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自然美显现

浅析自然美显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2

浅析自然美显现

【摘 要】自然美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一起构成了美的领域美的种类。自然美指自然事物的美,是自然界呈现出来的形态和神韵;自然美也包括人造环境所呈现的美,因为美好的人工环境是和谐的,符合大自然自然而然的本性。显然,自然美是我们最能直观、大范围感受到的天然世界和属人世界的美,并且“就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史来看,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美,直接或间接地以自然美为摹本”。然而,自然美在历史上受到的重视并不够,关于人与自然的审美交流一直为理论家们所普遍冷落。

【关键词】自然美;美学

朱光潜说:“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李泽厚也认为,“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停下来听一听我们脚下这块疏松的土地所发出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自然的伟大和美在我们的身边周而复始地呈现,并在我们的自身体现出来。神圣的、令人赞美的、瑰丽缤纷的和旖旎多姿的景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无所不在”。

自然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由矿物、动植物构成的物理世界,即自然界,因此自然美具有其客观性;二是指自然而然的本性,因此自然美又具有其自然性,即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生长、发展、运动规律。从历史上看,人类对于自然有一个从畏惧到遵从,从遵从到征服,再到现在友爱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与自然友爱或至少认识到应该友爱的时代,我们才真正认识了自然美的意义,才真正能够与自然为友,自然也才真正向人彰显它的美。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自然美显现了。

自然美首先显现为田园。人在遵从自然时,既保留了对于天地的敬畏,也发展了对于自然山水的依恋,产生了对于田园风情的向往。在中国六朝时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达到了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在自然之美中摆脱了官场的污浊。陶渊明眼中的山水田园,不是如魏晋名士心目中的玄学化的山水自然,而是参与其中的田园山水,田园风光不仅仅是诗人陶渊明生存劳作的对象,而且成了与诗人交融一体的审美对象。在与这种田园风光的交融中,诗人去掉了世俗的羁绊,而获得了真实淳美的人生感受。其田园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均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其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了宁静平淡的境界,表现了“田园美”,表明了人与自然相融的乐趣,也表明了诗人自然率真的情怀。自然美又显现为山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说明了山水相依以及山水与人的性情同形同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地自然与人格建设之间可以相通,就是认为天人之间异质而同构,可以互相感应。自然美对人格美的陶冶,在这一点上更富于美学与人文含义。山水对人的美感作用,不仅具有一般的情性修养意义,而且在礼法社会中,还具有反抗世俗、坚持独立人格的意义。但在中国,“直到魏晋,自然山水独立的美学价值方才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尽管如此,西方在这个时候自然风景还处于很低的地位。普列汉诺夫说:“米开兰基罗和他的同时代人是轻视风景的。魏晋时期,政治黑暗,许多文人不满于当时的执政者,他们从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道路中获得了独立,追求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便是在饮酒、服食、养生与诗歌、山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有许多人士游放于山水之中,形成了山水文学创作的高潮,如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山水诗后经王维的继承和发扬而达到了高峰。在人与自然友爱的现时代,自然美更显现为整个自然界。其实中国古代就传承了倾心欣赏自然的传统,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与美学家心目中,自然与山水不是如西方人那样,是主客体相对峙的对象,而是人格与情感气质都可以互相沟通的对象,自然以其风韵感染人,人反过来也可以将其拟人化,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人化关系与移情功能。在这种天人相感的思维基础上,古人将自然之美与人格的养成相贯通,“比德说”就是最早的一种以自然物比方人格道德的范畴学说。自然界作为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它不仅给人们带来必要的生活必需品,而且也使人们享受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快乐。对自然的回归,也就意味着对人生自由的回归,这种回归使人格从功利社会中解放出来,独立出来,升华为一种人生的大境界。

我们也不能忘记环境有其自在自为的一面,我们不能为了短暂的利益去破坏环境。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受到的教训已经很多,如水土流失、沙漠扩散、臭氧层破坏、海啸等带来的损失和问题。我们必须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待环境正确的态度应是让环境如其所是、是其所是,去守护它、维护它。美学的新兴学科之一――环境美学的中心范畴就是环境美。环境美学要求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首先满足人们的物质实用需要,同时又满足人们的审美鉴赏需要,两者密切联系,达到实用、经济和美观的统一。在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等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人居环境愈发受到高度重视。理想的人居环境着重于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是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聚合物。理想的人居环境应达到促成类似“……人诗意地居住……”的存在境界。

综上所述,我认为自然美应该是所有美的事物的根源。自然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当人类出现以后就开始不断的改造着自然。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人类获得的一切得以改造自然的智慧从其本源上来说都是由自然赋予的。而人类创造事物的最高目标也不过是与自然浑然一体罢了。可见在人类的心底深处,自然美永远是高于其他美而存在的,这与我们千百年来和自然界的交流以及理解是分不开的,我们明白是什么让我们活下去。这也就是欣赏自然美的最高境界――敬畏它并且热爱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我愿与诚信一生相伴
留心简单
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面对大 海
走出情感笼罩正确认识事物
平凡同样自豪
有一种奇迹叫公平?
谏父亲三思疏
谁最美
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
亲疏与认识
爱莲说
相信自己
跨越情感的感知
《射雕英雄传》与张爱玲
美的启示
文化辞典 2014年3期
不明觉厉 2014年4期
走远的日子
铁血之花 2014年2期
花又开了 2014年3期
城垣之重 2014年3期
实验空间 2014年4期
马县长剿匪
D调试唱 2014年2期
醉在布月集
命运是动词
心灵的抚慰
品牌效益 2014年2期
百年交情 2014年4期
废墟与美 2014年4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真正的英雄》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同步练习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猫》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