生灵感的火花,但他们的知识面宽度不够,加之与社会联系不足,对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学生的创新目标不明确,创新技能掌握不足。

3、思维敏捷,但创新思维运用不足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由于相关学科知识融合不足,实践能力薄弱,平时考虑问题顺从惯性思维,只想去模仿,不会主动去创新,缺乏革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所以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没有太多的新意和突破,并且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难而退。

三、跨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途径报道较多,主要是从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启动时间、完善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营造合适的校园气氛等,但利用竞赛平台,鼓励跨学科参加科技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鲜见报道。以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跨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旨在与同行切磋、学习。

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一赛事为全国机械专业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全方位能力培养平台。但是,参赛单位多为某一个专业或一个系统的学生,以机电、机械专业为核心,医学专业学生参赛较少。笔者认为,医学与机械专业学生联手设计,可能会加速医疗器械的更新和发展。

近期,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与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联合参与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负责设计临床护理床的功能要求,基于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他们在设计护理床的功能时更多的是从临床专业护理角度考虑,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护理床的不同要求,包括对患者病情及身高、体重差异,设计了实用、功能齐全、易操作的护理床,摒弃了现有护理床的缺点和不足,机电工程专业学生负责机械功能设计,根据相应的机械原理设计出合适的无阻力机械装置,这是医学生所不能比拟的。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设计及模型制备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修改和探讨中,完成了即实用又美观的产品模型。通过本次活动,两个专业的参赛学生都有很大收获。

四、分析和讨论

跨学科研究是把来自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业知识团体的信息、数据、技能、工具、视角、概念或理论进行融合,以拓展基本知识,或解决那些用单一学科或研究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跨学科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意识地发展跨学科研究,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

大学生参加跨学科竞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医学护理专业学生与机械专业学生联合设计竞赛,打破了以往某种竞赛的局限性,是探讨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跨学科参与科技竞赛在学生的创新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团结协作,相互渗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开阔思维,培养团队协精神,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有关领导和老师大力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与其他系部联合,搭建创新实践平台,给学生创造发挥其跨学科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跨学科参与全国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其综合素质。通过以点带面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全面而深入的开展。

五、结语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跨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大学生开放思维和交叉学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将以护理专业本科生参与跨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与竞赛,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科技创新竞赛,搭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2] 黄华新,王华平.论跨学科研究[N].光明日报, 2010.05.05

(5).

[3] 夏昌祥,鲁克成.点燃创新之火[M].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动
冬之随笔
“黄金搭档”
站得远点看自己
趣谈“当家”
成长的过程
元旦的竹
十一月的萧邦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初三真苦
八月桂花香
书包
雨,周庄
完美与残缺
爬山的发现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阴沉”主题的变奏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