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摩崖榜书的文学特性

论摩崖榜书的文学特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论摩崖榜书的文学特性

摘 要:摩崖榜书是一种大众喜欢而流传不衰的文学现象,而文学研究者极少议及。这些榜书别集不载,文选与文论著述也无关注。榜书具有明显的文学意义,它以诗性语言、书法语言、境文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对时事、历史文化、草木山川、人文建筑的感受与评价,是抒写情志的重要形式。摩崖榜书的文学意义建立在原生基础之上,与存在环境密不可分,不可移动、不可再造、不可改变载体,否则,其文学意义也就消失或改变。

关键词:摩崖榜书;文学;文体

作者简介:杜海军,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戏曲文献、金石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石刻文献与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4XZW001

榜书即大字,古称署书或擘窠书。1榜书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明代费瀛《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1](卷下)萧何以后,曹魏书法家韦诞,唐朝颜真卿,宋朝米芾、蔡京,元人赵孟等皆是榜书名家,明清时榜书名手更是遍在,如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论及就有宋珏、刘墉、黄乙生、赵润、刘绍庭、钱伯s等。

榜书是点睛之笔2,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胸中之志,表达作者对时事、历史文化、草木山川、人文建筑的感受与评价,在我国应用广泛,是一种为大众喜爱而流传不衰的人文现象。榜书的应用范围甚宽,有悬挂在殿堂门额之上的匾榜,如故宫的“乾清宫”、“坤宁宫”,各地衙署的“明镜高悬”,农户的“耕读之家”等。点缀在亭台园林之中的更为普遍,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苏州的“沧浪亭”等,《红楼梦》中大观园题额是榜书文学形式的集中反映。有高悬着的各色商铺招牌,如“同仁堂”、“悬壶济世”,还有挂在道观庙宇门首的,如“报国寺”、“大雄宝殿”、“三清殿”、“紫霄宝殿”之类。有些是地名、地界、纪念地等指示标识,更多的是镌泐于关隘要塞、名山巨岳者,内容丰富,形式大方,所在因之而增辉。

这些榜书又能据其可移动与不可移动区分:在殿堂、亭台园林、商铺、道观庙宇、指路标识等应用者,多书写在人工制作的竹木牌匾、金属器物、石碑之上,一般而言,这些榜书借以存在的载体容易损毁,容易移动变更所在地,容易模仿制作,如此,承载的原始创作信息会随着地点的变动而改变或消失,因此较难评价其内容,而镌泐于山体之上的榜书是不可移动者,人们称之为摩崖。1摩崖榜书地址固定不移,如山东泰山的摩崖“五岳独尊”,广西凭祥镇北台的摩崖“南陲保障”,陕西榆林红石峡的摩崖“汉蒙一家”,庐山的“青玉峡”、“日近云低”,华山的“天开画图”,三亚的“海判南天”、“天涯”、“海角”等。

榜书以书法成就盛为论者关注,杨慎《丹铅余录》专论榜书作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叶昌炽《语石》也都曾论及,而费瀛更著《大书长语》专论,但文学研究者极少有议。这些榜书别集不载,文选与文论著述也很少或者说根本不涉及。其实,榜书特别是摩崖榜书,是书法作品,但其语言形式别致,存在处所经久不变,承载有稳定的丰富的原始创作信息,也可作文学作品论。这种作品以其诗性语言、书法语言为读者喜爱,以其文境的虚实相生散发着别样的文学气息。

一、榜书的诗性语言

摩崖榜书多镌刻在山水奥区,是作者针对亲身经历的山水环境,将本无生命之山石提炼信息,且以诗性的语言书写,揭示山水的生命特征与历史意义,从而发掘出环境具有的人文价值,赋予景观以明显的社会意义。

我们说榜书是诗性的语言,首先体现在摩崖榜书多具有一定的抒情意味。摩崖榜书从字面上乍看无非是景语,描摹刻画,形象生动,但这种景语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是融入了主观感情的。正如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2](P72)王国维也有“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3](P30)之说,揭示了写景与写情的内在联系。文写景,景寓情,因此写景即是写情。《文心雕龙》有“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4](卷10),评述南朝文与景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说就是榜书与景的关系。摩崖榜书依景而生,以抒情之语揭示景的内涵。

