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苗族民间动物故事的分类及叙事特征

苗族民间动物故事的分类及叙事特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4

苗族民间动物故事的分类及叙事特征

摘 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动物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最初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中苗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以动物为主角的各种祭祀活动,根据动物传说而来的民俗节日,苗族服饰、刺绣、蜡染上的各种动物图案等等,而以动物为主角的各种动物故事的传述更是其与动物亲密关系的集中体现,反映苗族人民对动物的独特情感。

关键词:动物故事 ;分类 ;苗族人民; 叙事特征

[中图分类号]: [C953][文献标识码]:A

一、动物故事的分类

动物故事就是以人格化了的各类动物为主要角色的故事。对于动物故事的分类,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遵循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根据动物本身的特性将动物故事划分为“野兽”、“野兽和家畜”、“家畜”、“鸟类”、“鱼类”等七个系列。这种分类方法简便自然,相对客观。然而,由于大部分动物故事中出现的不仅只有一种动物,当两中或者两种以上动物扮演“主角”时,将该动物故事划为哪种类型,就难免会引起争议。

德国学者艾伯华先生对动物故事的分类,立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特色,根据故事本身的构思特征,将我国民间动物故事大致区分为“动物”以及“动物与人”两大系列,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出我国动物故事“中国特色”。本文就采用艾伯华对动物故事的分类方法,对苗族民间动物故事进行分类。

二、苗族动物故事的分类

(一)纯粹的动物故事

1.解释性动物故事

这类动物故事大多是用来说明动物特殊外貌的由来或它们的生活习性。例如《螂螂虫的肚子为什么空》中,小小的螂螂虫为了帮助人类取下自己的肠子,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乐于助人的和勇敢精神的歌颂。类似的还有《孔雀为什么会有一只美丽的尾巴》、《螃蟹背上为啥有指甲印》、《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等,这些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解释动物外貌特征的由来;在解释动物习性的故事里,《牛的来历》这则故事解释牛的叫声的由来,《蜜蜂为啥和人在一起》说明了蜜蜂与人类住在一起的原因,还有《狗为啥撵山羊》、《黄鼠狼的故事》等等都对动物的特殊生活习性给出了苗家人民的解释。

2.寓言性的动物故事

寓言性的动物故事主要是指通过动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来揭示一定的道理,侧重于教育性。代表作品主要有《老虎换马掌》、《猫头鹰借粮》、《黑羊头的故事》等。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共同的苦难更容易增加民族的凝聚力,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其“全民祭祀,全民歌舞”的文化传统中可见一斑。体现这类价值观在寓言性动物故事,如《小鸡为妈妈报仇》,叙述了母鸡也野猫吃了后,小鸡联合缝衣针、螃蟹、毛栗球、牛屎团和木槌等朋友,将野猫打死,替妈妈报仇的故事,揭示了“团结力量大”的朴实道理。同样,在《老虎为啥怕山羊》、《石蚌和老虎比武艺》、《老虎和水牛》等作品中讲述了弱小动物通过智慧战胜强大的欺负者的故事,歌颂了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故事

在这类故事中,主要将故事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表征。在表现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故事里,依据动物扮演的角色又有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之分。

1.正面角色

这类故事讲述动物帮助人类战胜困难、获得幸福。如《朗朗嘞》讲述了为了给苗族人民生活带来快乐,朗朗嘞上天向仙人们讨歌讨芦笙,为了减轻体重好飞上天,不惜掏掉自己的肠子,任务完成后,由于人类的疏忽,朗朗嘞丢了肠子,但是善良大方的朗朗嘞却说为了能给苗族人民带来快乐,丢了肠子也值得,使得在一旁的公鸡听后羞红了脸,所以直到现在公鸡的脸都还是红的。类似的还有《狗取粮种》、《野猫救人变家猫》一些故事中,都赞扬了动物给苗家人民的帮助,同时又折射出苗族人民慈爱动物的文化传统。

2.反面角色

在动物扮演的反面角色故事里,或者是讲述动物对人类的祸害或者是动物想方设法要吃人,但最终都败给了人类的充满才智。例如《猴子和蚱蜢打架》这则故事中,猴子和蚱蜢都爱糟蹋人类的粮食,后来一位苗族老人施计让猴子和蚱蜢从朋友反目成仇人,进而自相残杀,为民除了害。在《智斗虎熊》、《阿宝饭》、《劳卯和猴子的故事》等故事中,动物无一例外地都暴露出了本性,想方设法要吃人,人通过自己的聪明和勇敢,最终战胜了动物,歌颂了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大作用。

三、苗族动物故事的叙事特征

苗族民间动物故事叙事的突出特征是重“写意,”而不重“写实”,轻“再现”,强调“表现”。因此,在内涵方面并不要求真实详细地描写客观对象,强调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苗族动物故事以动物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为依托,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展开,动物之间绘声绘色的对话,来表达本民族对不同动物的认知及其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苗族民间动物故事叙事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大体形态可归纳为顺境→逆境→顺境,对应的故事大致经历的阶段为善恶对立→善恶交争→恶败善胜。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又不乏风趣幽默的对话,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如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凶暴残忍却头脑简单,山羊和小鸡的机智与勇敢,朴实憨厚的水牛,懒惰狡猾的野猫,有勇无谋的猴子等。许多故事还通过对比的方式构成,将勤劳与懒惰、勇敢与胆怯、仁慈与残忍、智慧和愚蠢、善良与奸诈进行鲜明的对比,使不同动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更加明显,也鲜明的突出了其叙事形象的类型化特征:一种动物代表一种品质、一种性格,表面上是动物世界的故事,其实是苗家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与人和人怎样处理与外在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着苗家人民的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意识积淀和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亮才.中国民间文艺辞典[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版,第88页.

[2]李晶.试论哈萨克族动物故事与其生活的关系[J].文化纵横,2011,(6).

[3]刘守华.故事学纲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社出版,1988版,第191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没有蛋糕的生日
深山中的看林人
新来的老师
一件有趣的事
胆小的我作文
我的帅爸爸
回忆童年钓龙虾
我的妹妹
爱哭鼻子的弟弟
未来的我
我的妹妹
我的周老师
我被同学欺负了
我的懒虫爸爸
精灵的小表妹
一个日本孩子眼中的“经典”
蔷薇叶子 2015年2期
讽刺微小说四则
“饿”一点你才知道你是谁
苦难被战胜了才是财富
心灵的拷问
需要教的孩子没出息
思想碎片拾零
人不是一瞬间变老的
父亲的样子
必先正名 2015年4期
曾老语惊天上人――读《平生六记》
在地图上飞行
麦田里的少年
爱因斯坦奇迹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