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东盟方式与南海争端

东盟方式与南海争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4

东盟方式与南海争端

[摘 要] 东盟采取其独特的处理内外关系的“东盟方式”处理复杂的南海争端,有效地缓和了东盟成员国之间及其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避免了南海地区最差局面的出现,为该地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框架涵盖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和效用。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进程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推动区域合作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具有启发性意义。

[关键词] 南海争端;东盟方式;南海价值

[文献标识码]A

冷战后价值日益凸显的南海地区决定了南海是竞争、合作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所以,南海争端①可能成为东盟各国与中国优先考虑的政治与安全问题。学术界研究东盟方式大多集中在东盟方式的演变、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处理东盟内部争端等方面②,而较少地从东盟方式的视角分析其如何解决外部争端,特别是鲜有研究东盟方式如何处理南海争端。本文尝试从东盟方式的视角分析东盟如何处理南海争端。

一、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框架性分析

总结以上两种观点,我们可以概括出东盟方式处理冲突的基本原则为:平等外交原则,不干预其他成员国内部事务原则,不使用武力原则和通过磋商形式解决争端原则。

总的来说,东盟40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东盟方式处理东盟内部的争端是相当成功的。历史上缺乏多边合作经验的东盟成员国在国土面积大小、种族构成、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明显,故被一些西方学者比作“亚洲的巴尔干”。但东盟做到了有效预防、控制和解决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促进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其中很重要的机理就在于东盟方式的高效发挥。东盟方式就是东盟结合本地区的状况,把联合国宪章、万隆会议精神和其他国际法准则内化为一条适合东盟实情的动态冲突管理模式和基本准则。东盟方式不仅在东南亚地区冲突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特色的冲突管理模式可以运用到更大的国际社会。[3] 总的来说,东盟方式就是阻止东盟内部与外部冲突威胁东盟的整体发展的一种机制。东盟方式强调成员国以自我约束的精神来处理来自内部与外部的争端,并且反对争端的国际化。[4]

一般而言,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框架包括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与处理南海争端的手段。其追求的具有层次性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手段构成了有东盟特色的处理南海争端的模式。

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种:最高目标与最低目标。最高目标是为东盟与中国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奠定过渡的基础。处理南海争端不仅要在争端的强度、规模、后果的严重性程度上有所作为,从而制止破坏行动、减少冲突的可能性,还要设法解决双方的需求,改变冲突双方的互动关系,促使冲突的性质由毁灭性向建设性转化,其结果是改变双方争端的恶性循环为良性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争端自身运转的动力机制,为解决争端创造条件。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最低目标是防止争端升级,维持或降低南海争端的强度,控制或缩小南海争端的规模,遏制南海争端出现灾难性后果。[5]

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手段是多重而丰富的。从手段类型来看,有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手段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据南海争端的程度、范围和情境而综合确定的。所以,东盟方式应该采取何种手段取决于争端的阶段性和造成争端的动力机制,采取的手段因争端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驱使南海争端的动力不同,采用的干预手段也不同。无论采取何种或几种手段,都必须服务于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

二、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

东盟的性质与宗旨、东盟方式蕴涵的价值与原则以及东盟与中国的相互依赖决定着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东盟各争端方的利益,限制南海争端的继续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争端导致的危害性,促进争端各方的理性沟通与合作,以渐进之方式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促进与中国关系持续健康地发展。

东盟是一个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决定了东盟各国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不是说它们的利益完全重合,它们的共同利益只限于该国际组织的条约所规定的范围。一旦东盟或东盟内的某个国家的政策或行为损害或违背了条约所规定的范围,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从而使那些只顾自身特殊利益的国家受到限制。[6]东盟宗旨是以平等与合作为基本精神,以东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为基本目标,通过共同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文化进步等基本手段,来建立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7]东盟的性质与宗旨演化的必然逻辑结论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东盟在南海争端中的权益,同时防止个别东盟国家为了私利而损害东盟的整体利益。更重要的是防止南海争端成为阻碍东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

东盟与中国的相互依赖是全方位的,表现在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政治关系全面提升,安全合作不断加强和文化交流频繁。这意味着离开中国的参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目标就很难达成。所以东盟的中国政策日益呈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势,在现阶段不会把南海争端作为检验中国态度的试金石,而是把南海争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底线是不能阻碍东盟与中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手段

(一)利用政治宣言和联合声明的约束作用,主张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二)实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利用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解决南海争端提供良好的基础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支配的货币基金组织火中取栗的态度催生了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东盟从此走上了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合作和安全合作之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以及在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给东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东盟乐意与中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在东盟方式指导下,东盟最为看重并大力推进的自由贸易区(FTA)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会给双方其他领域的合作形成示范或造成压力,因此合作会自然地“溢出”到其他领域。中国―东盟越来越紧密的经济贸易联系导致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政治联系,双方的信任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有利于东盟与中国的相互理解,有利于消除政治上的猜忌,有利于南海争端的缓和。从而为解决南海争端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前提条件。

