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社会知识转化视角下的知识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社会知识转化视角下的知识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1

社会知识转化视角下的知识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知识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知识城市应运而生,知识城市的转型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社会知识的有效转化直接影响到知识城市的成功转型,因此在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知识转化对知识城市转型的作用机理,根据具体的影响机理进一步提出了知识城市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知识转化;知识城市;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20年的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成为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由知识推动的创新型经济体系的产生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出现。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知识在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新型的资本,由此“知识管理”也应运而生。最初的知识管理主要应用在企业内部,后来逐渐运用到政府组织和其他一些组织机构,并进一步扩大到知识型社会。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在信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以知识资本为经济发展主导因素的知识城市转型成为未来国际城市竞争的核心能力。知识城市的转型逐渐被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而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社会知识的创造和创新,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知识量,通过知识培育、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来提升创造力。

一、有关知识城市研究的文献回顾

国内研究方面,许妙玲等提出了城市知识资本的概念,将城市资本分为过程资本、劳动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发展资本等,并构建了城市资本的管理框架\[5\];陈搏提出并完善了知识城市的概念,在阐述社会知识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政府参与的角度构建了社会知识管理的框架\[6\];吴敏华强调知识城市的建设在国际上仍处于开始阶段,并选取了全球知识城市建设最成功的三个城市分析它们的发展路径,从而为我国城市提供了借鉴\[7\];另外洪江涛等则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知识管理、知识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知识管理对知识竞争力和核心竞争有着正的影响\[8\]。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和知识城市进行了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但具体的社会知识转化如何影响到知识城市的转型研究较少,这为本文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研究空间。

二、知识城市研究理论撮要

(一)社会知识转化理论

社会知识转化是基于社会层面的知识有效转化,仍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但管理的主体不再是企业内部人员,而是全体社会成员,是一种社会活动,作用范围是整个社会活动网络。我们可定义社会知识管理为通过社会的力量建立各种组织和平台,以促进社会知识的创造、交流和创新,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体系,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在这里范畴更广一点的社会知识包括社会各种无形的知识资本,具体包括市场、人力、技术、环境等要素。而社会知识的转化更进一步地强调社会知识如何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加快社会知识的创新,因此可以定义社会知识转化为促进社会各种无形知识资本创造、传播、创新的过程。

我们可以借助Nonaka的知识转化过程理论来更好地理解社会知识转化。Nonaka提出知识转化要经过四个过程: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外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连接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创新。社会知识的转化同样要经历这四个过程,只不过知识创造的主体是整个社会成员,其传播范围是整个社会网络,具体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1社会知识转化过程

图1所示的社会知识的转化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四个循环过程,这四个过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模式,社会知识在隐性和显性之间不断交替变化着,相互作用,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知识水平的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人越多,则知识之间的交替转化就越多,知识的增量也就会越大,知识水平也就由个人水平上升至组织水平,从而跨越组织上升至社会水平,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知识化程度不在于整个社会知识量的大小,而在于知识的有效转化程度及整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度。

(二)知识城市理论

其一,知识城市是一种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知识化”的社会。在知识城市中其成员必须拥有大量的知识,社会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去,社会成员能够经常努力地收集、开发和传播新的知识,从而运用这种知识来倡导和衡量他们的价值和目标。

其二,知识城市是以知识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社会。 知识的创新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由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知识型服务产业等,知识的创新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其三,知识城市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代表着一个世界的生成,信息科学技术代表着知识城市的生成。知识城市的建设注重城市的开放性和资源的整合性,优先构架城市网络,利用全球联网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其四,知识城市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知识城市要求城市注重知识的开放性,在发展主导文化产业的同时兼容文化多样性,接受不同的文化在社会范围的传播,并逐渐融入到主流文化中去,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

