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漫话唐代贵族之兴衰

漫话唐代贵族之兴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漫话唐代贵族之兴衰

隋唐以前,中国社会崇尚门阀。原因是魏晋以后,国家推行门阀制度,朝廷注重在豪门世族中选用官员,豪门世族(士族)与皇族一起执掌政权,拥有极高地位与声望。南北朝时期,南北王朝虽然频繁更迭,但门阀士族仍有市场,依然是社会主导力量。

且不说为华夏文化嫡传的南朝,就是胡人统治的北朝,也吸取了门阀观念,重用汉人士族。北魏孝文帝更是仰慕华夏文化,积极推进大规模的汉化运动,让鲜卑人说汉语、写汉字,并将鲜卑贵族(包括皇族)改为汉姓元、长孙、宇文、于、陆等。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胡人或胡化汉人政权,汉人士族仍有几大“常春藤”,到了隋唐统一中国之后,这些“常春藤”士族依然备受尊崇。

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一》记载,贞观十二年(638年)春,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钡确蠲编撰《氏族志》。高士廉等人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遍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假,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最后进行排序,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门第为天下第一,“崔、卢、李、郑、王”五大氏族名列前茅。唐太宗看了初稿,颇为困惑、恼怒,冲高士廉等人发脾气:“崔氏早已衰微,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为了维护皇室荣耀,唐太宗利用政治权力干预,下令重新排序,“以皇族为首,外戚(长孙)次之,降崔民干为第三。”

的确,在当时士人心目中,“崔、卢、郑、王”四大名门颇为高贵,甚至超越皇族。诸如房玄龄、魏徵、李薜仍壮迹在为子弟选择配偶时,都优先考虑向上述四大名门求婚。与名门淑女结为连理,比娶公主做驸马更为荣耀。故而,那时民间流行“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之说。

现在看来,高士廉等人当初未将皇族列为天下第一门第,真是不可思议。毕竟中国人向来崇拜权力,习惯于看权力脸色行事,唯权力马首是瞻。以世俗眼光看,帝制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皇族理所当然为天下第一门第。唐朝是李家王朝,李氏理应名列榜首;宋朝是赵家王朝,当然以“赵钱孙李”排序;明朝是朱家王朝,朱姓必定天下第一。如此类推,只是基于权力崇拜的逻辑。但是,唐人毕竟是唐人,他们有他们的原则与自尊,并不是盲目崇拜与讨好权力。

其实,高士廉与唐太宗是亲戚,他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就是他一手抚养成人的。高士廉领衔编撰《氏族志》,如果他一味崇拜权力,并考虑与皇族沾亲带故,恐怕会说服其他同僚,共同推举皇族名列第一。但高士廉没有那么做,自然有他的想法,并且其想法基本上代表当时社会主流意识,注重底蕴与血统,认为李唐皇族并非最高贵。

当然,李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也是当时名门望族。但就李唐皇族而言,其血统并不纯正。这个不纯正,主要来自母系方面。唐太宗的祖母孤独氏、母亲窦氏、元配长孙氏,都是鲜卑人,亦即胡族,而非汉族。那时候,中国人并不崇洋媚外,将汉族之外民族称为胡族,看作外国人。尽管当时胡人武力强盛,但汉人文明程度高,骨子里看不起他们。再者,李唐皇室自称陇西名门后裔,而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也有些来路不正。所以,唐人眼里最为高贵的门第未必就是皇室。

那么,博陵崔氏何以被列为天下第一?崔姓,来源于姜姓,始祖为姜太公。姜太公助周武王灭商,分封于齐国,成为齐国首任国君。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即位,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山东章丘一带)赏赐给季子作为食邑。从此,其子孙便在崔邑居住,后来又以崔为姓氏。崔氏得姓后,世代担任齐国要职,为卿大夫世家之一。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崔氏“自汉迄唐蜚声延誉,甚盛益兴,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并为千年旧族……闻人达士先后相望也”。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博陵有个崔州平。在三顾茅庐故事中,有刘备偶遇博陵崔州平情节,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当时贤士时,就提到诸葛亮的四个贤达密友,亦即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元直(徐庶)。博陵之所以有名,并非因为崔州平,而是博陵有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这个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20多位宰相,将军、侍郎以上官员数以百计,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与此同时,位居前茅的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等名门也是人才辈出,精英荟萃。可以想见,这些名门闺秀也很出类拔萃,富有教养,品貌俱佳。要不然,达官显贵何以争相与之联姻?!

