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29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摘 要: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对比民国时期我国女性的婚恋情况,我们会有很多启发。本文将从《伤逝》和《十八春》的对比中关注中国女性的思想转变,和她们的婚恋观念。通过比较子君与顾曼桢的人生观、性格和她们的婚恋历程,来探讨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伤逝;十八春;女性;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民国时期,中国人对婚恋的观点多数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没有见过面的夫妻比比皆是。人们对婚姻情感的期望值也不会太高。但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西风渐进,受教育的女性也越来越多,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婚恋观念的改变,女性也开始争取恋爱婚姻的自主权。这些变化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

一、子君和曼桢的共同之处

1.相似的教育背景

《伤逝》与《十八春》都是反映民国时期的爱情悲剧小说,都是以男主人公的立场回忆记录的文章。《伤逝》与《十八春》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封建礼教束缚与国家动荡的时代。《伤逝》中的子君家境殷实,接受了现代教育;而《十八春》的曼桢家境虽贫困,但也算学业有成。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属于先进的知识分子。像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再看看曼桢与世钧的对话,世钧道:“我要是知道你要我抢的话,我怎么着也要把你抢过来的。”曼桢不由得噗嗤一笑,道:“有谁跟你抢呢?”这段话可见曼桢对自己的爱情很笃定很自信。由此看来,她们的思想受到时代风气的熏陶、先进思想的影响,正在从世俗礼教中挣脱出来,开始拥有对爱情的自主意识。她们敢于打破旧思想的束缚,认为前方的道路是光明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得到幸福。她们的人生观是积极的、美好、有追求的。

2.相似的性格

子君和曼桢无疑都是善良、温柔、坚强、执著的女性。子君性格温和善良,为了爱情,不计较涓生的贫穷,甚至当她被逼离开涓生时,仍默默地把仅有的生活用品留给涓生,可见她对涓生的关心,对爱情的留恋;而曼桢不愿给世钧增加经济负担,提出晚些结婚,这些都体现了曼桢的聪慧善良、善解人意。这些都是子君和曼桢的最初状态。那坚强执著呢?子君不顾家人反对、不顾及世人流言和涓生同居;曼桢被姐夫强暴产下一子,但仍不放弃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都是执著的女性,是为爱情而奋斗而牺牲的知识女性。

二、子君和曼桢的差异

1.人生追求与思想的差异

人生追求的差异,使得二人的思想境界不同,自然人生格局也大相径庭。

子君虽然能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呼声,但她的人生追求就是获得自由恋爱与婚姻的自由,那她的目标实现以后呢?子君的生活在悄然变化,她把精力全部放到琐碎的家务及侍奉丈夫、与官太太攀比当中,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的特点。渐渐丧了奋飞的勇气和能力,变得平庸短浅。一个新时代女性变成了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她不能与爱人一起进步,不能并肩前行,成了对方的累赘,最终被涓生放弃,郁郁而终。

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清贫的环境造成了她的倔强、坚强、执著的性格;而姐姐卖身供她读书的特殊经历,又使得她特别地自尊自爱;进而反映在人生追求上,她秉持独立生存的原则,这种信念根深蒂固,她不依靠任何人生活(即使是亲密爱人),不因为任何挫折而改变。曼桢毕业后,选择工作来供养大家庭;在爱人提出援手时,她宁愿选择晚婚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谋生;在被强暴、被囚禁、产子、被结婚后,仍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仍顽强的追求个人幸福,始终坚持新时代女性的独立观念。

2.爱情婚恋历程的不同

子君的情感生活在开始是幸福的,经过自由恋爱、与家庭决裂到同居的历程后,二人平静生活了大半年。但随着生活的困苦拮据,捉襟见肘的日子使得二人摩擦不断,加之二人思想渐行渐远――子君陷入琐碎生活庸俗不堪,涓生的软弱和自私使其罔顾伴侣的感受,不愿她“捶着衣角”――最终子君被爱人抛弃,失去了爱的附丽,失却了人生目标,子君回到无爱无希望的旧式家庭中,死已是必然结局。

与子君相比,曼桢的情感历程就曲折坎坷多了。曼桢是职业女性,负担大家庭的生计,有自由恋爱的对象,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她姐姐为了留住丈夫而设计她,使其被姐夫强暴,继而又被囚禁近一年;在这样屈辱难堪的困境下,曼桢生下孩子后仍想方设法地逃跑了,开始自谋生路;后来姐姐死后为了孩子而下嫁姐夫,像行尸走肉般存活;孩子长大了,她又离婚,去了东北解放区。恢复单身的曼桢,能不能重新拥有幸福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悬念。所以曼桢的结局看似悲惨但又充满希望。曼桢是个有勇气、性坚韧的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她对爱情的理解、对孩子的母爱、对人生的追求。

三、总结

总之,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民主自由之风渐进,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使得知识女性由从前的“三从四德”、对男性的唯唯诺诺中逐渐摆脱出来,开始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权。虽然有些女性只是接受了思想解放的皮毛,像子君类,以爱情和婚姻自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就丧失了追求,退回到旧式生活的圈子,其思想解放的不彻底也铸成了其悲剧人生。而有的女性则不仅思想解放,且经济独立,所以能实现个人对人生的追求,如曼桢类的新女性。她们不仅接受自由思想、女性独立的观念,且将其付诸行动――进入社会,做职业女性,无论生活如何多灾多难,屈辱坎坷,曼桢始终秉承坚韧、努力、仁爱、希望之心去对待生活、尊重生命。所以她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线光亮。

参考文献:

[2]张明林.鲁迅自述:传奇故事.[M]西苑出版社,2011.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会爱自己
十五岁的少年爱喝白开水
父亲的掌声
我的弟弟
孟母无须三迁
菊,开启梦的信念
难忘的生日
寻找快乐
湖与桑树
菊,开启梦的信念
一道长留心底的风景线
雨中情怀
叶之歌
风赋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浅析方方笔下的女性命运
浅谈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从动物视角看严歌苓笔下的人性思考
《伤逝》与《十八春》中女性婚恋观对比分析
生存的艰辛,同化的艰难
论《神圣家族》中细木夫人与绢子的象征意义
阎连科小说色彩词的偏离及其修辞效果
“自由女性的情感束缚”
《赫索格》的多重空间解读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论冰心《关于男人》以人为本的存在哲学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阎连科小说的语言风格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以“谜”贯穿《月球之谜》的教学
《月球之谜》教学建议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三下)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建议
《果园机器人》教学建议
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