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8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摘要]本研究结合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较弱的现实状况以及《要求》中提出的“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保证学习者在整个大学英语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要求,探讨后续课程一《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建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游历”中国,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力,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双赢。

[关键词]后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了解着这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基于此,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时下使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各类大学英语考试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不能用英文自由流畅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要求》提出:“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单一的文化知识讲授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Cul-tural Creativity)目的。陈申认为,文化创造力是指在外语教育中,通过本族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学习,逐步获得的一种创造力。具体到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就是以中国文化为前提,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产生与发展而来的一种创造力。何自然( 2001)也认为,学生可以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创造性地用英语表达中国独特的文化,构架不同文化桥梁,促进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后续课程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大学英语的未来发展方向:若不久的将来,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目标在高中就能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又当如何?此外,社会对各行各业对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若仍定位在“继续夯实基础”这一点上,是否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因此,《大纲》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贯穿大学英语学习始终,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两个部分。提高阶段的课程,即为后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是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完成了入校前两学年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后,针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延伸性,提高性的英语课程教学,以达到《大纲》提出的“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要求。它也使得非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实现了“四年不断线”。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挑选适合的后续课程。后续课程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即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英语类课程。这样的划分方法杜绝了一部分学生在通过四级考试之后将英语完全放弃,导致英语能力下滑的现象;且这样也提供给学生更多满足其兴趣爱好及需求的课程,以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使其获得更多接触实用英语的机会,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我们在开设后续课程时,要把握的一更正这样一种观念:后续课程仅是一二年级基础课的补充。其实,它更是基础课程的必要延伸,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英语实际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在后续课程的设置,课程设计等过程中都要更为细致和高效,要提高后续课程的质量,必须在课程设置时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授课模式,否则,后续课程的开展就不可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只会沦为学生混学分的一个“捷径”。

笔者所在高校为省属师范院校,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深化过程中,我们也在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对已经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基本要求”的非英语专业文理等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后续课程。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了解的学生。

三、中国大学生传统文化表达能力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英语国家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时下使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各类大学英语考试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这就使得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不能用英文自由流畅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学习出现了“只知课本事,不知身边事;只知国外事,不知中国事;只知语言事,不知文化事”的倾向。所以,中国大学生总体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比较低下,在进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时,自然而然地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小学中学地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连最简单日常的英语问题都无法回答,更不用提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了。如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十有八九都说是“Milk and hread”,事实上大部分人常吃“中式早餐”,却不得不在这里“撒谎”,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等最常见的中式早点。直到笔者撰写此文时,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四、“说英语游中国”课程设计

随着近几年“国学热”浪潮的不断高涨,中国的外语教学及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们包括笔者本人,都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传统文化表达能力提升更加关注。之前的大量研究都得到了这样一个相似的研究结果:由于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确实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化这一契机,在进行后续课程的设置时,我们也充分地考虑到设置此类向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结合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较弱的现实状况以及《要求》中提出的“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保证学习者在整个大学英语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要求,探讨后续课程一《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建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游历”中国,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力,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双赢。 (一)理论基础

认知教学法强调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意识的材料和学习。这样才能避免被动接收.最终培养起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教学法强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其所面对的语言材料与他本人的常识,经验等联系起来,来选择最真实的,最恰当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语言技能的习得会随着语言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的使用渐渐达到灵活使用的自动化发展阶段。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练习大约有这些类型:角色表演,故事讲述,口头报告,群体讨论等。另外,在教学中试听教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是实现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的重要工具。另外,认知教学法也认为口语,书面语是相互促进的,应该同时发展从而增加强学习者的语言感受力。最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新的学习任务是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传授新的知识。母语毫无疑问是学生共有的知识,应在教学中广加利用,必要时可将本族语与外语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现象。而且,基于母语基础,学习者能符合逻辑的分析外语及其附带的文化价值,最终找出两种语言间的异同点。研究显示,特别在阅读方面,外语的认知过程取决于母语的认知过程。“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些认知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

“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宗旨在于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拓宽其传统文化的视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大限度增强其人文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表达能力和文化创造力,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更有效率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模式及特点

“说英语游中国”,课如其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课程以教师的讲授为辅,学生的充分参与为主。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上会有教师的准备性的“输入”继以介绍传统文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真实材料的展示分享,之后通过口语表达、分组讨论、导游词写作等加强理解记忆。课下进行各种自选主题或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视频短片拍摄,特定主题演讲等,介绍中国书法,绘画,民俗民风,或是旅游景点等。这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同自己在亲身游历神州大地,以这样一种轻松有趣方式达到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能力目的。

(四)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本课程主要坚持由易到难、实用至上的原则。如以旅游英语口语基础,为开头几讲,作为后面探讨其他传统文化的基础,再选取中国饮食文化,茶酒文化,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中国特色文化内容进行讲授。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也是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最可能频繁接触的话题。甚至,在选取某些特色的中国旅游地,如杭州、北京、西安、丽江、拉萨等进行介绍时,笔者也选取了学生们生活的城市一古都洛阳,并结合当时实际,做了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节专题,让更多的学生在文化旅游节期间成为能够用外语更好地向八方来客介绍洛阳文化,牡丹文化的出色的志愿者,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文化交流。

(五)教学评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形成性评估为主。考核采用百分制,具体分值如下: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已成为保证学习者在整个大学阶段英语不断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大学英语教育这个完整体系。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后续课“说英语用中国”的课程设计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在进行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工具性需求和个性化需要,并进行合理高效的课程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英语文化修养,辅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求学与求职理想,让学生真正成为新型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和文化使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实验
春之雾
我们的学校
春韵
春天来了
春天
野象谷之旅
游魅力大理,圆蝴蝶之梦
小溪,我的快乐
我爱四季
雨花点点
月亮
雨中的早晨
科学的魅力
浅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浅谈教育信息化与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
关于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设计和途径选择
试论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议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浅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浅议探索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探微
试析大学生校园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几对重要关系
浅析对加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析高校网络招生宣传
浅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试论网络社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