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文化蕴含解悟

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文化蕴含解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8

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文化蕴含解悟

摘 要: 梦在心理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意象中,梦意象也无处不在,有人说:“中国文学史确实也是一部梦文学史”。意象往往传达着作者的言外之意,通过意象,我们可以更接近的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选取意象中的梦意象,就其文化蕴含做简单的解悟。

关键词:古典文学 梦意象 文化蕴含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出自白居易《梦微之》,“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是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面来。”出自《红楼梦》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情节。古典文学作品中这些“梦”的含义是否同于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呢?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好奇,它给人们传达信息的同时,人们也在通过对梦的描写传达着自己的信息。

一、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梦慢慢的从个人行为转变成社会符号,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意象。最早的梦意象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出现的甲骨卜辞里面记载了贵族关于气候变化的梦,并把这些和鬼魂信仰联系在一起。《诗经》里面虽然关于梦的作品不多,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此后中国梦文学和梦意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先秦时期的《左传》对梦的记载有丰富的词汇,语法结构也变得复杂,出现了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梦意象。到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用蝴蝶梦通过寓言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梦意象开始具有更为纯粹的文学色彩;宋玉《神女赋》和《高唐赋》中的 “神女梦”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有开创性的“美女”形象。两汉时期,王延寿的《梦赋》被称为“中国最早专门写梦的名作”。唐宋两朝梦意象进入空前繁荣时期,李白、苏轼、陆游等文学大家的诗词中都经常出现梦意象。到明清时期,梦意象得到更大的发展,《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展示了更加丰富的梦意象。

二、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类型

殷商时期人们通过占卜来解释梦,认为梦是鬼神或者祖先给他们的凶兆,梦意象侧重于宗教,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对统治者或是创造者的敬仰,对鬼神害怕又妥协的心理。《斯干》和《无羊》则传达了人们对于子嗣传承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反映了普通人们的生活情况,开始参杂了人类的情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对同一次战争中双方主帅的梦进行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人力与神力孰强孰弱的思考以及政治对战争的影响。《庄子》里的梦意象曲折多思,“蝴蝶梦”以人蝶互化的梦境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维,“骷髅梦”、“神鬼梦”和“栎社梦”所蕴含的哲理,都是庄子想要表达的自己的哲学思想。《高唐梦》和《神女赋》展示了一个美丽生动的梦意象,对女子美貌的描写,发展了梦意象的美学特征,将性爱引入其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唐宋时期文学作品多借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瀛洲衬托天姥山美景,继而进入梦游,把现实和理想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李商隐诗中的通过景与梦多传达出的是一种悲伤,比如《春雨》中“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明清时更多是通过梦意象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和反思,如《牡丹亭》里杜丽娘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红楼梦》更是通过各种梦意象无情的批判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像秦钟临死前所做的梦,以阴间审问展现了人间的丑恶。

三、古典文学中梦意象的美学

从古至今,人们对梦一直很着迷,正像“如梦如幻”这个成语一样,梦的魅力在于它的美学意义。

浓缩性几乎是所有梦意象都具备的一个美学特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梦里已经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从远古到现在,或者是跳跃了好几个场景,达到同一时间经历不同场景的效果。比如“黄粱一梦”中,卢生在睡梦中体验了封建社会中士子一生的喜怒哀乐,当他醒了的时候,他入睡前蒸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体会到了人一生的酸甜苦辣,这就是时间上浓缩性的美学效应。如今也有人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和一个家人做了同样的梦,《左传》中有“晋侯公”和侍从同时梦到晋侯登天,结果两人的梦成真。这种两人同梦的梦意象给人们一种神秘感,在加以梦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很符合人们希望梦是一种预示的追求。《盗梦空间》将观众带入了层层相扣的梦中梦,而这种“梦中梦”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也有着它特殊的美感。《狐梦》里面毕怡庵梦中与狐妖三娘相会时有进入分不清是梦是醒的状态,梦里又一梦,确实令人称奇。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梦塑造了鲜活的狐妖四姐妹,使作品有一种梦幻色彩。梦是虚拟的,在梦里能够体会到现实中体会不到的感觉,看似离奇,其实梦中景象和现实中做梦者的生活有着微妙的联系,《莲花公主》一文中,作者在字里行间埋下伏笔,为最后揭晓莲花公主的身份做铺垫,读者容易被这些线索吸引,给人似真似幻的审美感受。宋玉的“神女梦”也把读者带到虚实相生的景象中。还有一种“连环梦”,就是做梦者做一个梦,中间清醒过来,但马上又睡过去接着上一个梦境做梦,这种梦通常会让做梦者的感觉更加真实,现实中很少有人做连环梦,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只要作者愿意,就可以勾勒一幅连环梦的画卷。再看《莲花公主》,窦旭梦到一宫殿中的王者将要把女儿许配给他的时候却突然醒过来了,当他对自己醒来懊悔不已时,再次进入梦中,并做了驸马。现实中一个人很难因为自己的主观因素而做完自己想要的梦,这正是文学作品与现实的不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合理的描绘叙写可以增加人们的审美感染力。

结语

梦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虽然古人认识的梦不同于当下人们对梦的看法,但是通过古人作品中的“梦”,我们可以多一些对古人思想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他们的生活、宗教以及政治、科学等的发展情况,并借鉴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地方。

参考文献

[2]刘璐. 宋词梦意象探微[D].宁夏大学,2015.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被同学欺负了
回忆童年钓龙虾
新来的老师
胆小的我作文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帅爸爸
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妹妹
我的妹妹
我的周老师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的懒虫爸爸
没有蛋糕的生日
未来的我
爱哭鼻子的弟弟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十项出色的青少年发明
常见符号的隐秘来历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老无所依的恐惧
科学家最想重新命名的科学术语
在海底待31天
一根价值1亿美元的军事“天线杆”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星际穿越,让时空旅行不再是梦想
纳粹打着“爱国”的旗号“崛起”
动画片里的妈妈去哪儿了
为什么中国只用1个时间,而美国有6个
让好制度改变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4年25项最佳发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文言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训练及答案:修改病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北京市各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