2.知识城市的衡量标准。知识城市作为新型的城市发展战略,如何有效衡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参考2004年的巴塞罗那《知识城市宣言》,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属于知识城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知识传播的基础设施完善;二是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高;三是城市知识产业发达;四是市民平均阅读水平较高;五是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在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属于知识城市时,通常由世界范围内的100个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对符合条件的城市进行提名,然后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严格评审,最终确定获得“知识城市”称号的城市。

三、知识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知识城市的转型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向知识城市转型有其客观必要性,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知识城市的转型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取代了劳动力成为了新型的资本,资本时代已经过去,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在此环境下,城市作为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集中地,当仁不让地处于知识的衍生地。因此,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逐渐向知识城市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输出知识创新人才,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 知识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知识型城市的转型

知识经济的发展衍生出许多知识产业,知识产业主要包括信息产业、媒介产业、设计策划产业等创新产业。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中,这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断改变着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这类产业的兴起,推动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公众对知识产业的热情无形中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条件。同时,这类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城市转型变得更加必要。

(三)知识城市的转型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知识城市的转型要求整个社会实现全民自主化的创新,使社会成为一个开放式创新的社会。在知识经济的驱动下,知识城市的转型将改变城市的运行模式,会特别强调技术创新来提升城市的创造力,对知识进行有目的的培育,使得城市充满活力。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将知识城市的转型纳入了城市发展战略,并对一些城市进行了成功的转型,从而使一些旧的工业城市或处于“颓势”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我国知识城市的转型显得更加必要,只有加快城市的转型,吸引更多人才和先进技术的涌入,才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知识城市的转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在后工业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留下了诸多后遗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城市失业、城市基础设施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是城市工业化发展所导致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并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而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城市的转型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整合城市资源,由产业升级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更小。同时在知识型的文化氛围下,城市整体素质更高,社会矛盾得到缓解。因此知识城市转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知识转化对知识城市转型的作用机理

知识城市的转型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社会知识的有效转化直接影响到知识城市的转型。社会知识转化从知识创造、传递、创新三个方面影响着知识城市的转型,其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图2社会知识转化对知识城市转型的作用机理

(一)社会知识的创造影响着城市的知识水平

一个城市整个社会成员知识量的大小决定着整个城市的知识水平,是城市成功转型的基础。同时,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数量也决定着城市的发展能力。实践证明,以知识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远超出其他产业。在知识城市中,知识的创造是全民性的,城市管理者要做的便是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社会成员进行知识的创造活动。知识组合和交换是知识创造的两个途径,通过对新的不同知识和资源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知识;通过不同主体知识和经验的交换实现知识的互补,从而加快知识的创造。城市主体同样通过两种不同的路径进行着知识的创造,从而实现城市知识量的快速增长。

(二)社会知识有效传递是知识城市转型的先决条件

知识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不仅仅在于城市知识量水平,更在于知识的有效传播,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在于传播主体的自愿,而城市管理者的职责便是如何激励社会主体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只有使得社会知识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知识创新的效率最大化。在如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城市中,知识的传递更容易实现,也为知识性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方便。城市管理者一方面要实现全民获取知识的便捷化,以提高城市居民知识量,同时也要鼓励高科技技术企业实现知识共享,以促进知识的创新。 (三)社会知识的创新是知识城市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最终知识城市的形成在于其创新能力,如果一个城市的技术、资本、资源等均来自于其他城市,则城市的发展必然会落后于其他城市。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知识城市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技术创新,城市生产力就无法提高;没有文化制度创新,城市资源将会流失。只有实现技术、生产模式、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生产要素的转型,从而加快城市转型。

五、基于社会知识转化的知识城市发展路径构建

在知识转化的视角下,通过促进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创新,可以推动知识城市的转型。根据知识转化对知识城市的作用机理,可构建知识城市的发展路径。首先是社会知识的创造,其实现路径包括知识城市理念的宣传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其次是社会知识的传递,其实现路径则是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完善及知识交易平台的构建;最后是知识的创新,需要构建相应的创新制度鼓励知识创新,同时注重城市多样化文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知识城市形成要求城市经济结构、运行方式、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这离不开政府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支持。只有充分调动整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体的创造性,才能更快地促进知识城市的全面转型。其具体发展路径设计如图3所示。