(三)利用东盟地区论坛作为舞台直接就南海争端与中国对话

东盟地区论坛是冷战后南海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组织。除1994年东盟地区论坛年会的主席声明没有提及南海争端外,以后的历次主席声明均提到南海争端。东盟利用东盟地区论坛,把中国、东盟争端方和美、日、印纳入其对话机制,通过多边外交牵制中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东盟利用东盟地区论坛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对话是东盟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深思熟虑的结果。第一,东盟以东盟地区论坛为平台,运用大国平衡战略,保持介入南海争端力量的某种平衡,从而维持南海地区的稳定,最大限度地维护东盟成员国的根本利益。第二,东盟地区论坛的成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东盟方式“外溢”的结果。东盟地区论坛处理冲突的途径是建立信任措施、预防性外交和探讨如何解决冲突,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东盟方式的精神实质――循序渐进,其也为参加该论坛的各方所承认。东盟利用东盟地区论坛处理南海争端,很好地掌控了南海争端的情势,占据了主动。第三,东盟知道,单凭其成员国的一个或数个,甚至整个东盟也不能抗衡中国。但利用东盟地区论坛,联合数方,就可以有效地抵消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影响力。

目前东盟正谋求共同的立场,采取双管齐下的手段:一方面,东盟促使东盟地区论坛机制化,以作为与中国谈判的场所,把处理南海争端纳入到东盟方式的轨道;另一方面,谨慎地引入美、日、印等域外力量,有限地使南海争端国际化与复杂化,但不能局势失控,从而达到平衡中国力量的目的。

四、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双重性效应

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效应取决于东盟方式管理冲突作用的发挥。从管理冲突意义来看,处理南海争端的东盟方式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东盟各争端方的利益,以渐进之方式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促进与中国关系持续健康地发展。

这种方式“是基于经过深思熟虑的、手段和大目标之间关系的全面行动规划,既需要全局性的精心合理的预谋和确定,又需要以灵活为关键的不断重新审视和调整。”[17]具体而言,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效应取决于以下因素:第一,处理南海争端目标必须合理、明确、集中、有限、内在平衡和充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第二,处理南海争端的手段多种多样,不能完全依赖某种手段。第三,目标与手段以及手段之间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第四,处理南海争端的东盟方式必须具备某种更新机制,动态地调整其目标与手段,达到某种最优的结果。

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且一个小目标的解决有利于另外一个小目标的解决。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能够满足南海争端方的利益,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顺利、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手段是综合的,主要有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且保持某种动态的平衡。

但处理南海争端的东盟方式也有明显的局限性。第一,东盟方式中的非正式性意味着东盟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果断。因此,在处理问题时难免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第二,东盟方式的对话性质,缺少一个区域组织应有的机制化特征。第三,由于严格贯彻东盟方式精神,东盟决策和执行机构都相当松散,缺乏约束力。这些消极因素导致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目标与手段缺乏时刻一致的平衡,最终导致东盟方式对某些成员国在南海争端上的过激行为约束不力。所以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效应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

(一)具有独特冲突管理风格的东盟方式促使南海争端变成了伙伴之间的争端,改变了南海争端的实质

目前,东盟与中国的南海争端必须放在双边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解决,必须以大局为重,显然改变了过去南海争端的零和博弈模式,演化成多边共赢模式。东盟方式为南海争端限定了某种范围,使南海争端出现了某种秩序的特征,保证不至于因南海争端而损害东盟及其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应该发现并利用南海争端出现的这一特点,为我们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提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为我们的和平发展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对个别成员国在南海争端的过激行为缺乏约束,东盟有被个别成员国绑架的危险

五、结论

东盟方式是通过协商与共识等方法来促进东盟成员国内部与外部国家合作的机制。[21]东盟方式凭借各种手段对南海争端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防止南海争端的激化、扩散和升级。

基于处理南海争端的东盟方式较为成功的实践,南海争端并没有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造成实质上的损害。处理南海争端的东盟方式与中国―东盟伙伴关系的深化已经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良性互动。

东盟与中国关系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正面临进一步深化的议题。当前共有利益的拓展和共同的亚洲价值观基础决定了双方关系仍旧呈现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不能忽视南海争端给双边关系带来的挑战。体现东盟基本特性的东盟方式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缓解南海争端给双方带来的矛盾,降低南海争端的烈度,并为中国解决南海争端、推动区域合作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提供启发性意义。[22]

注释:

① 南海争端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一是经济因素,南海资源丰富和重要的贸易通道对有关争端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法律因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升了南海的价值;三是中国因素,海洋意识的淡薄和自身力量的制约使中国忽略了对南海的经营。南海争端的实质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及其之间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一是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二是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第二个问题从属于第一个问题,因为解决了南沙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划分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故第一个问题是南海争端的核心问题。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的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的争端。

[参考文献]

[4] K Askandar, J Bercowtch, M Oishi. The ASEAN Wa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Old Patterns and New Trends[J].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2

(2):38.

[5] 刘俊波.冲突管理理论初探[J].国际论坛,2007

(1):40.

[6]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7] 托马斯・艾伦.东南亚国家联盟[M].郭彤,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411.

[8] 张蕴岭.可贵的“东盟方式”[N]. 人民日报,2007-08-08

(3).

[9] 任一雄.求同存异,循序渐进:东盟方式行之有效[N].人民日报,2003-06-26

(1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天爱笨小孩》读后感
读《妈妈最后的礼物》有感
《童年》读后感
读《女孩与巨蟒》有感
读《当疲惫时你就看一眼》有感
读《桥》有感
多走弯路才能成功
读《鞋匠的孩子》有感
勤能补拙
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读《匆匆》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观后感
尊严和爱——读《简爱》有感作文
意林榜中榜
和你在一起
作业跳跳豆
游泳训练 2014年2期
哈里森一家的圣诞节
越过年少,看见春暖花开
猫救老鼠 2014年2期
国外联保贷款经验对我国联保贷款发展的启示
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
日本中老年离婚热现象的原因探究
浅谈人生情感哲学
周会表扬 2014年2期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线索追踪(2013年1月下)
悲情老驼 2014年2期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