毫无疑义,上述“五姓”豪门都是老牌贵族,在唐代始终是金字招牌,颇受世人青睐。唐太宗虽然以权谋私将李唐皇族列为天下第一,但并未对其他老牌贵族进行实质性打压。毕竟唐太宗出身贵族,为人行事颇有贵族风范,在治国上倚重两大贵族阵营。一是关陇贵族集团,它是指籍贯位于陕西关中与甘肃陇山周围的军事集团,起源于西魏八柱国大将军。八柱国成员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世民曾祖父)、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这八大家族先后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八柱国大将军及其部属的后代,在唐初形成势力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陈寅恪先生指出此集团成员有两大特征:“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唐初重用关陇贵族,被陈寅恪称为“关中本位政策”。二是以名门望族为代表的士族。唐初大臣,要么出自门第高贵的世家,要么出自气质高贵的文士。他们既富有聪明才智,又具有高尚品质。唐太宗是一个宽宏大度而又英武睿智的君主,正是他领导文武两大贵族集团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从而开创了政治清明、军事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贞观之治”,谱写了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恢宏、华贵、强盛的篇章。

在古代宗法社会,光耀门庭是极大的荣誉。光耀门庭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自身努力提高门第,二是借助与名门联姻优化组合。“崔、卢、李、郑、王”五姓七宗乃历经千年形成的名门望族,在唐代备受世人尊崇,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世间没有长盛不衰的事物。随着时事变迁,盛极一时的关陇贵族集团与素负盛名的老牌贵族,都不能逃脱走向衰落的命运。

关陇贵族集团,“其兴也勃,其衰也忽”。进入唐高宗时期,关陇贵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曾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招致武则天记恨。武则天掌权后,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一一逐出朝廷,流放到边远地区。“自武字鞒种醒胝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关陇贵族集团(包括李唐宗室)几经武则天排斥与清洗,逐渐远离权力中心。“迄至唐玄宗之世,(关中本位政策)遂完全破坏无遗。”(同上)关陇军事贵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

同样,老牌贵族也遭到最高当局的打压。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宰相李义府为其子向老牌贵族求婚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故而唆使高宗发布诏书,限制名门贵族相互通婚:“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尽管如此,并不能禁止名门相互为婚。关键在于,“族望为时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婚。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资治通鉴・唐纪十六》)

可见,那些老牌贵族并没屈服于皇权,依然恪守独立、矜持与自尊。与此同时,他们的傲然自尊也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同与羡慕。所以,皇帝的禁婚令,不仅没有让名门子女身价下跌,反而身价倍增。

不过,对老牌贵族冲击最大的乃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首创于隋炀帝,唐初沿用这一制度,作为选用官员的一种途径。武则天执政以后,进一步改革科举制度,将进士科作为选用文官的主渠道。于是,大批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体制内任职,极大地改变了官员队伍的出身结构。“武后柄权,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的。当时山东、江左之人民中,有虽工于文,但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总体看来,名门贵族在唐代始终引领风骚,颇受世人敬重,拥有大量粉丝。高宗、武后时宰相薛元超曾经感叹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娶上“五姓”中某个女子为妻。其实,薛家已属著名“关中四姓”(韦、裴、柳、薛)之一,也算是高级贵族,但仍然仰慕“五姓”顶级贵族。中晚唐时,唐文宗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他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郑覃却婉言谢绝,居然把孙女许配给仅为九品官的崔某。唐文宗碰了软钉子,感慨万千:“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中晚唐以后,地方节度使(藩镇)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格局。军阀叛乱、黄巢造反,致使大唐王朝走向灭亡。从此,中国进入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极为黑暗的时代,“有枪便是草头王”,兵痞流氓轮流坐庄。整个社会彻底崩溃,文明大厦已然坍塌,一切依照丛林法则行事,杀人如切菜砍瓜。战乱使生灵涂炭,世家贵族也不能幸免。曾经显赫千年的“五姓”贵族受到沉重打击,不仅有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家园与产业均惨遭破坏,他们引以为傲的贯册谱系也流失或损毁。在这斯文扫地的时代,所有世家贵族都“无可奈何花落去”,与庶民一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从此,中华大地再没有傲然独立的世家贵族群体存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被同学欺负了
深山中的看林人
没有蛋糕的生日
我的帅爸爸
精灵的小表妹
我的妹妹
我的妹妹
未来的我
我的周老师
爱哭鼻子的弟弟
胆小的我作文
新来的老师
回忆童年钓龙虾
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懒虫爸爸
让好制度改变中国
动画片里的妈妈去哪儿了
十项出色的青少年发明
常见符号的隐秘来历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4年25项最佳发明”
科学家最想重新命名的科学术语
为什么中国只用1个时间,而美国有6个
星际穿越,让时空旅行不再是梦想
老无所依的恐惧
一根价值1亿美元的军事“天线杆”
在海底待31天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纳粹打着“爱国”的旗号“崛起”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训练及答案:修改病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北京市各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