图3知识城市发展路径

(一)积极树立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城市新理念

随着经济时代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着。当知识取代劳动力成为新的生产力时,知识的价值观便逐渐形成。在知识城市的建设中,要树立人们知识城市的新理念,强调知识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知识观的形成,突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城市在理念宣传上,应树立人们新的知识价值观,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对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知识文化是站不住脚的,以此引导人们学习知识的价值观。

(二)完善促进社会知识转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知识城市的转型中,数字化城市建设是知识传播的关键。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谁拥有了信息,谁就能拥有主动权。信息化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最高层的标志,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规范的信息基础设施,利用先进的技术处理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城市知识资源加以收集整合,并完善城市知识体系从而促进社会知识的有效传播,转变城市的经济运行方式,与国际市场同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数字图书馆、免费无线网络、文化交流场所等。

(三)建立社会知识创新制度体系

任何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知识城市也需要相应的创新制度。制度的功能在于保障知识在创造、传播、共享过程中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实现知识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从而保障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运转。社会知识转化制度体系是知识创新的血液。制度的制定以社会成员为对象,一方面规范知识的传播机制及知识型产业的合法经营;另一方面则是培育社会知识创造人才,鼓励社会创新。因此为促进知识城市的成功快速转型,相应的教育体制、科技创新体制、人才引进机制都要相应地作出调整,相关政策也要完善。

(四)为企业打造专业的创新交易平台

在知识城市的建设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知识创新的贡献是巨大的。政府部门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创新,同时也要为企业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创新交易平台的构建,可以促进不同企业间资源的交换利用,在自愿交易和公平交易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整个社会的创新。同样,政府部门可以采用激励措施激励创新要素提供者自愿提供创新资源,在交易平台上实现免费共享,从而实现协同创新。

(五)塑造知识性组织,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

知识城市拥有多样性的开放文化,文化氛围影响到知识城市的形成。积极打造知识型组织,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能丰富人们的知识水平,提高人们学习创造的热情,为社会知识的创造、创新提供环境。因此,知识城市转型建设进程中,要加大知识性组织的投入,实现全民学习的氛围,从而不断形成知识型企业、知识型社区,进而形成知识型城市。

六、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知识城市的转型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社会知识转化的角度研究了知识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得出社会知识转化从知识创造、传递和创新三个方面影响着知识城市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交易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知识城市发展的路径。本文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仅从社会知识转化的角度研究知识城市转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来支撑研究结论,同时不同的城市有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其知识城市的转型路径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今后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2\]McAdam R.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within organizations:A qualitative stud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2000,7(4):233241.

\[3\]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8586.

\[4\]Carrillo F J.Capital Systems: Implications for a Global Knowledge Agenda\[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2(4): 379399.

\[8\]洪江涛,杨晓雁.知识管理、知识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47(3):44444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被同学欺负了
我的周老师
新来的老师
我的妹妹
爱哭鼻子的弟弟
深山中的看林人
我的懒虫爸爸
一件有趣的事
精灵的小表妹
未来的我
我的妹妹
没有蛋糕的生日
回忆童年钓龙虾
胆小的我作文
我的帅爸爸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4年25项最佳发明”
常见符号的隐秘来历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让好制度改变中国
动画片里的妈妈去哪儿了
在海底待31天
科学家最想重新命名的科学术语
一根价值1亿美元的军事“天线杆”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纳粹打着“爱国”的旗号“崛起”
老无所依的恐惧
“文革”二字何必加引号
星际穿越,让时空旅行不再是梦想
为什么中国只用1个时间,而美国有6个
十项出色的青少年发明
北京市各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文言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训练及答案:修改病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