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及角色分析

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及角色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20

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及角色分析

【摘 要】 社会工作介入机构对老人开展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G 老人院主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讲座、开设佛学大讲堂、做好生命关顾计划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教育者、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等角色,使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人和家庭的选择。

【关键词】 社会工作;介入机构;老人;生命教育;路径;角色

严峻的老龄化趋势、急剧增长的老龄群体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对传统养老方式提出了考验,机构养老在整个养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人和家庭的选择。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关于生命的智慧,但对于“死亡”却始终讳莫如深,尤其是在面对老人时我们经常选择回避生死问题。回避不等于不存在,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善意”,将老人陷于需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死问题以及由其引发的不安、恐惧、焦虑等情绪之中。在机构内生活的老人,脱离原生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更易感觉到孤独和被遗忘,使老人缺乏生的动力,情绪低落。

文章对 G 老人院生命教育开展情况为基础,尝试以 G 老人院所取得的成就,从理论和实践上,综合分析机构内老人进行生命教育可行性方向,以及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总结出如何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依托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到老人生命教育中,为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社工介入机构开展老人生命教育的意义

每一个老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在中国复杂而浓厚的亲情关系中,老人的生命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是一件大事。埃里克森认为,迈入晚年的老人在此人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前面七个阶段若是顺利完成的老人,能够体验到充实、幸福的生活,内心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过往的人生中有挫折的老人则会体验到失望,感觉生活中有太多的遗憾。大部分老人由于对自己在晚年生活没有清晰明确的计划而无法完成人生的愿望,没有处理好“生”的问题进而影响其关于“死”的态度。

因此,对老人进行生命教育协助老人认识人生的意义,合理规划现阶段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引导老人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死亡,正确认识死亡的过程,选择有尊严的方式离去;有助于缓解亲人朋友的丧亲之痛;有助于影响机构加强对老人精神需求的重视;有助于为老年社会工作在生命教育方面提供实证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在社会形成关注老人生命教育的氛围。

二、社工介入机构开展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

G 老人院是广州市民政系统下属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主要为广州市政府供养老人和社会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痴呆护理、社工服务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在科室架构上有独立的社工科为老人提供服务。G老人院针对老人生命教育工作由社工科工作人员承担,已经进行为期十年的探索,以下为G老人院的主要做法和社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析。

1、开展生命教育讲座

生命教育讲座的前身是心理辅导课,是 G 老人院老年大学的一门课程,由院内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员和社工部社工共同执教。每次开讲的听众人数多少不一,在10~50 位老人之间左右浮动。生命教育讲座的内容有:

第一,科普与老人相关的各方面知识――认识生命。生命教育讲座通过认知老化教育和超越生命教育协助老人对身体老化做好心理准备、理性看待并接纳自己身体的老化。

第二,生命意义教育――珍爱生命。联系医生和护理人员,减少老人身体上的病痛;引导老人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现在每一天生活的安排,强调活在当下,尽老人所能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关于意义、价值每位老人的人是不同,并不要求所有老人都要外出参与活动,有的老人喜欢静静地坐着,尊重老人的选择);引导老人处理与家属、机构的关系,建立老人与家属的互动联系网络,与机构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老人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尤其是与家属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

第三,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通过相关死亡知识普及,让老人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死亡的过程,临终病人的身体应该如何照顾,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对因死亡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的进行疏导,死后相关的丧葬事宜,哀恸情绪的处理。

2、开设佛学大讲堂

机构内生活中老人大多数拥有自己的信仰,无论是佛教、基督教、道教还是自己家乡的神佛。为了满足老人的宗教信仰,院方在慈恩楼、慈慧楼、慈爱楼内都设置了佛堂、教堂,在御花园内建立了观音楼等灵性关怀设施。每天早晨都有老人去观音楼、佛堂上香、打坐、祝祷;每逢周六会有院外的牧师来院内为老人做礼拜、唱诗,这些宗教设施为不同宗教信仰的老人追求内心的平静提供了一个平台。鉴于信仰佛教的老人在院内占最大比例,开设佛学大讲堂,面向全院开讲,采用兼容并蓄的态度,任何老人只要感兴趣都可以自由参与,因此参与佛学大讲堂的学员并不仅仅是信仰佛教的老人。

佛学大讲堂采用的是视频教学的方法,由院内专门负责佛堂的工作人员寻找教学光盘,部分老人也会将自己收藏的光盘贡献出来与大家学习。佛学大讲堂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一些与佛学相关的知识,诸如学习诵读经文、拜佛仪式、求佛的诚心等一些入门知识;经文讲解、佛祖对每一位信众的爱和要求、在生活中如何做才是向佛靠拢;死后的世界是如何安排的,我们生前的行为决定死后的去往等一些关于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实相、生命的轮回的内容。以笔者的立场来看佛学大讲堂的课程内容偏重于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对生死价值的探讨。

3、做好生命关顾计划

生命关顾计划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拥抱生命、活在当下、圆满人生、重新起航、善别之旅。

