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黔中味味生”与澳门第一份中文商报

“黔中味味生”与澳门第一份中文商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1

“黔中味味生”与澳门第一份中文商报

《镜海丛报》在澳门乃至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澳门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而且在康梁等人主办的《知新报》面世之前已在澳门公开地鼓吹维新变革思想。《镜海丛报》的主笔是贵州人王真庆(又名王孟琴,笔名“黔中味味生”),他与当时正在澳门行医的孙中山不仅有业务上的联系,而且经常撰文赞扬孙中山高明的医术、崇高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在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之后,王真庆还在该报公开赞扬正被清廷追捕的孙中山。

澳门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发源地

我们再来看看《镜海丛报》出版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取得了香港,中国内地各个口岸又在列强的炮口下纷纷开放。1893至1895年的澳门,已不再是中国对外通商的最重要口岸,外贸地位急剧下降。1894年中日开战,中国内地危机加剧,清廷无暇南顾澳夷之事,而澳葡则对这场战争采取中立态度。甲午战争很快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朝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的《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白银,满清的软弱腐败尽显于天下。

《镜海丛报》出版发行期间,适逢甲午中日战争及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维新变革思潮的兴起,在该报的报道及评论中大量涌现。该报以显著的篇幅报道了中日战争的过程,刊载了呼吁变法强国的志士仁人的上书。这些是澳门报人忧国忧民的表现,在中国内地难以公开发表的言论,在葡萄牙管治下的澳门,则能够淋漓尽致地刊于中文报纸上。

“黔中味味生”――贵州人王真庆

《镜海丛报》的主笔兼主编是贵州人王真庆,又名王孟琴,笔名“黔中味味生”,是一位爱国报人。由于年代久远,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有关王真庆更详细的个人资料。汤志钧先生所撰《甲午战后的〈镜海丛报〉》提到:“主笔王真庆久居港、澳,受到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濡染。他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失败以后,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愤懑不已,对清政府的因循守旧深为不满。”

这段报头文字变更绝非随意之举,相信此事与投资人飞南第及主笔王真庆的办报方针分歧有关。

飞南第办葡文《Echo Macaensa》相当成功,进而萌生创办中文报纸的动机,认为可以扩大影响、增加读者和收入。但他不谙中文,和华人合作才能成事。创刊号的报头,以及报道内容,均由华人主编审定,飞南第则提供指导性意见。两个月之后,发行点由8个增至16个(高峰时期发行点多达19个,包括澳门、香港、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北京,旧金山、日本横滨、菲律宾、新加坡、葡萄牙、帝汶等地)。但是,作为报纸经济命脉之一的“告白”(广告)收入,中文版远远不如葡文版。这时,飞南第可能想借助葡文版“Echo Macaensa”的影响力,打开《镜海丛报》的局面,遂在报头增加“澳人回声(中文版)”这几个葡文字眼。

然而,绝大多数华人不懂葡文,这几个葡文字可有可无,不久便取消了。主编王真庆获得社长飞南第同意,将订阅费用由每月五毫减至三毫,省城各乡更不收分文,订户只需自付邮费。读者增加了之后,该报的告白才慢慢多起来。从现存的《镜海丛报》来看,官方中文告示、法律启事、商业广告、悬红等都在第

一、二版出现过,现在我们见到的中、葡文广告,又多刊于葡文版。可惜中文版“各行告白”未被保存下来,我们也难以根据广告数量的变化去准确分析该报的经营状况。

王真庆在澳门担任《镜海丛报》主笔时,孙中山正好也在澳门开设中西药局,并担任镜湖医院义务西医。孙中山与《镜海丛报》主人飞南第既有私谊,在业务上也有合作关系,孙中山提供自己在香山县石歧、省城广州的地方作为报纸发行点,《镜海丛报》则刊登一些宣传孙氏医术的文章和业务广告。在政治上,飞南第同情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刊文赞扬孙中山的人品和崇高理想。飞南第不谙中文,执笔者应该就是该报主笔王真庆。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有孙中山自己撰写的文稿。

既然《镜海丛报》是一份有孙中山先生参与的新闻报纸,但参与到什么程度呢?学术界有人曾认为,该报的主持者及编辑不是飞南第,而是孙中山。也有人认为,孙中山曾以匿名兼任《镜海丛报》的主笔及编辑。

不过,笔者认为,孙中山并未具体介入《镜海丛报》的编务,根据有三:

第一,《镜海丛报》多次刊登讽辱澳门大赌商何连旺(廷光,字穗田)的文章,该报主笔还遭人掷镪烧伤。但孙中山与何连旺是好友,何氏不仅担保孙中山出任镜湖医院首任华人西医,从镜湖医院借款助孙中山开设中西药局,在1895年底更支持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如孙中山当时参与该报编务,不可能一再刊出攻击何连旺的文章。

第二,孙中山在澳门医务繁忙,既任镜湖西医,又要主理草堆街中西药局和仁慈堂右街的私人诊所,而且需不时到石歧、广州,又怎能兼任一张定期出版的周报编辑呢?

第三,《镜海丛报》虽然刊登过宣传孙氏医术的文章和业务广告,刊文赞扬孙中山的人品和崇高理想,但这些文章不一定是孙中山所写,孙中山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过他在澳门一家报纸当过编辑撰写政论的事。倘有的话,满清推翻之后,又有什么不可以提的呢?

尽管孙中山未具体介入《镜海丛报》的编务,但透过《镜海丛报》的评论文章,可看出该报主笔王真庆不满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从支持维新派活动到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同年9月25日,该报在“人才论”一文中呼吁朝廷改革:“国家之兴,兴于有人才也。有人才则君失德而匡之弼之辅之翼之,君残暴则劝之宽仁。如刘后主之无用而有诸葛孔明。”

甲午之败,清廷割地赔款,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掀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帷幕,渐渐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澳门远离中国政治中心,却得西学风气之先,最接近维新派急欲学习的西方文明。还有,广东维新人士在澳门早已相当活跃, 《镜海丛报》的主笔王真庆利用这张报纸宣传改革的主张,客观上在澳门形成了和内地互相呼应的维新改革政治氛围。

孙中山先生虽然不是《镜海丛报》编辑,但他与该报东主飞南第私交甚笃。孙中山这时已从事革命活动。在澳门则以行医作为身份掩护。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首次起义失败后,《镜海丛报》(1895年11月6日)“是日邱言”之内赞扬孙中山“能读马班书,撰述所学,盖亦聪颖绝伦之士也。”斯时,清政府正四处追缉孙中山及其同志,内地一片白色恐怖,《镜海丛报》敢于公然支持造反的孙文,可谓难能可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陌生人
我终于会滑雪了
《男子汉行动》观后感
挖荠菜
钓鱼
赶海
让我后悔的一件事
削梨的启示
我期待的暑假
传球比赛
梦想成真
买瓜记
与外公下五子棋
浅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
浅谈对体育系新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DVD及相关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应用浅析(1)
后现代的英雄神话(1)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广电技术的科技情报工作(1)
浅析现代幼儿性别教育的基本问题
未来电视台摄录设备分析(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成因及对策
正确教育和引导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别观
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一部婚外恋题材电影 《一声叹息》的结构主义分析(1)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评析
给学生创造“激情、对话、展示”的空间──《自己去吧》教学课堂实录及反思
勇敢飞翔──改编自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自己去吧》
蓝天和矮墙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杂谈
自己去成长 自己去成功(前言)
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自己去吧》教学实录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课堂实录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正确理解父母的爱
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