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我国的启示_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我国的启示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我国的启示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我国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31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 作者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背景、内容、意义。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辨能力,要不断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845年11月至1846年夏天,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为“马恩”)合著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一部标志马恩思想已趋于成熟的经典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而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是整部著作蕴含着的深刻、丰富的理论之一。作为当今学术界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的、热点的现实问题,意识形态不仅是理论形态,而且是现实的社会力量,对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意识形态理论是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十分重要的指导理论。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含义

“意识形态”(Ideology)最初由18世纪末一批被称为“观念学家”的哲学家们所发明。法国观念学家特拉西于1796年提出要建立关于精神的哲学、科学时首次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在现代意义上,意识形态克服偏见、假象本身,形成系统化、固定化的理论形态。

在马恩的著述中,尤其在其早期著作中,意识形态是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的词汇。1840-1841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一词“要是哪一个研究过拿破仑的历史和他对‘意识形态’这一荒谬之词的理解,那他就会心安理得地为拿破仑的垮台和普鲁士的胜利而欢呼”。[1]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始逐渐认识到意识形态根源于人的社会生活矛盾中,认为在人的实践中一切意识形态都能得到合理的理解。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并没有对“意识形态”明确下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定义,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主要从三个层面阐述。其一,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观念体系。马恩从照顾当时的习惯出发,使用“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虚假的观念体系”中,但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仍不止一次地出现“颠倒”、“虚幻”、“曲解”等否定性词语。他们认为不是顺应德国哲学的习惯从“天上到地上”研究“意识形态”,而要从现实的基础出发。这里的“虚假的观念体系”主要指一种本末倒置,颠倒主客体关系,把现实的批判局限于宗教批判等唯心的观念体系。当然,这种“虚假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颠倒的反映,是以观念代替现实,从幻想出发的观念体系。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从批判的角度使用这一概念的原因。其二,意识形态从本质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是作为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地位而形成的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在思想上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2]马恩在此指出了意识形态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人们的自我意识体系也“等同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其三,意识形态还可以指革命阶级的意识。在革命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的阶级为了其革命能够成功必然会以团结群众思想观念为口号,革命成功的舆论基础就是意识形态。马恩就此认为革命阶级的革命思想不是虚假的观念,而是以社会代表的名义在向旧社会宣战,“它的利益在开始时的确同其中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多少有一些联系。”[3]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起源是都必须代表当时人们的普遍述求,其比旧的统治阶级也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意识形态的特征。第一,意识形态的反映性。意识形态能够反映社会存在。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具体表现在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4]任何脱离了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社会存在都是不成立的。第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意识形态表现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的最鲜明最本质的特性是阶级性,集中体现在满足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马恩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在那个时代占据着统治地位。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维护阶级统治及其特殊利益,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总以普遍性的形式赋予统治阶级的思想以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第三,意识形态具有非独立性。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没有自己的历史,只是对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的一种反映。意识形态是人们实践生活的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5]这一叙述表明,意识形态具有受动性,是人们生活过程的反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决定的,马恩以此对以经营绝对精神为主的神学家们的理论予以批驳。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深刻论证了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各种错误解读,其意识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总指导,有利于更高地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从某种意识上讲,当今世界是一个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反而斗争更加激烈的“意识形态时代”。只要阶级社会依然存在,只要国家不灭亡,意识形态就不可能存在多元指导和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以引导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协调人们的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理论。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主动地向人民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整体素质,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同时,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是人的能动活动的过程,又是生产力推动下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在创造世界历史的客观基础中主动将劳动视为人的“类本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最伟大的历史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人民的选择。法国人特拉西提出具有“观念学”意旨的意识形态概念以来,马恩在结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真正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为后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走向指明了道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新常态,当下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搞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辨能力

至今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扑朔迷离。诸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独立性?意识形态领域是否应该有思想多元化理论?当前是否具有普适性的意识形态?等等。我们在正确对待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要理智把握这些问题,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辨能力。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意识形态的斗争逐渐激烈,更加严峻的挑战出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前。因此,提高分辨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腐朽的思想观点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发挥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对当前意识形态的正确宣传,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调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由于行业、阶层的分工不同而引起的观念上的分差。

判断一种意识形态的虚假和真实性不仅要看其理论宣传,还要看其在实际中是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人民的生产实践,真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普世论”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所谓突破历史、阶级局限的“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只要阶级社会还存在,就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利益变革引发的政治诉求及其导致的意识渗透提示我们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警钟要长鸣。

3、不断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应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挑战的必然之路是积极主动地推动和完善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和建设。当今中国,不同的社会存在造成了社会诸种思潮的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种文化与一元指导思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格局。在当前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形势下,各种落后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我们尤其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麻痹大意,要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思想保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判断是非曲直提供根本准则。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揭示的意识形态的媒介作用启示我们要拓宽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近年来,中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众化的有益探索,提出要积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求用大众语言、百姓语言等丰富的、鲜活的、通俗的语言形式来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还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关注民生、了解民意、反映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真实的民主权利,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走向虚假形态。

【注 释】

[2][3][4][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556.542.525.

【参考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有趣的事
没有蛋糕的生日
我的周老师
新来的老师
我的帅爸爸
我的妹妹
未来的我
爱哭鼻子的弟弟
回忆童年钓龙虾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被同学欺负了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妹妹
胆小的我作文
我的懒虫爸爸
科学家最想重新命名的科学术语
纳粹打着“爱国”的旗号“崛起”
为什么中国只用1个时间,而美国有6个
星际穿越,让时空旅行不再是梦想
十项出色的青少年发明
在海底待31天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4年25项最佳发明”
常见符号的隐秘来历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让好制度改变中国
一根价值1亿美元的军事“天线杆”
动画片里的妈妈去哪儿了
老无所依的恐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训练及答案:修改病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文言文
北京市各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