第一,拥抱生命――尊重生命。针对老人在生活过程中的“无用感”,服务团队运用怀旧和人生历程回顾方法重建老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拥抱生命是由义工来为老人撰写《人生历程回顾纪念册》,将老人一生中曾经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和特殊意义事件进一步梳理和重现,为老人制作成为一本类似自传和回忆录的书,引导老人重新还原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光辉成绩、人生遗憾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再次演绎。 第二,活在当下――提升生命质量。除了在机构内为老人设计的各种常规性活动,为老人举办“人生毕业典礼”是鼓舞老人活在当下的做一个重要方法。毕业典礼一般是指一个人生学习阶段的圆满结束,另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人生毕业典礼”是为向我们过往的、已经逝去的人生告别,无论其是美满的,还是有遗憾的,统统都画上一个句号。以“人生毕业典礼”这个仪式告诉大家我已经跟过去的我挥手说再见,现在的我只想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参加人生毕业典礼的老人获得了一个新的荣誉称号“人生导师”,其职责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坦荡胸襟去影响其他老人关于自己的看法,用老人的生命去影响老人自己,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第三,圆满人生篇――尊重生命。该部分主要是针对有宗教信仰需要的老人和有愿望想要达成的老人。老人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时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宗教仪式来让自己得到解脱。需要工作人员联系宗教人员来为老人祈福、祝念、放生、祷告等仪式来满足老人最后的需要,使老人在灵性光环的指引下,达到往生的彼岸,今生不再留有遗憾,实现最终的圆满。

第四,重新起航篇――舒缓哀恸情绪。该部分的服务对象是长者、家属和工作人员。在老人院内生活,遇到老人去世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普通居民社区。老人们在老人院内朝夕相处,已经建立相互扶持、互助的关系,当其中的一个人离开后,剩下的老人难免会想下一个可能就是我,并对离去老人产生深深地不舍之情;老人在即将离世的时候家属可能不在身边,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老人走了他们才意识到世界上最爱他们的人再也找不到了,由此引发的内疚、伤心、自责、痛苦等情绪萦绕在家属心中;工作人员在承受日常照顾得同时也付出了自己的情感,每天都要打招呼的老人就这样没了,工作人员会产生自责和哀伤心理。

逝者走后,生者还要继续生活。在重新起航服务中主要通过为逝去老人举办追思会来对老人、家属和工作人员进行情绪疏导、哀恸辅导、减压辅导。追思会完全不同于追悼会,它没有庄严肃穆的气氛,主要通过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大家将对老人的思念表达出来。追思会一般在老人去世一个星期后举办,主要邀请与逝者相熟的其他老人、逝者家属、工作人员参与。通过对老人生平事迹,特别是院内生活事迹的介绍,让老人回忆与逝者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为家属创造一个了解逝者在院内生活的机会,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成效进行肯定。为老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哀伤留一个出口,帮助大家将悲伤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出来。

第五,善别之旅篇――接受死亡。此阶段服务团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临终关怀。基于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理念,在老人生命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刻,通过医生、心理咨询师、护士、社工、护理员、宗教人士等组成的跨专业团队,舒缓老人身体上的病痛,心理上的需要,灵性上的满足,让老人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痛苦最小、没有遗憾的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实现完满的人生之路。

三、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社会工作者在生命教育讲座中扮演的首要角色是――教育者。老年社会工作者首先是一位经过系统培训的老年工作者,对老人各方面的知识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了解的比较深入透彻,同时坚持自己的专业价值理念和信仰。在进行生命教育讲座的过程中,与老人共同探讨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点,引导老人去思考生死问题。向老人更多的传输这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成为禁忌话题的知识,逐步揭开关于死亡的神秘面纱,学习正确评价自己一生的方法,学习正确的看待死亡的方法,学习死亡的相关讯号和死后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问题,确立自己的生死观。

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首要角色是资源链接者。佛学大讲堂从无到有的过程,主要通过社会工作者来协调老人的需求和院方的供给之间的关系,因此为老人进行生命教育仅仅依靠社会工作显然是不足的,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获得院方和其它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进行跨专业合作,需要链接家属、义工、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进行。老人有一个安乐的晚年需要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社工等部门人员的配合,满足老人在生理、安全、医疗等方面的需要,家属和义工的情感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工作者成为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桥梁,整合各方面的社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各方面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为老人提供更好、系统、有效地服务同时获得其他主体的大力支持和辅助。

社会工作者在生命关顾计划中扮演的主要角色为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指社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直接的、间接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各种类型的服务,老年社工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资源连接。在和老人面谈的过程中,社工应通过运用倾听、同感、疏导、澄清、建议、自我披露、提供新信息等专业的会谈技巧,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和能力范围之内的物质支持,帮助老人了解自己的困惑所在,接纳新的知识和观点,抛弃自己负面非理性的想法,领悟生命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提升老人对自己生命的认识,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走出内心的阴霾,积极面对以后的每一天。目标是美好的,帮助老人达致领悟的路却是艰难的。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由于老人固有的观念根深蒂固,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逐渐衰退,所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慢;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不能够认为老人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老人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需要社工在其中认真对待、积极关怀,给予充足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才能早日挖掘到能够引发老人顿悟的关键点,陪同老人一起走出心结。

【参考文献】

[2] 高梅书.论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基于南通市养老机构的实证调查[J].社会工作,2009

(10).

[3]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68277.htm.

[4] 王北生等.生命的畅想:生命教育视阈拓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5] 陈金香.老人生命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6] 郑崇珍.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

(10)7-8.

[7] 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

(4)5-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胆小的我作文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的帅爸爸
我的周老师
我的妹妹
一件有趣的事
未来的我
新来的老师
我的妹妹
我被同学欺负了
我的懒虫爸爸
精灵的小表妹
没有蛋糕的生日
爱哭鼻子的弟弟
回忆童年钓龙虾
在地图上飞行
爱因斯坦奇迹年
思想碎片拾零
讽刺微小说四则
父亲的样子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心灵的拷问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麦田里的少年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