摩崖榜书的语言简洁也是诗性的体现。摩崖榜书文字多取自诗文成语,简洁而富有气韵。如泰山康熙间赵纶书“至哉坤元”出《易经》,道光间马起予书“曲径通霄”出唐人。泰山光绪间徐世光书“岩岩”、桂林独秀峰梁章钜书“仰之弥高”、浚县大坯山王作肃书“屺瞻”、刘德新书“蔼蔼亭”,皆本之《诗经》。桂林独秀峰梁章钜书“峨峨郛邑间”,诗出颜延之;大坯山书“鸿爪”本之苏轼;永福百寿岩有乾隆间杨奎书“空谷遐心”出明人王立道《具茨诗集》;庐山苏轼书“无极而太极”,也一定是联想到周敦颐;庐山光绪年间恭曾书“山辉川媚”,使人想起陆机的《文赋》;雁荡山大龙湫有民国沈致坚书“活泼泼地”无疑系理语。

这些本自诗文的成句若追溯其源,其诗性则更让人体会深刻。如号称道教二十二洞天的勾漏洞,明人郑义摩崖“云关”二字。考古人诗文用典“云关”者甚多,如孔稚圭《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王勃诗“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长柳》);张说诗“旧亭红粉阁,宿处白云关”(《伤妓人董氏》);李白诗“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游太山》二),“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游太山》三);元稹诗“鹤台南望白云关”(《封书》);范成大诗“便好来分苍石坐,已教不锁翠云关”(《碧虚席上得赵养民运使寄诗约今可归次韵迓之》);傅汝舟诗“去天虽不远,谁叩紫云关”(《 峰酬陈子惟浚》)等。这些诗句给我们分别描画出了一个个梦幻般的神仙境界,“云关”二字成为体现隐逸思想的固定意象。

摩崖榜书即便非自诗文成语者,也多取法自然,作者凭借感觉,发挥想象的力量,对山水景物内在、外象作高度集中的形象性刻画,语言简练生动。如泰山有嘉靖年间伊介夫书“风涛云壑”,宣统间王u基书“云路先声”。倪元璐桂林独秀峰题“小蓬瀛”。庐山明代白耷山人书“云海”、郑廷鹄书“霞谷”,清代宋荦书“漱玉亭”,民国马福德、马鸿炳父子书“豁然贯通”、“纵览云飞”等。这些词写景生动,有声有色有趣,诗意浓厚,文学意味人人得而领略。

二、榜书的书法语言

扬雄《法言》曰:“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7](卷1)书法历来被视为了解作者心灵路程的依据,因此也可成为鉴赏文学的起点。

碑刻是书法的升华,摩崖榜书也可以说是书法的升华,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人在不同场景、不同时段所作的榜书形式内容与神气不同,将鉴赏书法作为理解文字内容的切入点,摩崖榜书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意义。

三、榜书文境的虚实相生

虚实是谈艺之人常论的一对范畴,“但各人或同一人在各个不同场合对虚实范畴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19](P467)。摩崖榜书作为文体之一种,其内容由虚实两端构成,自有其特点。

先说环境的实与文字的虚。环境是客观的,摩崖榜书所在的环境其位置、形象、色彩,以及阴晴风雨、朝晖夕阴、土石气味、历史沧桑等都是可看可触可嗅的,且是相对稳定少变化的,这是实。摩崖榜书的文字是一种描述,是情绪的宣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作者以其主观感觉而作,读者以其主观感觉解读,受到时间、知识积累以及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与读者的创作与鉴赏结果都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无形无色无味,因此是虚的,这就是境文合一,虚实相生。

再说形诸文字者为实,文外之意为虚。摩崖榜书多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有多种表现形式,一种属摩崖榜书取诗文成句,书一半,略一半,如山东泰山与桂林独秀峰等都存摩崖榜书“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明系描写眼前之景,但书者的言外之意无疑是在隐去了山的高大,隐去了“会当凌绝顶”的壮志豪情。泰山摩崖“至哉坤元”,也是要表彰泰山的“厚德载物”。庐山摩崖“可以观”自然提醒人“可以群”。华山民国摩崖“万方多难此登临”却借“花近高楼伤客心”之“伤客心”。又有一种形诸文字者为实,言外之意为虚,是说环境的自然形式与摩崖榜书互补而成文,形如对联之上下联,文字一联写明为实、景一联未写明为虚,二联合一为完璧,或称此类形式为意对、暗语或哑谜,也可称作互文。如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西面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廷桂题榜书“ 二”二字,人们猜测这是褒扬泰山的风月无边,暗喻泰山的自然环境美轮美奂。又有传说清人李调元乾隆年间任广东学政,见一摩崖有“半边上”三字,摩崖路旁立一石碑,碑刻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云是宋朝苏轼、黄庭坚与佛印同游此地,佛印为苏轼拟此上联,苏轼请黄庭坚将上联刻碑。李调元以为这下联苏轼是以环境虚对,对的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1这里无论是实有其事或者是传说,都道出了摩崖榜书的一种文体特点。

以上我们从文字的诗性语言、书法的形象语言、文境的虚实相生三个方面探讨了摩崖榜书的文学特性。摩崖榜书融文章、书法、雕刻、环境为一体,揭示自然环境之美,抒发作者情怀,是一种有图画之形象,有雕塑之生动,有诗歌之简洁,有散文之平实,有史记之文献,有自然之灵动的美文,以其丰富的内涵、简洁的语言,为不同场景增加生命力,使山水焕发出特有的光彩1,是供大众欣赏的一种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有明显的特点,一是书文一体,二是景文一体,三是情文一体,书、文、情、景四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产生了特别的文学价值,应该受到文学研究者关注。

摩崖榜书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其内容多有具体的历史背景,隐藏的是一定时期内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作者的创作经历是有作用的。如朱熹在庐山擘窠书“归去来馆”,是写追慕陶靖节,朱熹书“枕流”出《晋书》孙楚传,也是反映了不愿为官的真实想法。又如清代康熙年间余心孺会晤栖霞高僧浑融,在七星岩前飞来石上,为浑融题“堪语”二字。“堪语”语自明人邓原岳《过华亭寺读方子及碑》:“载酒寻僧席屡移,春山何处不相宜。琉璃影散天花落,金碧光e法镜垂。地近西方开竺国,烟消下界瞰昆池。栖霞片石应堪语,苦忆南朝江总持。”[25](卷29之14)可见“堪语”二字含蓄地表彰了浑融妙语生花的讲经情景。

最后还需强调,摩崖榜书的文学价值与意义是建立在其原生基础之上的,其间沉淀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包括榜书石头的质地是软还是硬、花岗岩还是砂石、红色还是黑色、苍苔覆盖的厚薄,甚至一草一木一枝一叶等,都有一定的记忆之功,是榜书作者与环境双向交流的见证,有作者的心灵体验,也有环境的回馈,因此榜书与其存在环境密不可分,也就不可移动、不可再造、不可改变载体,否则,其原有的文学意义也就消失或改变了。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摩崖榜书皆能看出明显的文学意义,比如一些地名摩崖,如凤凰山、象鼻峰、龙隐洞、黑龙潭等,还有一些风俗摩崖,如福、禄、寿之类。这些摩崖不言而明,读者自会区别看待。

参 考 文 献

[1] 费瀛:《大书长语》,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2] 王夫之:《w斋诗话笺注》,戴鸿森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4] 刘勰:《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5] 薛凤飞:《褒谷摩崖校释》,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6] 杜海军:《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7] 扬雄:《问神篇》,载扬雄:《扬子云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8] 黄庭坚:《山谷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9] 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1] 韦续:《墨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2] 李肇:《唐国史补》,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3] 曾毅公:《石刻刻工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14] 杨慎:《丹铅余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5]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清光绪本.

[16] 孙矿:《书画跋跋》,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7] 王世贞:《m州四部稿》,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8] 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9] 刘衍文、刘永翔:《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0] 石介:《徂徕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1] 孔毓圻等:《幸鲁盛典》,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2] 毕沅:《山左金石志》,嘉庆二年(1797)小琅窒晒菘瘫.

[23] 王昶:《金石萃编》,嘉庆十年(1805)刻本.

[24] 杜海军:《广西石刻总集辑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5] 靖道谟:《云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尊严和爱——读《简爱》有感作文
读《当疲惫时你就看一眼》有感
《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观后感
读《鞋匠的孩子》有感
《老天爱笨小孩》读后感
读《桥》有感
《童年》读后感
读《女孩与巨蟒》有感
读《妈妈最后的礼物》有感
读《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多走弯路才能成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匆匆》有感
勤能补拙
《黄美廉故事》读后感
浅谈人生情感哲学
和你在一起
日本中老年离婚热现象的原因探究
意林榜中榜
周会表扬 2014年2期
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
越过年少,看见春暖花开
猫救老鼠 2014年2期
国外联保贷款经验对我国联保贷款发展的启示
悲情老驼 2014年2期
线索追踪(2013年1月下)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哈里森一家的圣诞节
作业跳跳豆
游泳训练 2014年2期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温暖在课堂——《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案例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创新教学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